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的故事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VS英国 公元600年前后
  河西走廊古城的繁华早已淹没在了漫漫黄沙当中。古人说过,“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然而人类的健忘,使得悲剧一再上演。如今,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也已面临 “结构性的毁灭”。今天古老和新生交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坎特伯雷古城,真要变成纸上的故事了吗?
  
  我第一次获知“坎特伯雷”这个名字,是阅读英国文豪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他用一群从伦敦到坎特伯雷朝圣者在往返路上讲故事的方式,创作了24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书中虽没有关于坎特伯雷的描述,却使我对这个颇带神秘色彩的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坎特伯雷历史悠久,早在公元200年,这里就是罗马的一座城镇。罗马人撤离后,英格兰被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占领,建立了7个小国,其中肯特王国的首都就设在坎特伯雷。
  公元597年,罗马教皇意欲改造盎格鲁一撒克逊这些“异教徒”,派遣意大利传教士圣•奥古斯丁带40名修士到英格兰布道,首先到了坎特伯雷。肯特王国王妃信仰基督教,在她的帮助下,布道很快取得成功,国王本人也皈依基督教并接受洗礼。奥古斯丁在坎特雷站稳脚跟,后被教皇任命为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坎特伯雷也成了基督教信仰在英格兰传播的摇篮。
  1170年发生的托马斯•贝特被刺杀案,更让坎特伯雷名声大振。贝克特是英王亨利二世的好友,英王任命他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原本指望他推动声势日增的宗教团体归顺王室。但贝克特却声称他不再是国王的奴仆,而听命于罗马教皇,处处与国王掣肘。亨利二世对此难再容忍,竟派4名骑土把他暗杀了。贝克特殉难后,1173年被封为圣,称作圣托马斯,立即吸引大批教徒前来朝拜,坎特伯雷大教堂一举成为欧洲十朝圣地之首。亨利二世不得不于1174到此忏悔,接受鞭挞和斥责后方被赦免。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与罗马教廷脱离,独树英国国教,其他教派深受打压。1539年3月,坎特伯雷大教堂被迫屈服投降。自古至今,坎特伯雷一直被视为英国宗教的圣地,享有崇高的地位,君王加冕时都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把王冠戴到头上。坎特伯雷大主教现今管辖29个主教区,是英国最重要、最权威的教会领袖。坎特伯雷大教堂是欧洲乃至世界哥特式宗教建筑中最佳经典之一,就雄伟堂皇程度而言,英格兰没有其他教堂与之比肩。这座教堂始建于1070年,是在一座被1067年大火烧毁的教堂废墟上重建的,后又经过多次增建,最终留下了当前这座恢宏建筑。
  大教堂长约156米,最宽处50米。挺拔欲飞的3座塔楼体现出哥特建筑气势,巍巍壮观,其中雄立中央的贝尔哈里塔高约78米,扇形拱顶可谓精美绝伦。中殿长60米,是具有最长中殿的教堂之一。与其相接的是唱诗席位廊,也是英国最长的席位廊之一。
  尽头的“三一礼拜堂”比教堂内任何地面都高,周围是低下一阶的回廊。这是为供奉圣托马斯祭坛而专建的,祭坛的位置据说就是他殉难之处。从1220年到1538年,祭坛直在那里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朝拜,直到亨利八世下令将其销毁。现在祭坛的地方空空如也,只有孤零零一支点燃的蜡烛。回廊四周有8面大窗,玻璃彩色镶嵌描绘着圣托马斯的故事。坎特伯雷大教堂拥有许多优美的彩色镶嵌玻璃窗。
  回廊上有一些大主教和王室人员的墓葬,当中最有名的是“黑王子”。他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因喜穿黑色盔甲而被称为“黑王子”。但他先于父亲去世,儿子查理二世继承了王位,其父其子皆是王,唯独他不是。
  坎特伯雷保留着英格兰教堂最原始的风貌,但也是一座年轻的大学城。正如坎特伯雷古城镇是被一段中世纪城墙和一条现代化环路包围着一样,古老与新生交融,历史与现实结合,恰恰是坎特伯雷的最大特色。
  本文摘自《古典与前卫英国》
  
  作者简介
  马振岗,男,1940年11月生,山东省临朐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大司科员;外交部美大司处长;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司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交部大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坎特伯雷旅游指南
  坎特伯雷的中世纪小街让人感觉到这座古城的特殊氛围,墨索里街两旁的建筑向外突出,相当别致。在古城的城墙上漫次这里能俯瞰丹麦人约翰花园美景。到了夏天,这里会定期举行呈外音乐会,而花园里也会举办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圣诞欧洲商品集市。如果要想了解坎特伯雷的历史故事,参加城市旅行团是最佳选择,还可以乘坐舒适的小船、骑在马背止,或是乘坐马车浏览全城。
其他文献
