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与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整合是当代教育的一个创新点,如何在单一的科目中融入其他的学科知识,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和《吴方言词典》里的重叠词为依据,整理出苏州评弹《玉蜻蜓》文本中的重叠式词语,在此基础上,分析重叠式词语的变调规律、语义特征,以期为课程资源的整合改革作参考。
  关键词:玉蜻蜓;重叠式词形变化;分类;变调规律;语义特征
  苏州评弹《玉蜻蜓》中重叠式词形变化大体分为叠音词和重叠词两类。叠音词只有重叠以后才有意义,重叠词可以单独使用。
  1.叠音词
  综观整部《玉蜻蜓》,叠音词只是占了极少的一部分,且主要出现在固定的成语中,被流传了下来。如:①贤婿衣冠楚楚,意欲何往?(第一回:张公训婿P9)②……听见里厢书声琅琅……(第四回:搜庵寻主P60)
  这里的“衣冠楚楚”“赫赫有名”“书声琅琅”和“奄奄不起”都已经成为固定的成语,保留在普通话中。而单个的字却无法单独使用,只能和别的字连起来作为词语使用。比如“楚”,它可以存在于“楚楚动人”等成语中,也可以和“清”连起来成为词语“清楚”,却无法单独使用。其他叠音词也是如此。
  2.重叠词
  这类词的单个音节表义,能够单独使用,根据词类的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1)名词重叠。如:①金大娘娘对老老看看。(第一回:张公训婿P10)②芳兰想,文宣小哥哥呀,你也只好走这条路了(第七回:文宣遭难P126)不难发现,这里的名词重叠词多为称谓词,另外还有一些指称事物的普通名词,像这里的“眼眼”,表明很小的洞。
  (2)量词重叠。如:①岳父大人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小婿五内铭记。(第一回:张公训婿P19)②君卿在京城一连赶了几场考,场场考中。(第二十回:主仆重逢P313)这些词单用时往往作为数量词来使用,可是一旦重叠,就多半变为名词,作为句子主语使用了,像这里的“句”,它原本是一个量词,用在数词的后面,来修饰名词,重叠后变成“句句”,就是指“每个句子无一例外”,这里就是名词做主语了。还有极少数化为成语的一部分,固定使用,比如这里的“斤斤计较”就很明显。
  (3)指代词重叠。如:①沈兴如此如此把头尾说出。(第六回:醉打巷门P102)②王乡绅如何如何无恶不作,鱼肉乡民,等等,等等。(第二十四回:父女反目P382)例句中的“如此”“如何”都是指代前文提及的内容,只是为了语言的简洁,用指示代词来表明。指代词的重叠,更突出了一种言有尽意无穷之感,似乎言语无法道清某人的行为,别有韵味。
  (4)动词重叠。如:①如果说年轻的当家先前还有点儿女私情在偷偷萌发,这时早已吓得无影无踪。(第二回:贵升游殿P31)②文宣已经偷偷摸摸从书房里把七八样小菜搬了过来。(第三回:恋花落庵P51)这类词的使用在《玉蜻蜓》中极少见到,而且多半限定在几个动词上,重叠后,词性出现了一定的转变。比如这里的“偷”,它原本是一个动词,重叠后变成“偷偷”,就是形容词了。
  (5)形容词重叠。如:①碧碧绿的身体,生生青的翅膀,脊梁脊骨墨墨黑,肚皮腊腊黄。(第一回:张公训婿P7)②老老对女儿望望,隐隐然,亏你想得出来。(第一回:张公训婿P12)这类词的重叠在《玉蜻蜓》中几乎随处可见,多是吴方言用词,把事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把人物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也是苏州评弹独特语言艺术的体现。
  (6)副词重叠。如:①偏偏在民国初年……(第一回:张公训婿P1)②……又渐渐原谅了小官人……(第三回:恋花落庵P51)这类重叠词在《玉蜻蜓》中数量相当少,而且都属于单音表义但在重叠式中不表义的类型。像这里的“偏”,是常用文字,根据不同的词组有不同的意思,经常表示侧重某一方面的意思,而这里的重叠式“偏偏”, 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单独一个“偏”无法表示这个意思。
  (7)叹词重叠。如:龙道台也面孔一落,咄咄问道:“怎么枉空?倒要请教!”(第二十九回:蔡涓公断P461)这是在《玉蜻蜓》中找到的唯一一个叹词重叠,表示呵斥、吃惊的神情,十分的形象可感。
  重叠式词形变化运用到评弹中来,和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也有它的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加入了很多苏州本地的词语,表现较为明显的在形容词这一块,像上面提到的“碧碧绿”“生生青”“墨墨黑”“腊腊黄”,这些词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完全是苏州方言中的词汇,但是用在这里,把事物的颜色描绘得具体可感,这正是苏州评弹的特色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作者简介:许佳燕(1989—),女,江苏苏州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语文组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其他文献
一、科研工作,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基础,也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支撑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下简称“三亚学院”)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紧密结合学院育人使命,服务于教学中心地位,为学院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提供支撑;“围绕使命,围绕专业,养成习惯,提升能力”的宗旨,建设一支骨干教学科研队伍,促进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完成一批科研项目,并以后续支持的方式,提高科研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享有健康。新课改的出现,为体育教学带来答案。通过学习和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体育组实施
