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姆与九旬雇主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哎,来了?”64岁的保姆金秀耳朵真灵,听得见隔着一堵墙、两重门的94岁独居雇主汪老太的召唤。
  金秀正在我家洗菜,她放下手上的活,去了隔壁。
  “咦,金秀是汪家保姆,怎么又在你家干活?”
  “喔,我得交代清楚。”
  我,也是独居老太,86岁,和汪老太一样,住在常州1980年造的最老的花园新村,是门靠门的老邻居。3年前,汪老太的独女到北京定居带孙子,汪老太跟去又住不惯,独女只好让她回到常州,请了专职保姆金秀服侍。
  商店营业员出身的汪老太,超强的精明与节俭,总觉保姆工作量不大,每月3000元工资,“物不抵值”,多次唠叨叫屈。恰好我的钟点工因病辞去,我就与金秀商量,让她空余时间来帮忙,金秀正因老太时有怨言不安,欣然同意。然后我委婉向老太提出此事,表态承担3000元中的800元,老太喜出望外,于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就此成功。
  金秀是安徽安庆乡下人,不识字,她有些特别。
  一般保姆一个月都要歇个几天,哪家没个七长八短的事呢?金秀来了3年零4个月,只请过两次假回安徽老家,一次是她89岁婆婆去世,一次是回去办理必须要户籍本人到场的老年证。两次共8天,其余3年里的一千多天都在岗出勤。
  那么是不是金秀在常州没有家?有的。她的丈夫和已经成家并有子女的一儿一女,都在常州租房打工。丈夫现为小学保安,儿子卖服装,女儿做4户人家的钟点工。
  金秀如果每月跟别的保姆一样休息几天,她可以去与丈夫团聚,可以帮儿子卖卖衣服,更可以帮助忙得四脚朝天的女儿做些家务,可是她尽职尽力天天陪伴服侍汪老太。
  北京老太的独女定期来电问候老母,金秀必接过话机,忠心耿耿地报告,老人家的一切都有我呢,只管放心。
  雇主汪老太是本地人,10年前失去恩爱60年的老伴,至今仍时常要淌回把眼泪,缅怀一下。也难怪,她现在是真正的独居者,身边并无亲人,心情难免抑郁,发展到喜怒无常。虽90多岁高龄,却依然比较强势,这种雇主手下的保姆,处境可想而知。我发现金秀好比天天在过盛夏天气,上午太阳灼热,下午或傍晚,片刻间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无处藏身。我曾见金秀暗自垂泪,摄于老太的强势,我也不敢做见义勇为的志愿者。
  但有一次例外。一天晚上,金秀忽敲门进来,又是那双常见的惊恐眼神,她告诉我,老太今晨即对老伴遗像喃喃告白,今为他们结婚70周年,边哭边诉阴阳两隔的苦楚。又翻箱倒柜找东西,晚饭后忽大哭,说结婚戒指找不到了。事涉失盗,雇工难逃干系,金秀来我家求策。
  此时此刻,面对泪眼婆娑的弱势者,80多岁,身高1米48,体重不足70斤,手持拐杖的我,来了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挺进”老太卧室,见老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正对着老头遗像,双手合十,忏悔自责保管不善,遗失了爱情信物。
  老太回头见我进去,使我至今都心有余悸的一幕出现了。她歇斯底里地大骂金秀:“为什么去喊她来?”站起身冲过来,用手推我出去。猝不及防、惊慌失措的我,踉跄后退两步背倚门框才站住。金秀也吓得在背后紧抱老太,老太挣扎着对我大喊:“我家事,你不要管。”这时我才后悔自不量力,灰溜溜退归自家。
  惦记着隔壁的事,唯一能做的,是赶紧致电北京独女。出乎意料的是,独女异常镇静,连说:“勿碍格。”叫我不必惊慌,母亲此类事已发生过多次,并向我致歉。
  终究不放心,第二天一早我赶去探望,难以想象的是,只见老太安祥地坐在餐桌旁享用金秀奉上的早餐牛奶鸡蛋。见了我笑脸相迎,热情邀坐。我惊喜中想起了一句有文化的话:“暴风雨后的彩虹多么美丽!”
  金秀悄悄告诉我,结婚戒指找到了。
  后来她儿子来探望她时,闲聊中,我讲起了那段经过,她儿子问我、老太及金秀的年龄,低头算了一下,笑笑说:“你们这一台子戏,3位参演者总年龄达到了244岁!”
