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师生互动可以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提问 思维能力 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41-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而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课堂中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1 课堂提问的技巧
  1.1 提问应避免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信口开河,随意性较大、无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不妥当的,这样容易把学生思维误入歧途。还有时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个学生未答上来或未答完全,既不启发重答,也不适当评价,又让另一个学生回答,或刚有学生勉强答出,下一问题又紧跟而来……这种简单的是非式提问,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整体设计出在课堂中哪些地方要提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提问,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同时要考虑运用哪些知识回答。
  1.2 提问要巧选角度,激活思维
   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多角度的提问,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进而激活学生多方面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3 提问要巧设坡度,承上启下
   问题既要有区分度、难度又要适当。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要考虑基础一般甚至基础差的学生的实际,既要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若提问太简单,学生不需思考便可回答,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若问题太难,学生经努力思考也无法回答,则容易造成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结果是事与愿违。总之,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难易适当。
  1.4 提问既面向全体,又张扬个性
   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智力加工,具有很强的个体特色。教师应留给他们适当而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些教师说让学生看书,但还没等学生看完就开始讲了;有些教师在学生看书、思考的时候,不断地插话、干预,使学生思维不能连续。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归纳的时间。通过思考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回答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发现他们运用知识分析、思维、归纳、口述的能力。问题讨论是课堂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
  1.5 正确对待学生的答案
   当学生不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偏离你拟定的答案时,应正确引导,并给予肯定,若教师以亲切的语言和诚恳的态度来安慰、鼓励他们,则可消除他们的紧张压抑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6 避免课堂上的“满堂问”
   课堂上提高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智力加工水平,绝不是课堂教学中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作为教师每一堂课上都要精心设计一些有一定弹性的问题,且要难易搭配,使各类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活动。
  2 巧妙设问,激励解惑
  2.1 新课引入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新课引入方法,能激励同学们的求知欲,凝聚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有较强的思维。如在讲到《三角形》一节教学时,新课引入的设问:“同学们你们看电信部门的钢架铁塔为什么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回答:“这样好看。”“这样做不仅美观,而且还有它更重要的作用,你想知道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会知道其中的奥妙。”同学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积极思维的情境之中。
  2.2 学习知识问题化,培养思维习惯
   课堂上教师首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由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各个知识点设计成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形成主动去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教师再适时施以巧妙点拨和诱导,使学生不断养成思维习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及听、说、读、写等能力,归纳综合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师)----综合探究(生)----分析推理(生)----得出结论(生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方案設计 》一节教学时教师巧以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后,提出:(1)我们身边有没有正方形?你能发现吗?正方形有哪些主要性质?(2)如何在正方形中摆设两排花圃,使它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3)你有多少种方法?与你的同伴交流。这样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知识就象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中一切安排都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这样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3 课堂提问要及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问”,把握好“问”的时间,“问”的方式,通过“问”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把学生训练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巧妙的提问不仅能“问”在学生的意料之外,“问”在学生不经意之时,而且能起到一“问”破的,一“问”惊醒梦中人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听听其他同学有无补充。教师恰如其分的否定会使学生及时纠正思维的错误;相反地,教师恰到好处的肯定或表扬,会继续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张开翅膀,自由翱翔。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教师都要以赞扬口吻正确而有分寸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平时要认真备课、巧设问题,学生思考、讨论、答后评价。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认真探究课堂提问的内容、形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构建基础。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报》,2007年第18期
  [2]《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3]《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数学教师,如何针对本科特点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如何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来了一些教学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39-01     新课程评价体系要求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这就需要
猪会讲话,奇怪吗?他们是智慧猪,真的会讲话哩!rn万事通博士在动物山庄做生物科技实验时,无意中制造出来两只聪明非凡的猪。这本来是一件轰动科学界的大事,博士以为带给动物智慧是
摘要: 在语文课堂上,适宜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班班通 运用 语文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从感染人群数量、危及的地理范围、流行趋势和健康危害程度来看,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而华支睾吸虫感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终宿主的肝胆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减轻其所带来的健康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探究活动。本文活用数学教学评语,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 评语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40-01     长期以来,单纯的对与错来评价学生思维、学习成绩,既影响了师生之间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纪念这一伟大
中学生应该理什么样的发型?教育部教基[2004]6号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穿着和头发长短做了如下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一些学校据此进而设定“发型标准”,规定男生头发“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衣领”,女生“发不披肩”,并制作“中学生发型标准照”贴在校内,作为学生剪发参考。然而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期刊
摘 要: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积累大厦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文水平的高低。古语也有此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我们应开创多种途径,为孩子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合作探究,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