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在“中升本”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教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升本学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中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探讨并尝试了一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改进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工程力学 中升本课程 教学效果 原因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11-02
  为满足社会对本科人才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给广西中职学生提供更多求学深造的机会,广西从2013年试点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工作。作为试点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学院尝试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进入机械制造专业学习的这类中升本学生,开设了“工程力学”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为后续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装备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最初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中升本阶段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探讨和尝试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中升本学生《工程力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面向中升本学生《工程力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一门新课程,当学生看到工程力学的目录和书中众多的公式后,多半都会打退堂鼓。在一开始上这门课时,学生都已经有了抗拒心理和“学不好”的心理暗示。
  2.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学生记不住
  《工程力学》是一门“三多”课程,即概念多、公式多、难点多。对于主观能动性较差的“中升本”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考验。“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公式,如何让学生做到讲过即用、往哪里用,是课改的另一个难题。
  3.教师讲解似懂非懂,课后练习不会做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听得懂例题,却做不好习题,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把知识点完全吃透,解题思路被固定在例题当中。
  4.学生不及格率较高
  闭卷纸质考试是《工程力学》最主要的考核方式。在试卷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表现比较差,不及格率逐年上升。
  通过分析“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我们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1)“工程力学”课程自身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复杂性
  “工程力学”课程主具有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推导多、内容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物理、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属于工科专业中典型难学课程之一。学生普遍感觉很难把握该课程的核心,常常似懂非懂,能听懂看懂例题,就是不能动手独立完成作业,也经常出现代错公式、记反符号、内容串位等问题。同时,“工程力学”课程实用性很强。每一章节内的例题、习题都是在工程实际中会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本科课程内容不匹配,缺少必要的知识衔接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差异很大。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大都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工艺学”等课程,但是其课程内容与要求与本科院校同类专业之间有较大的差距。虽然部分学生学习过“机械工程力学”,但大部分同学对物理基本知识已经忘记了,不利于他们学习。中等职业学校通常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这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梁的弯曲强度和刚度时感到很困难。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在校外实习,几乎没有课程学习。当他们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时,前两年学习的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与后续的本科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衔接。这对于他们进入本科阶段的继续学习十分不利。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强调实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通常不多,当他们进入本科阶段后,面对大量作业也感到很不适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忙于抄作业,混日子。
  (3)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是新的教学尝试,任课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没有合适的针对“中升本”层次学生的“工程力学”教材。
  二、“工程力学“课程的改进措施
  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仅容易听懂看懂,而且能独立完成作业。针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尝试了以下的改进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学方式的改革
  (1)用生活实例引入,提起对力学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引用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工程事故,如楼房倒塌、桥梁开裂、地质灾害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内容的启发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按课程重点、难点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项目式教学,以“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为原则,如把轮胎起重机的工作状态分为整体稳定性分析、构件受压强度分析、构件受扭分析、构件受弯分析、运动状态分析5个项目,打破章节的界限,突出工程应用,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分析和重组,强化例题和习题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化和理解功能,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内容重新组合。以外力计算、内力计算、应力计算、强度和刚度计算为线索,构建工程力学课程的应用型内容体系。
  2.考核方式的改革
  (1)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型”考核为主,逐步向“能力型”考核为主转变。从“一次终结性”考核方式,向“多次过程性”考核方式转变。
  (2)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课,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对于“中升本”的学生要求较高,半数左右的同学及格比较困难。现在采用课堂练习、平时作业、项目报告、实验成绩、报告答辩、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在分数的分配上,期末考试占40%,实验成绩占20%,项目报告占15%,项目答辩占5%,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即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考生可以将自己对全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写在这张A4纸上,作为参考。“半開卷”考试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复习、归纳与总结,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通过3年的教学改革,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1)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从初届“中升本”学生的60%的及格率提高到现在稳定在90%以上,大部分学生均已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2)学生学习积极提高。通过课堂效果和课后反馈,明显感到学生不再对课程内容感到畏惧,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不会的问题主动提问,积极参与实验和综合项目,学习兴趣高涨。
  (3)学生知识掌握牢固。在学习后续课程和参与相关竞赛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点,自行拓展和深化学习,准确灵活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付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人口负荷越来越大,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环城绿道便提供了人们周末休闲健身的好处去.为了更好的营造特色景观,形成“一步
<正> 《祝福》是鲁迅写于一九二四年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先生深邃的人文视野和热忱的民族关怀加重了悲剧人物祥林嫂的厚实感,扩展了作品的历史纵深感。先生渴望&#39;春天&#3
在强烈地震准备的一些舞台,小地震的焦点的机制粗略地与构造压力地有一样的方向。根据这个特征,我们把在 P, B 和焦点的机制的 T 轴和构造压力地的三压力轴之间的角度定义为一致
试验以银杏种子子叶、幼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银杏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育,通过外源激素及培养条件的不同,了解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有差异,结果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管理要素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进度,为了提高对于这些要素的管控力度,施工单位应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原材料及设备管理,加强施
目前,热岛效应俨然成为各大城市普遍的气候特点,并且逐渐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解决当前城市存在的热岛效应问题,城市规划部门建议城市应该重点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
文中分析讨论了目前排水工程教材中在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存在的不妥和矛盾之处,并从线性汇流理论出发对汇水面积上的汇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借助等流时线的概念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稳定,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会对自身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园林景观建设及管理工作逐渐得到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相关人士的重视,但
在古代中国有不胜的名文诗句描绘儿童在田间、池塘中、溪水涧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嬉戏、玩耍游乐的生活场景。也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所述“儿童急走追黄蝶,
【摘要】在新课标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高三理科班的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基于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掌握上,设计了“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的课堂教学。以期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  【关键词】光合作用原理 光合速率 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93-02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