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方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初探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是中央对新华社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大立足点和重要抓手。作为地方派驻机构,新华社河南分社在中国新闻对外传播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做出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明确定位,内外并重,敢于参与国际传播竞争
  “重对内、轻对外”的思维和惯性在地方分社存在多年,与当前新华社党组加强对外报道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的要求不相适应。地方分社不仅是国家通讯社的派驻机构,也是世界性通讯社的派驻机构。对外报道要树立全球视野,既要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要立足全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日常报道策划中,河南分社坚持内外并重,中英文并举。今年上半年,分社共发中英文对外稿件257.63篇,完成全年任务的63.14%。为了顺应新华社战略转型、大力发展新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的需要,分社还在脸谱、推特上独立完成四场直播。
  今年3月,分社记者得到线索,中美研究人员将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十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具有中国古人类、早期现代人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是一个新的人种,这是有可能挑战现代人非洲起源说的重大发现,在国际古人类学界引发巨大反响。在当期杂志更新前,我们提前采访论文第一作者,预先写好中英文稿件。当期杂志更新当晚第一时间记者告知编辑部签发人,赢得了时效,跑赢了国外媒体。稿件被英国《每日邮报》《中国日报》等境内外英文媒体和百余家国内媒体采用,并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等机构网站转载,成为地方分社国际涉华新闻报道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梳理河南对外报道名片,深挖河南对外报道资源,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国外关注话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
  分社2016年7月制订了《河南分社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既要着力提升用全球视野从河南新闻资源中挖掘海外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的能力,也要着力提升与海外受众话语体系对接、增强报道贴近性、提高报道落地率的能力,讲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在世界舞台上形象的自塑能力”。我们对河南对外报道资源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梳理,从与“一带一路”战略有关的合作典范、特色传统节会、宗教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圣地等九个方面梳理出郑欧班列、航空港、农业“走出去”、特色村庄、功夫文化等26张对外报道名片。
  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记者赴上蔡文楼村采写对外中英文稿《文楼村的新生活》《希望和正常生活回归中国艾滋病村》,用文楼村热闹的赶集、精彩上演的豫剧等极具现场感的描写,反映了如今文楼村的生机与活力。艾滋病患者的讲述和背景的穿插衔接紧凑,有张力。稿件被纳米比亚通讯社等外媒采用。
  在毛泽东诞辰前夕,分社记者赴著名的“红色村庄”南街村采写英文稿《中国村庄的共产主义梦想》,反映了坚持走集体主义道路的南街村在当前市场经济洪流中的生存现状,被《中国日报》全文采用。
  在“七一”前夕,分社记者采写中英文稿件《中国保洁皇后成党建直播网红》。党建题材因理论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较强,对外报道中难以把握,然而外媒对此高度关注,并充满质疑和误解。这篇稿件角度新颖,用移动直播这种新颖的形式引入,将非公企业党建在中国的发展、创新和作用生动反映了出来,拥抱互联网、敢于创新求变的中国新型民营企业家的形象也呼之欲出。此稿被评为总社对外部每周英文佳作,外国专家评价为“这是一篇少有的真正有人情味的共产党故事,且可信度高。”
  此外,分社还围绕文化、考古等河南优势对外报道资源,采写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建 呈现最早中国都城历史风貌》《寻找北宋官窑——河南汝州重启张公巷窑考古发掘》《“神秘”考古借助新技术走进中国公众》《中国学界和民间关注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等对外特色鲜明的稿件,并在新媒体、海外社交媒体等平台播发,向外界展现了中国着力保护传统文化的良好形象。
  三、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结合河南交通枢纽地位、工农业大省省情进行主动策划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前夕,分社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对外报道。《中国加速在中部打造“一带一路”交通物流枢纽》《“一带一路”让百年假发产业焕发生机》《“一带一路”引领中国农业对外合作驶入快车道》《中国农场掘金“一带一路”》《欧洲“雄鹰”乘坐中欧班列回家》等中英文稿件,采用最高的达到了130多家。
  其中,《“一带一路”让百年假发产业焕发生机》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前夕记者挖掘出的独家报道。通过假发产业在中国中部小城1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用小切口反映了中国融入全球化而获得发展这样一个大主题。分社还与尼日利亚阿布贾分社联动采写,增强了稿件的可读性、说服力和影响力。稿件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前夕众多相关稿件中脱颖而出,被外国专家评选为对外部每周英文佳作,外专评价“这篇稿件因题材新颖、描述鲜活、背景轶事穿插得当脱颖而出。题材有趣,与‘一带一路’联系巧妙。”
  《欧洲“雄鹰”乘坐中欧班列回家》视角新颖、以小见大,是“一带一路”报道中难得的小切口佳作。记者在2017郑州航展采访外国飞行员时了解到,飞机将乘坐中欧班列回国,记者敏锐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提前独家拍摄到拆解飞机进集装箱画面,采访多位外籍飞行员和中欧班列负责人,是唯一一家到现场采访班列离开的媒体。从航展开幕前两架飞机选择中欧班列,到回程13架飞机选择中欧班列,充分说明了中欧班列的吸引力。稿件第一时间播发中英文通稿,并配发图片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展示,在新华社客户端上推出现场新闻,浏览量近80万。
  四、积极配合新华社战略转型,不断创新海媒直播表现形式
  河南分社充分认识到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海媒直播)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上的独特作用,是国内分社中较早从事海媒直播的分社之一,直播质量也位居前列,今年以来的四场直播每场浏览量都在80万以上。在总社对外部和音视频部后方指导下,分社围绕河南文化、民俗、扶贫等外国人关注的软性题材,不断创新海媒直播表现形式。
  首次海媒直播《少林功夫是怎样炼成的》揭秘少林寺武僧团,方丈亲自出镜向全球观众送出新年祝福,浏览量达125万,成为新华社全媒体培训的经典案例之一。第二场直播《带你领略1600年历史的中国乡村狂欢节》聚焦浚县古庙会,在春节前夕不少分社的同类报道中表现突出,浏览量超过90万,位居当周我社脸谱浏览量首位,并引發当地媒体《鹤壁日报》头版关注。第三场在开封的直播《让我们穿越千年 领略世界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创新表现形式,记者古装出场,乘坐马车巡游,展示千年前古都开封的民俗和繁华景象,让不少外国网友心驰神往。这场直播被评为总编室表扬稿,《开封日报》用5000字的篇幅以《让世界倾听开封之声》为题报道了新华社海媒直播,并在《开封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并贴出直播视频实现“出口转内销”,有力提升了海媒直播在地方的影响力。在太行山腹地郭亮村进行的第四场直播《绝壁凿出脱贫路 引得山村现巨变》在山区十公里范围内设置五个直播点,运用无人机拍摄,首次实现多机位转场,展示了郭亮村绝美风景和山区人民为改变贫困面貌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国外网友纷纷表示钦佩。
