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风颂》谈西方文学作品的教学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专业教育过程中会借助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认知的一个重要载体。雪莱是十九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选择他的诗歌作品进行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雪莱诗歌特点的了解,也能让学生明白西方诗歌创作与我国古诗词之间的差别。本文以雪莱的《西风颂》为例浅谈如何进行西方文学作品教学。
  关键词:《西风颂》雪莱西方文学作品教学
  引言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英美文学教育与汉语文学教育是高校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分支。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各种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了解。尽管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很多学生都觉得英美文学教育的意义不大,对英美文学教育的兴趣不大,所以当前高校英美文学教育面临的现状比较严峻。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西方文学作品的选择量不够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该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对此,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利用。关于西方的诗歌创作,雪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诗人,而《西风颂》则代表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
  一、《西风颂》教学背景设计
  在英美文学课程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运用时,教师首先应该要对相关作品做一个大致的介绍和讲解,或者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对作品的主题、语言特色等形成一个大概的思路和脉络,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雪莱在英国诗坛上享有重要的地位,而他的诗歌作品也可以被当做重要的教学资源。雪莱是一个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十分出色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表达技巧也很多,诗歌富有内涵,不仅有对政治以及社会的思考,也体现出自己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思想以及艺术的结合过程中,实现了很完美的统一。《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是雪莱“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在对这首诗歌进行讲解的时候,应该要对诗歌的产生背景进行介绍,从而使得学生对这部作品的了解更加全面。雪莱创作《西风颂》的时候正值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期,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与资产阶级之间产生了十分激烈的斗争,很多罢工事件在社会上上演。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欧洲就出现了革命的先兆,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所以,《西风颂》是雪莱用气势恢宏的语言唱出的生命的旋律。
  二、西方文学作品教学目标
  英美文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锻炼的一门重要课程,英美文学教育的目标包括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加深对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现代英美文学教育对阅读的体验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文学体验。但是由于当前高校的英美文学教育过重,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少,因此导致文学阅读成为一种“阳春白雪”的教学形式,逐渐被边缘化。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英美文学教育的社会环境不佳。种种原因,导致英美文学教育受到的重视日益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学者都开始加强英美文学教育模式的研究,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积极加强了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利用,当然,除了要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利用之外,还应该要借助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文体学等理论对文学创作进行分析和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加强学生对文学学习的认知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学认知体验的有效途径,使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可以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产生双重改变。具体说来,在西方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个方面:第一,要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诗歌或者小说的主题分析,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视角,比如对于《西风颂》而言,有的人从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有的人从诗歌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这些文学研究为教学提供了很多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二,要对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进行分析。雪莱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将自己心中的革命激情迸发出来,用诗歌这种特殊的文体形式抒发自己对社会以及政治的意见和建议,将千万情感都融入到诗歌中。
  三、以《西风颂》为例谈西方文学作品教学