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和养成语言积累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会阅读包括:领会文章主旨,体味作者情感,品评鉴赏佳句,积极质疑辨惑等。学会表达包括:发表阅读体验,讲述内心情感,记录生活感悟,得体地与人交流等。此外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还需要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虽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基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三种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目标驱动教学模式    目标驱动教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脉搏。笔者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背景下,结合教学实例,就课堂教学中课堂主体、课堂目标、课堂模式、课堂效果、课堂评价方式等方面论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转变  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学改革的前沿,也是课程改革的脉搏。数学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学生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新《义务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四步法”是指:“启——导趣;学——导思;悟——导动;评——导成”。它是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的教学行为,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师生双向信息沟通与交流,是师生在同一时间内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四步”回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一、启——导趣    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启”的目的,在于学生的“
摘 要:新时代美丽女大学生的形象应是朝气蓬勃、健康自信、气质优雅、内涵丰富、外表精致,这种美不仅美在外表,还美在丰富的内涵和修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女大学生应塑造的美丽形象: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形象特征;加强修养,提升丰富的内涵;讲究礼仪,塑造美丽的外形。  关键词:女大学生;形象;礼仪;塑造    女性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女性在社会各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尊重女性已成为社会文明的
摘 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指引下,湖南省湘乡市景云公立初级中学利用毗邻一代伟人毛泽东故乡韶山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毛泽东与湘乡的历史故事,经过将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开发出“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德育实效”的独特德育模式:红色德育活动成系列、课程有特色、队伍重协同、阵地全方位。文章旨在通过对此案例的总结分析与反思,寻求因地制宜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立德树人的蹊径。  关键词:红色基因;德育;特色案例 
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此后出生的子女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一代”),时隔三十几年,独一代已进入了工作、婚育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我国将面临“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新家庭超过千万,形成了“独一代”遭遇“独二代”的局面。“独一代”如何养育“独二代”,幼儿园又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新问题?  一、“独一代”父母的特点  (1)“独一代”父母学历高,注重幼儿教育。“独一代”的个
如果大家稍作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许多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新课程标准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大力肯定的背景下,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在林林总总的诸多教学法中为什么“讨论法”会受到大家的一致青睐?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的话,诸多案例中哪些运用得恰如其分?哪些运用得不甚合适呢?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消防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科学,为防火和灭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消防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作用,是消防各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当前消防工作正由依据消防法规进行防火监督与检查的处方式工作模式向性能化设计的创新型工作模式转变,这对消防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顺应消防工作发展的需要,消防燃烧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不断发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设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