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可如今中学生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特别是在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错别字可谓花样百出。本文单就历史试卷中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历史 试卷 错别字 成因 对策
错别字是个统称,分开来说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写字时因笔画或结构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别字: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2011年开学对我所教的三个高一文科普通班共计285名同学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试卷上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除材料题、简答题和问答题会出现错别字外,填空题出错率就相当高。单就10个空格,满分为10分的填空题来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3%,剩下97%的学生要么填不起,留下空白,要么所填词语为错别字。错别字的出现也造成了学生历史学科成绩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字体复杂、形近音似目前中学生手中的《新华字典》一般就收集了10000余个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带注解的复音词3500余个。这些汉字不但结构不同,而且每个字形体差异小,笔画上多一笔或者少一笔,结果就成了不同的字或不能成为字。很多中学生因字体复杂,现在写字基本上都是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如有人将"武"字右边的"弋"写成了"戈",将红军的"反围剿"写成"反围巢",更有甚者将"戊戌变法"写成"戌戊变法"或"戊戍变法"等等,这些字看起来是正确的,其实在作业本或试卷中都是错别字。这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复杂的字体有"同居各爨"的"爨",郁闷中"郁"的繁体字"灪",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的"彟"等等。调查中发现有52%的学生认为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结构复杂,音同行近诸多,在看书时过于马虎,只读不记,特别是生僻字、难检字,有的字体笔画达到了三十余画而使学生难以记忆。因此,字体结构复杂、形近音似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2.考生心理紧张调查中,发现13%的学生认为考试答卷心情紧张,脑壳神经短路,不想留下空白,随便填写一个词语蒙混过关。如在写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时知道读音但写不起"萍浏醴"这三个字就找同音字来代替。认为阅卷老师在不仔细审阅时就有可能看对将辨为正确答案而自己少扣一分。在试卷中写错别字是学生在考试中心里紧张,粗心大意,记得住字音但记不清汉字结构,读得来写不起。因此就评主观臆断随便写一个完成任务而已。
3.老师教学误导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严重影响。老师在教学时,历史课本中出现的生僻字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要求学生注意看清字形。当前很多中学历史老师对识字教学中遇到的生字很不够重视。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于是就产生了错别字。24%的学生认为除了自己小学、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笔画书写不到位外,同时老师也教得差,普通话既不标准也不流利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有学生反映有一些历史老师把洪仁玕的"玕"字读成"轩"字的读音(xuān),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写成"轩"字。甚至有些老师在板书时写一些不必要的简化字,结果学生上课自然而然就记住这些错别字而影响到自己的书写。
4.社会上"怪字"现象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商家为了标新立异,而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比如美容店打着"美时美刻";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理发店的"人民发院"、"人民发愿";摩托车的"骑乐无穷";护肤品玫琳凯的广告词写着"玫好家园";时装店的"我型我塑"等等。现在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势必会给中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在平时作业甚至考试时,联想到这些广告词,从而产生了试卷中的错别字。
5.上网常选错别字在调查中,有7%的学生认为平时经常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网、聊天。采用智能拼音输入、全拼输入和搜狗输入法等,自己只是选字而已,很少用手"写"。久而久之,造成考试错别字越来越多。比如将"鸦片战争"写出"雅片战争"的学生不在少数。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还有4%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写成错别字而丢分。
二、错别字的纠正
学生在试卷中出现错别字的频率如此之高而导致试卷得分偏低。那么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学生写错别字,要求学生提高写字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诸方面着手:
1.学生勤查字典。历史教材中出现的生僻字较多。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怪"字较多。教师尽量可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配备一本《新华字典》,随时遇到生僻字时要立即翻阅,在看清字形的同时要理解字义,加以记住。但是《新华字典》上有可能查不到要找的字,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多配备一本关于"怪"字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一定要养成经常翻阅字典的习惯,不要一遇见生僻字就请教老师。
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考试成功的秘诀:信心 耐心 平常心=成功。因此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要紧张,调整心态,仔细审题。答题一定要慢而有度,三思而后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写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或者用拼音代替,即使代替也不能得分。
3.在看书时把自己最容易写错的字写在练习本上进行归类,或者是做成小卡片,经常复习,或者是编成顺口溜或故事加强记忆。
4.老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上也应该引起重视。首先,课堂上要尽量用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讲读课文,千万不要出现方言和歪普通话,即所谓的"川普"等读错文字。其次,对书中出现的生僻字、难检字要多加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在黑板上写错别字,以误导学生。最后,一旦学生有生僻字不认识就立即请教老师时,这时候,老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其读音和字义解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5.老师可以适当开展纠正错别字活动。其一,在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老师一定要把把他"抓"出来,写在试卷上,在评讲试卷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将错别字一一写在黑板上,叫全班同学一起来纠正。其二,不定时要求学生在校外将一些滥用错别字的广告词收集起来,搞一个纠正错别字的主题班会活动。