  这在旁观者视为耄耋老人的闹剧,当事人金秀却吃了实实在在的苦。因为从那次以后,金秀几次哭出乌拉对我说腰疼。为什么?事情还是在当时,100多斤的老太暴怒时挣扎的力气非常大,金秀为防止她对我更大袭击,也怕老太摔倒,只好拼命用身体顶住老太,金秀的腰因此扭伤了。我怪她为何早不向老太报告,及时就医。她又睁着那双惊恐的眼睛说,我哪敢啊!后果是落下了腰疼病根。
  我相信一般有条件的人都会按时吃饭,60多岁的金秀却一天三顿跟生活全无定规的九旬老太同步。老太晚7点就寝,凌晨醒来饿了,靠床吃点心垫饥,困了再睡下,到7点、8点、9点不定时吃早餐,中餐12点开饭,她又不饿不吃,拖至下午1点、2点再吃,晚餐6点多。这样无规律的三顿,金秀却从不擅自先吃,也亏她能熬。
  还有奇葩的事,一年四季,金秀只脱外罩的衣裤睡觉,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和衣而睡,为什么?因为老太起夜小便时有时会找不到拖鞋,有时凌晨吃点心要喝水,更有时做了噩梦会大声喊叫,这种时候金秀就要随时听候召唤,稍有迟慢,老太便板脸不悦。为便于随喊随到,金秀只能不脱衣裤。
  写到这里,你会发觉我对金秀有些偏爱,对老太多有贬词。为要全面看问题,我认为老太对金秀并非一无是处。按照对九旬老人的智商要求,老太已经属于佼佼者,绝对不糊涂。据老太说,为保证金秀的营养,每天供应她一个鸡蛋一份牛奶。又根据金秀是安徽农村妇女,一辈子习惯早睡早起,一吃过晚饭,她就哈欠连天。老太就迁就了金秀,每晚6点多吃过晚饭后,相应提早了就寝时间,在7点后就让金秀帮着洗屁股洗脚,早早上床睡下,以便金秀及时睡觉。
  老人经常对我和其他邻居宣扬她的善政:“我吃什么,她吃什么。”好饭好菜、点心水果、样样有金秀的份。金秀对此也感激地承认确实如此。我有时送些蛋糕水果过去,她当时就会取几块蛋糕,掰下几支香蕉送给金秀,金秀坦然接过,显见这是常态而非作秀。有时北京独女回家探望母亲,带来高级点心、进口水果,金秀也能享受到。老太自豪地说:我年纪大,脑子不旧,对人要平等。
  我想金秀对老太这样全心全意,也许“平等论”也是原因之一,人與人之间的善待毕竟是相互的。
  在与我的儿子聊天时,我谈到了与金秀的3年多接触中,对于她终年无规律地吃饭、和衣而睡,对一切都是忍忍忍,十分不理解。我的儿子认真地说:老妈,说到底这是她珍惜这一份收入,这是处在当今社会最底层人们的一种活法。
其他文献
耳 鸣  一只蝉  躲进了耳朵  医生的长篙短杆  也没能驱走它  要住你就住下吧  或许我们有缘  秋天都已过去  你给我留住了夏天  热热闹闹的夏天  对此  我应心存感激  常住人口  枝间跳跃的几只麻雀  像几片将落未落的黄叶  在这阴冷的冬天  在为我眼中的风景  该走的早在秋风起时走了  而你们未走  好像也找不出理由  总有人因眷念故土而老死故土  我只能这样解释  在统计局的数字里
期刊
绒花:一晌贪恋的清欢  村头的绒树再次开花时,我们的假期也随之开始了。每年的这段日子,都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结束了被禁锢半年的校园生活,一出校门我们就变成长出了翅膀的鸟儿,得天得地,浑然不顾。   绒树是我们这里的称呼,书名叫合欢树,我们常叫的绒花也就是合欢花。只是那时我们不知道它还有这么一个雅致的名字。小时候,我们往往遵循着乡村的认识,觉得书本上的东西都是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即。所以,10多
期刊
刚放暑假,庞娟就给堂哥庞德打电话,说,喂,我给你侄女在城里报了个兴趣班。庞德说,行,暑假你们就住我那吧!庞德说住我那,而不是我家,这话不生分,庞娟喜欢听。庞娟的笑震得庞德的手机都颤抖,老哥,你做事真敞亮!庞德心里也真敞亮了,阴阳怪气地说,那必须的!   庞德挂断电话就给妻子马玉打了个电话,说,胖子要来咱们家了。妻子马玉说,哪个胖子?庞德说,就是老公跑掉的那个堂妹,她一个人带着个孩子,挺可怜的
期刊
胭脂河  六百多年前的一幕,全在胭脂河上漂动  码头、船只、号旗,在落日的余晖里格外耀眼  绝壁中开凿出的河,曲折又艰难  今天,山花又映活了山崖,崖树上春鸟喧暄  一座六十米长的悬索桥正晃动着天光云影  从低处向上 从高处向前、向远  都没有俯视河下的水流来得惊心!  春风中 胭脂河的水色从峡谷间缓缓穿过  分明是明代的漕运又回到了眼前!  民伕、船工、执戟的士兵  是不是那天空中又消失的云? 