  五、以融合报道理念为引领,联通内宣外宣,营造全员对外的氛围
  以往,不少分社的对外报道依托对外采访室的记者来开展。但由于跑口的限制,对外记者报道的空间容易受到局限,大量新闻性强、有对外开掘潜力的题目攥在非对外记者手里没能得到有效开发。
  为了有效提升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数量和质量,河南分社利用周一例会,让每名记者充分讨论选题,联通内宣外宣、新媒体和海媒。
  以上提到的大部分稿件都选取不同角度同时播发了对内、对外和新媒体专线,有些稿件同时发了社办报刊。海媒直播也与新媒体中心现场新闻和音视频部中文直播相结合,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其他文献
在美国银幕上,中国的形象一直是矛盾且摇摆不定的。18世纪以来,美国人对中国总是爱恨交加,中国形象也在“善良”和“邪恶”之间摇摆。从腐朽、衰落的帝国,亲切、质朴的盟友,具有威胁的功夫高手,到新世纪以来的多元形象,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逐渐青睐,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是否发生本质转变?本文选取2012至201
期刊
一、媒体融合的外部效应  自2014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内部效应:第一,在所谓的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的进程中,①通过重新配置媒体资源,重新调整组织和治理结构,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解决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转型发展和功能整合问题;第二,依托新型主流媒体,重新树立主流舆论在离散化的网络舆论场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实现“四力”。经过从技术议程、市场议程到政治议程的转向,媒体融合在现
期刊
传统媒体时代,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在跨国经营中普遍存在“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现象。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央企“走出去”的重点区域。该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国家众多,经济发展需求大,且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建交较早,并建立了高层次的伙伴关系。央企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化经营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在项目开展实施、企业跨文化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企业管理体系。可以说,在“做”的层面
期刊
今年6月以来,新华社国际部英文播发稿件中有262条被国际知名媒体和各国及地区最有影响力媒体采用,其中42条被诸如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彭博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国际知名媒体采用。经过梳理和分析,摸索到一些被外媒采用稿件的规律。结合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报道,不仅可以提高英文稿件的落地率,更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提高中国话语影响力。  一、主动策划、加强议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导下,南京精心打造了城市形象对外展示的全新品牌——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以下简称“南京周”)。“南京周”从2015年创设之初,即锁定国际顶级文化活动,并积极融入其中,以此作为城市形象国际化推介的高端平台。2015年走进意大利米兰世博会,2016年走进英国伦敦设计节,2017年走进美国纽约时装周,2018年走
期刊
2017年12月6日至8日,以“开放与创新:构建经济新格局”为主题的2017《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借助《财富》全球论坛的国际新闻价值,会前广州相继在纽约、伦敦、慕尼黑、东京、新加坡等全球13个重要城市举办一系列路演推介活动,中外近1500家企业参与。通过《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BBC等国际媒体和中国网、《中国日报》等开通的海外社交媒体,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道广州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创新的
期刊
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有国家一类口岸4个、二类口岸3个、边民互市点13个,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也是我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崇左市立足于边境地区实际,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加强对外传播工作的“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实施边境对外传播品牌提升工程。  一、整合文化传播媒介,构建四大品牌  (一)内外资源整合——开展“媒体对外传播”  1
期刊
以国际合作实现智识互鉴,以本土实践创新全球治理,为推动国际智库合作创新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18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于201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成都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来自18个国家的120余名智库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及我国主流媒体代表与会。  除全体大会外,论坛还设有“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新变革、智库合作与
期刊
民族国家间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以及全球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沟通障碍、偏差乃至误解,常演化为“文明的冲突”。只有通过“对话”或“理性沟通”,不同民族国家或文化主体才能“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这不仅“应当作为国际交往的伦理原则普遍遵守”,也应该是中国故事赢得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的路径选择: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社交化为场景,以沟通理性为桥梁,拓
期刊
5月18日—21日,北京市委外宣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丝路大V北京文化行”活动。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北京市举办的首场丝路沿线国家资深大V集体采访,也是北京市联合中央外宣媒体打造丝路沿线国家媒体合作的又一品牌活动。来自土耳其、俄罗斯、埃及、约旦、阿富汗等七国14位丝路大V徜徉古都中轴线,考察北京市文创产业,体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加了对北京、对中国的了解,北京城市风范给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