关键字:历史 试卷 错别字 成因 对策
错别字是个统称,分开来说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写字时因笔画或结构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别字: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2011年开学对我所教的三个高一文科普通班共计285名同学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试卷上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除材料题、简答题和问答题会出现错别字外,填空题出错率就相当高。单就10个空格,满分为10分的填空题来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3%,剩下97%的学生要么填不起,留下空白,要么所填词语为错别字。错别字的出现也造成了学生历史学科成绩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字体复杂、形近音似目前中学生手中的《新华字典》一般就收集了10000余个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带注解的复音词3500余个。这些汉字不但结构不同,而且每个字形体差异小,笔画上多一笔或者少一笔,结果就成了不同的字或不能成为字。很多中学生因字体复杂,现在写字基本上都是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如有人将"武"字右边的"弋"写成了"戈",将红军的"反围剿"写成"反围巢",更有甚者将"戊戌变法"写成"戌戊变法"或"戊戍变法"等等,这些字看起来是正确的,其实在作业本或试卷中都是错别字。这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复杂的字体有"同居各爨"的"爨",郁闷中"郁"的繁体字"灪",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的"彟"等等。调查中发现有52%的学生认为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结构复杂,音同行近诸多,在看书时过于马虎,只读不记,特别是生僻字、难检字,有的字体笔画达到了三十余画而使学生难以记忆。因此,字体结构复杂、形近音似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2.考生心理紧张调查中,发现13%的学生认为考试答卷心情紧张,脑壳神经短路,不想留下空白,随便填写一个词语蒙混过关。如在写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时知道读音但写不起"萍浏醴"这三个字就找同音字来代替。认为阅卷老师在不仔细审阅时就有可能看对将辨为正确答案而自己少扣一分。在试卷中写错别字是学生在考试中心里紧张,粗心大意,记得住字音但记不清汉字结构,读得来写不起。因此就评主观臆断随便写一个完成任务而已。
3.老师教学误导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严重影响。老师在教学时,历史课本中出现的生僻字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要求学生注意看清字形。当前很多中学历史老师对识字教学中遇到的生字很不够重视。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于是就产生了错别字。24%的学生认为除了自己小学、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笔画书写不到位外,同时老师也教得差,普通话既不标准也不流利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有学生反映有一些历史老师把洪仁玕的"玕"字读成"轩"字的读音(xuān),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写成"轩"字。甚至有些老师在板书时写一些不必要的简化字,结果学生上课自然而然就记住这些错别字而影响到自己的书写。
4.社会上"怪字"现象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商家为了标新立异,而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比如美容店打着"美时美刻";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理发店的"人民发院"、"人民发愿";摩托车的"骑乐无穷";护肤品玫琳凯的广告词写着"玫好家园";时装店的"我型我塑"等等。现在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势必会给中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在平时作业甚至考试时,联想到这些广告词,从而产生了试卷中的错别字。
5.上网常选错别字在调查中,有7%的学生认为平时经常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网、聊天。采用智能拼音输入、全拼输入和搜狗输入法等,自己只是选字而已,很少用手"写"。久而久之,造成考试错别字越来越多。比如将"鸦片战争"写出"雅片战争"的学生不在少数。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还有4%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写成错别字而丢分。
二、错别字的纠正
学生在试卷中出现错别字的频率如此之高而导致试卷得分偏低。那么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学生写错别字,要求学生提高写字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诸方面着手:
1.学生勤查字典。历史教材中出现的生僻字较多。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怪"字较多。教师尽量可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配备一本《新华字典》,随时遇到生僻字时要立即翻阅,在看清字形的同时要理解字义,加以记住。但是《新华字典》上有可能查不到要找的字,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多配备一本关于"怪"字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一定要养成经常翻阅字典的习惯,不要一遇见生僻字就请教老师。
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考试成功的秘诀:信心 耐心 平常心=成功。因此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要紧张,调整心态,仔细审题。答题一定要慢而有度,三思而后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写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或者用拼音代替,即使代替也不能得分。
3.在看书时把自己最容易写错的字写在练习本上进行归类,或者是做成小卡片,经常复习,或者是编成顺口溜或故事加强记忆。
4.老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上也应该引起重视。首先,课堂上要尽量用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讲读课文,千万不要出现方言和歪普通话,即所谓的"川普"等读错文字。其次,对书中出现的生僻字、难检字要多加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在黑板上写错别字,以误导学生。最后,一旦学生有生僻字不认识就立即请教老师时,这时候,老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其读音和字义解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5.老师可以适当开展纠正错别字活动。其一,在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老师一定要把把他"抓"出来,写在试卷上,在评讲试卷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将错别字一一写在黑板上,叫全班同学一起来纠正。其二,不定时要求学生在校外将一些滥用错别字的广告词收集起来,搞一个纠正错别字的主题班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