期刊
作为一种小说文体的“轻骑兵”,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中曾备受青睐,是“较为‘得宠’的艺术形式之一”。“17年”期间,短篇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干预生活”的潮流之下,多有佳作,独树一帜。新时期之后,短篇小说更是迅速而及时地反映了历史现实的重大变革,在各种文体独领风骚,成为新时期初期文学的“弄潮儿”和“领军者”。茅盾盛赞道,“短篇小说园地欣欣向荣, 新作者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大河上下, 长江南北, 通都
期刊
一   吴福被自己突然生出的念头吓了一跳。   这是星期六晚上。吴福上的是早班,下午5点便回来了,洗过澡,到食堂吃罢晚饭,回到单身公寓,就往床上一躺。一天的活儿干下来实在累了,累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躺下来,这是他唯一的休息方式。明天还是早班,7点钟便要坐车去工作现场。休息是十分重要的。休息确实有许多方式、方法,过去在村里,大家都喜欢蹲墙根,抽大叶子烟,云山雾罩,七扯八扯,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
期刊
曾经我讨厌水蜘蛛,从见到它外形还不知道它名字的时候就开始讨厌了。  那是孩童时的事了。作为一个农村娃,在农村的趣事哪怕是十天八夜也无法尽数,但现在回忆起来,只是一团朦胧的快乐,要把那快乐道个明明白白,却不是信手拈来的事。但只要想到农村,一只水蜘蛛的影子就清晰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了。那么丑陋、简单的一个形象,却渐渐成了我脑海里农村的缩影。  我大概很早就见过它了,但要说认识它,却要把思绪推到一个夏天。
期刊
一  什么宝物不见了惹得汪鹤年这般气冲斗牛、火冒三丈?说到底不过一顶帽子,一顶出自手工编结的帽子,仅此而已。  无疑,帽子是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丢失的,那里人来人往,离退休干部居大多数,还有一些与老干部活动有关的年轻人。至于活动项目,有书画、棋牌、阅览、麻将、戏剧。作为文化局退休干部的汪鹤年,这些年出入活动中心并不多,一来病卧在床的妻子林静需要他的照料陪伴,二来活动中心离家不近,乘公交车要换车等车,即
期刊
作者简介:  卞优文,江苏常州人,中国作协会员。201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钟山》《雨花》《四川文学》《青春》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在《钟山》发表长篇小说2部。  卞优文   一月没有繁花,你击浪为花    一月没有莺歌,你盟誓为歌   大江奔腾而下,你逆流而上   厨房客厅还弥漫着年味   你在悄悄整理行装   万家灯火掩不住春寒料峭   龙城集结号已经吹响   ……   ——这是常州诗人苏
期刊
1975年我进入第二人民医院上班,第二年的清明时节,职工区西侧多了个新坟头,坟前栽了两棵松树,据说坟墓主人是本院职工汪曾祥。后来每到清明,汪曾祥的子女都会来祭祀。汪曾祥的女儿汪其芳我认识,她家住在人民路曙光中学的斜对面,与我同为高邮中学学生,我长她一个年级,后来下乡插队又同分在司徒公社。1980年后汪曾祺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我自然而然地就把汪曾祥与汪曾祺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本家兄弟还是嫡亲弟兄?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