  (一)诗歌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对诗歌创作的主题进行分析时,一般会结合其他的语言学理论,比如认知学、关联理论等。诗歌是一种形式比较特殊的文本,在诗歌欣赏过程中,诗歌阅读往往需要使用一些概念隐喻,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系统是一致的,更加关注心智的诗性特征,强调文学阅读过程中对创作者的心智活动的理解。比如在《西风颂》中,就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此时雪莱正旅居于佛罗伦萨,欧洲的工人运动以及革命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面对这种革命气势,雪莱心中的那种为革命奋斗的激情也被点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在创作中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使得诗歌体现出一种革命情怀。他将诗歌当成了抒发情绪的一种载体,对于一个文人而言,他唯一能找到的支持革命的方式就是自己手中的笔,除了《西风颂》,还有《暴政的假面游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自由颂》等作品,都表达出他对暴政的反抗、对民主的支持,总的说来,雪莱的基本政治立场是对贵族资产阶级的压迫以及统治进行反抗,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表达出一种同情。比如《西风颂》中的“西风”,就是他表达情感的一种象征意象,西风横扫落叶,代表的是革命将会消除反动势力;西风吹送种子,代表了革命之花将在世界各国的土地上绽放,这也是作者对未来的一种希望。诗人心中也有一股西风,有一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有一种革命斗争的精神。雪莱的创作过程中,很善于对意象以及象征手法进行应用,使得诗歌不仅是抒发情感的载体,还是具有教育意义、政治意义的作品,主旨深刻的作品才会流传久远。   (二)《西风颂》的语言特色
  在西方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作品展示、详细讲解的模式,让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各种英美文学作品,从而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抛出问题、讨论、解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循着这个问题去领悟各种文学作品的内容,从而能够从作品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西风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诗歌中的语言特色的分析,发现这首诗歌的结构十分精巧,这首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的音韵都十分独特,使得整首诗歌形成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格调。一般说来,十四行诗是诗歌创作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有助于对一种完整的观念或者情绪进行表现。《西风颂》中一共由五首十四行诗构成,形成了一首完整的抒情诗,而且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同时,诗歌中的韵脚是aba、bcb、cdc、ded、ee,象征了西风的恢弘气势。同时,雪莱的双行偶句作为诗歌的终结的创作方式在这首诗歌中也有完美的体现,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坚持以及乐观的态度。
  (三) 《西风颂》的创作风格
  《西风颂》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雪莱生活的时代,出现了很大一批浪漫主义诗人以及作家。在政治方面,他们希望可以实现启蒙教育时的民主理想,但是现实社会中的状态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文学艺术上,他们对启蒙文学的缺陷进行指正,同时利用自己的思维构建了一个完美理想的社会。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结合与对比。比如“对昏睡的大地愿用我的双唇,奏响一位先知预言者的号角!哦,寒冬已到,春风还用久等?”其中体现了雪莱桀骜不驯的创作态度。家庭以及学校的环境的不正常导致雪莱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十分敏感。他希望诗歌是书写自己人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委曲求全或者解决生活温饱的工具,所以他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这种不平凡的行为挑战的是当时的权威。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与当时整个社会进行对抗,当然也注定了他会失败。《西风颂》是雪莱初入诗歌界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家喜欢和传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摆正了自己的态度。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喜爱,因此他能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书写、去创作,通过简单的文字呼吁人类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爱、享受大自然的一切馈赠。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西方文学作品教学是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选择恰当的作品作为教材,在浩瀚的西方文学库中,雪莱是一颗明珠,他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通过对《西风颂》的讲解和分析可以看出雪莱的创作风格以及思想情感,对学生理解雪莱诗歌有一定的帮助。语
  参考文献
  [1] 徐治平. 象征主义与散文诗创作[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4).
  [2] 杨熙龄. “社会主义的急先锋”——诗人雪莱的政论和哲学著作[J]. 读书,1981(08).
  [3] 卢路. 浪漫与哲性:《西风颂》的两种解读范式[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4] 姜春兰. 试论雪莱《西风颂》对象征手法的运用[J]. 名作欣赏,2012(24).
  [5] 罗义,冯凌. 自然与想象的完美融合——对雪莱“西风颂”的浪漫主义元素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其他文献
<正> 目前,高级脂肪醇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羰基合成法、油脂加氢法和齐格勒法。以乙烯为原料,在三乙基铝存在下,经齐聚、氧化、水解而制得高级脂肪醇的方法称为齐格勒法。齐格勒
摘要:《小雅》诗群的乡土情结是诗人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对故乡直观体验后的诗性念想,是诗人追求更为广阔的诗性空间的源动力,《小雅》中的乡土诗歌在眷念、感伤、怅惘、彷徨等诗性情感的抒发中折射出鲜明的时代语境与现代诗派的特征。  关键词:《小雅》 诗群 乡土情结 诗歌  引言  1936年创办的《小雅》诗刊在反映背井离乡的辗转漂泊、倚门守望的失落怅惘、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等方面,刊出了诸多优秀的篇章,而其中
本文以中青路为例,对常规做法的工作井逆作法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其与常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与工程适用范围.
云门寺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有古老文化特色的佛寺之一,是浙东地区重要的禅宗古寺。现今的云门禅寺规模不复当年,但在当地政府、
摘要:汉语言文学在中国文化传承当中肩负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国内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就怎样实现这门学科教育改革以及创新总结几点看法,力图解决这门课程是实际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 教师素质  引言  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是承接中国传统的学科,不但对培养现代化所需的综合型精英具有重大影响,还是承接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学科。教育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具
当一个人哭泣,一家人欢喜时,一个生命诞生了,带着希望和梦想而来,带着爱与感动融入家庭和社会。人生的航程开始了。当一个人安详地熟睡,一家人悲戚时,一个生命结束了,留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