创意、令人耳目一新、无数拥趸纷至沓来。  2010年12月6日至9日,全球2 5个城市分别代表“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 “媒体艺术之都”、 “民间艺术之都”和“美食之都”,汇聚深圳,共同探讨城市创意与创意城市的发展和未来,这将成为全球创意界的一大盛事。  城市是建立在智慧之上的,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承积淀,吸引着全世界思想的朝圣者。古往今来,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吟诵不计其数
期刊
为了到特洛伊古城,在去土耳其的日程安排上,特意绕道,多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才求得一见。  特洛伊古城,就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叙述的“特洛伊木马计”就发生在这里。这场以美色与爱情的名义暴发的战争在顷刻之间就将这座亚西亚最后一座文明古城化作了废墟。这座已然在地球上消失的城市,从此总是飘荡着一种温甜的不朽气息,永远耸立在红尘之上。  现在土耳其人为了缅怀历史,在特洛伊城旧城附近,仿造了一
期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是今天我们富有知性旅游国家的时尚。文化的自觉,在今天的深度旅游风气中张扬。文明的传承,在当下的知性旅游中自我提升。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雨果语)。这期专辑,我们希望能将东、西方多种文化的帝国印迹,按年代的纽带,将它融汇和比较。我们选择了中国与英国。因它们的社会发展、宗教信仰、文化思想都各具风采,它们的艺术风格迥异。我们在四个时代的背景
期刊
尽管和华胜老师昨天是第一次约见,我却不礼貌的迟到了;尽管华胜老师曾是艺术界的高官,他却平易近人;尽管刚见面时我怀着敬意,有点战战兢兢,但只聊了半个多小时,便仿佛是相识多年的朋友,聊的很深,意犹未尽;短短时间,竟改变了我对中国画一些世俗的看法。  而他的画与他的为人一样自然率真。  期刊要刊登他的作品,和他一同选画,那真是一种享受式的学习。当华胜老师和我指着《拾得》一书中“怨秋”这幅画,同声说:“这
期刊
在安塔利亚市开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0中期会议后,我们分3路,陆续回国,因正好是国庆长假,我们有幸能留几天,更多地了解些土耳其的文化。  中途参观了帕加马古城遗址。  古城帕加马邻近爱琴海,是羊皮纸的发源地,曾是公元前二世纪时是王国时代的首都,学术、艺术等曾繁荣一时,至今仍以拥有希腊文化时期的王国遗迹而闻名于世。这里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城,如今只剩下特拉扬神殿的废墟、大圆形剧场、体育馆和运动
期刊
和卡尔·丹普尔认识的渊源,本应该在10年前,那年我去美国,在美国绘画的妹妹和丹普尔先生同在洛杉矶画会,原在通话中相约到美国后由达丽介绍认识。但我随同的旅行团改变了时间,到美国时,他已外出写生,很是遗憾。  6年前他曾从美国,也是通过网络,在深圳天之彩印刷厂印刷他的作品画册,感到非常满意,而中国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文化上的进步,更让他刮目相看。  卡尔特别希望能在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能
期刊
编者按    我们每天都在城市中穿越,空间的延展或转弯,会让我们常常找不到北。但地图,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行走在城市中的人很快地有了坐标。  然而创意的文化生活呢,您能找到北吗?就如空间的穿越不能代替时间的行走,人类文化创意的时空让我们难以留住,这让我们颇费踌躇。  其实,人类每个个体的内在生命,本能都在寻找自己的创意之梦,特别是我们深圳,移民们汇聚而来,都希望脚下的城市是铸梦之巢。在这儿,寻找自
期刊
一、重溯家国与革命    沙村的银杏树多出了18圈的年轮。重访革命故地,又会生出怎么样的感触?重读《革命行》,我依然为我自己当年的激情感动,我也深切地意识到18年岁月的意义。  今天再度面对沙氏兄弟,我以为,沙氏兄弟的典型意义,在于他们是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背景下,经历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较为完整的西方现代人文与科学教育,同时又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自觉的中
期刊
公元500年前后  秦之阿房宫、汉之未央宫,唐之大明宫,作为中国历史上三个曾经最伟大帝国的议事大厅,充分显示了中央帝国的盛世气象和恢弘气度,成为那个时代的永恒标志。而三大宫殿冥冥之中的历史宿命,徒让后人凭吊感伤唏嘘不已。那演出过许多历史大剧的未央宫,如今也像阿房宫一样,从地面上彻底消失。    中国历史上三个强盛的王朝秦、汉、唐,都把它们的都城建在西安,而它们的议事大厅,秦是阿房宫,汉是未央宫,唐
期刊
这里保存着古罗马时期的红砂岩古城墙和护城河,这里有阿波罗神殿遗址和罗马圆形剧场的遗址,这里都铎王朝时期黑白相间传统风格的木屋子古街道在欢迎着您。  今天这里的鲜花、石棺、雕塑、遗迹、房屋,像解不了的谜。它们以生命中极致罕见的对比和反差呈现在你面前,它是在鲜烈地阐述着生命的繁衍,诠释着人性的根本吗?  切斯特古城,像一个巨大的问号,在问你……    切斯特,来源于罗马兵营一种军用帐篷的名称。  切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