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1
摘要 武术教师队伍建设、武术教材体系建设、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发挥学生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是推动普通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武术文化 途径 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不仅开设篮、排、足三大球为代表的竞技体育项目,健身操、体育舞蹈、轮滑等项目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参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武术课程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做一探讨。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制约我国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体育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看,武术专业属于单独招生范围,学生的特点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文化基础较欠缺、缺乏对传统武术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教學中,不能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大大降低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近年来,我国高校为优化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普遍采用高学历制度,进一步造成了专业武术教师匮乏的状况。从事武术教学的非武术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业务素质、科研能力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武术的要求。
提高武术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改善高校武术教学软环境的必要措施。通过专业人才引进,改善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结构;发挥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校内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利用体育院校专业优势,进修培训、进修;建立高校武术教师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优秀武术教育人才。此外,对教师裁判工作给予政策扶植,既能满足高校教师服务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武术教师队伍的有力措施。
二、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材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武术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普通高校武术技术多以24式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等近现代创编的简化套路为主,理论教材严重匮乏。部分普通高校采用体育院校的普修武术教材,既不能适应课程的教学需要,又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传统武术了解和学习的兴趣。普通高校武术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保障。
普通高校武术教材的创编应专业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思想教育及武德教育高度和谐统一,适度增加武术传统文化基础理论;增强课本的趣味性,通过图文并茂和电子教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整理传统武术套路,突出地方特色,创编校本教材,是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武术课教改的重点
教学效果评价作为检验教学的一种手段,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武术课教学效果评价是系统、科学和全面地对学生武术学习能力和掌握武术技术情况的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武术教育改革,提高武术课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集中在对动作技能方面的考核,忽视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态度、情意表现等方面的评价。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包括阶段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方面内容。
阶段性评价是学习成绩的横向评价,肯定成绩、寻找差距,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过程评价包括两个层面:对学生学习活动即时评价,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达到不断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与意志的评价。过程评价应注重纵向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进步,增强学习信心。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从态度、思考、技能、知识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使得既重视知识技能又重情意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也是完善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大胆尝试。
四、发挥学生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
高校武术协会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业余学习与交流的兴趣组织。我国高校武术协会由学校的学生会或是武术爱好者筹建而成,组织管理相对松散,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应完善和发挥高校武术协会的功能作用,培养武术骨干,开展武术表演、竞赛、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在武术活动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把武术活动与提高民族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制作宣传栏、定期组织武术知识讲座等,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良好氛围,为弘扬武术文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学生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是推动普通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颜林.长春市普通高校公共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郑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5(第25卷第3期).
[3] 秦志明等.论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2.
[4] 赖锦松.高校武术运动实施俱乐部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6(第26卷第3期).
[5] 普通高校增强武术教学魅力的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摘要 武术教师队伍建设、武术教材体系建设、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发挥学生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是推动普通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武术文化 途径 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不仅开设篮、排、足三大球为代表的竞技体育项目,健身操、体育舞蹈、轮滑等项目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参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武术课程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做一探讨。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制约我国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体育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看,武术专业属于单独招生范围,学生的特点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文化基础较欠缺、缺乏对传统武术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教學中,不能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大大降低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近年来,我国高校为优化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普遍采用高学历制度,进一步造成了专业武术教师匮乏的状况。从事武术教学的非武术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业务素质、科研能力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武术的要求。
提高武术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改善高校武术教学软环境的必要措施。通过专业人才引进,改善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结构;发挥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校内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利用体育院校专业优势,进修培训、进修;建立高校武术教师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优秀武术教育人才。此外,对教师裁判工作给予政策扶植,既能满足高校教师服务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武术教师队伍的有力措施。
二、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材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武术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普通高校武术技术多以24式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等近现代创编的简化套路为主,理论教材严重匮乏。部分普通高校采用体育院校的普修武术教材,既不能适应课程的教学需要,又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传统武术了解和学习的兴趣。普通高校武术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保障。
普通高校武术教材的创编应专业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思想教育及武德教育高度和谐统一,适度增加武术传统文化基础理论;增强课本的趣味性,通过图文并茂和电子教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整理传统武术套路,突出地方特色,创编校本教材,是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武术课教改的重点
教学效果评价作为检验教学的一种手段,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武术课教学效果评价是系统、科学和全面地对学生武术学习能力和掌握武术技术情况的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武术教育改革,提高武术课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集中在对动作技能方面的考核,忽视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态度、情意表现等方面的评价。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包括阶段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方面内容。
阶段性评价是学习成绩的横向评价,肯定成绩、寻找差距,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过程评价包括两个层面:对学生学习活动即时评价,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达到不断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与意志的评价。过程评价应注重纵向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进步,增强学习信心。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从态度、思考、技能、知识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使得既重视知识技能又重情意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也是完善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大胆尝试。
四、发挥学生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
高校武术协会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业余学习与交流的兴趣组织。我国高校武术协会由学校的学生会或是武术爱好者筹建而成,组织管理相对松散,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应完善和发挥高校武术协会的功能作用,培养武术骨干,开展武术表演、竞赛、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在武术活动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把武术活动与提高民族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制作宣传栏、定期组织武术知识讲座等,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良好氛围,为弘扬武术文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学生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是推动普通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颜林.长春市普通高校公共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郑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5(第25卷第3期).
[3] 秦志明等.论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2.
[4] 赖锦松.高校武术运动实施俱乐部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6(第26卷第3期).
[5] 普通高校增强武术教学魅力的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