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数感过程 提升数学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经验的积累,发展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从教材入手,发现学生在建立凑十法这个思维的过程中,只有从原有的数数的活动经验出发,才能发展出“凑十”的思维推导,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建立起来了。因此,笔者做出了数学思维解压和压缩的教学流程设计,现把教学尝试及思考与大家分享切磋一下:
  一、数“数”,激活数感意识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新知的获得,离不开旧知的激活。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之下,提升数学思维的发展该如何激活学生的旧有经验,使其发挥正向迁移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者情境设置,逐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进入问题探究状态。
  如学生在学习9加几之前,已经学过了数数和圈数,头脑里有了简单的数的概念,那就从学生简单的数的认识入手,创设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其“凑十”意识。
  先设置问题:有两堆草莓现在分组数数,看哪一组数得最快。学生很快就数出了第二堆草莓的数量。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想想,怎么才能数得很快呢?学生认为,圈画出十个数,剩下的就好数了。
  通过有效对比,学生的“凑十”意识被逐步唤醒,由“圈数”发展到要“圈得更快”这样一个思维层次,使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激活,为下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摆“数”,建立数感通路
  心理学家发现,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激活其思维能力的是直观操作。在小学生数感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动手操作,使学生有自己直接的数学体验,从而建立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维。
  学生建立了“凑十”的意识,那么接下来就要进行动手实践,将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来,让学生经历一个验证的思维解压过程。设置问题:小猴子摘了很多桃子,将其中几个装在一个框子里,另外的放在外面。你能提出问题吗?怎么算的?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一共多少个桃子?9+4=13(个)
  显然,学生的计算思维还停留在数数的经验中,为此我展开引导,让学生使用学具进行拼摆操作,将桃子用圆片代替,学生展开拼摆(从4个里拿出1个,摆到9个中,建立10,而后一眼就看出是13个),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交流:你为什么这样摆呢?
  学生通过学具的十进制方格图的暗示,很快有了思维的激活:想办法凑成10个,而后通过拼摆和交流,学生对凑十法的算理有了初步的思考,使学习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比“数”,形成数感技能
  比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找到规律和方法。如在学生建立凑十法技能计算之前,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方法和规律的认知建构过程,使其计算技能水到渠成,特意做了这样的习题设置,让学生进行比对,查找规律:
  9+6=( ) 9+4=( )
  9+1+5=( ) 9+1+3=( )
  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的计算结果相同,后者计算更简单、快捷。第一个题可以用第二个方法来想。9+6可以想:把9凑成10,这样就是6变成5,就是15。那么9加几,怎么想才能最快得到结果?学生认为,可以让9加1再加几,这样很快就得到了结果。
  通过比较压缩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提炼出凑十法的技能方法,学生很快有了抽象到具体的飞跃,再次建构了凑十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从9+6想9+1+5,再有9+1+5想9+6,这样互相转化,形成了初步的凑十法基本技能,提高了计算速度。
  四、理“数”,发展数感思维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对于基础计算,教师要敢于将过程压缩,并且提升计算经验,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探究平台,借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先让学生从9加几的所有算式入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建立经验连接:说说你对这道题是怎么整理的?学生认为,从第二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整理,像这样9+9,9+8,9+7,一直到9+1;也有学生提出,可以从第二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像这样9+1,9+2,9+3,一直到9+9。教师进行延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认为,9+3比9+4少1个数;9+6比9+7少1个数,由此建立新的数学经验,形成新的数学思维:如果看到9+5,直接就想到9+3,便可得到9+5的结果。
  通过观察,学生思考数字间的规律,打开了计算技能和算理之间的链接。通过层层观察、探究,对计算和算理有了从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过程,由此建立了数学思维,发展了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表象,使得基本的技能方法得到了落实。而更为有效的是减少了冗长的思维推算过程,提升了学生的运算速度。
  不言而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是无穷的,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解压和压缩的空间,既能够使学生从探究中开始自主解压探究,又能够从压缩的学习空间中得到自主思维的开发,而这也正是数学课堂的本质所在。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其他文献
阅读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既包括纵向的阅读深度的挖掘,又包括横向的阅读广度的拓展。在阅读中,每个学生都具有本能的求知欲,这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如何满足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是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立足教材扩大阅读视野  对学生而言,学习一篇课文如同打开了一扇思想的大门,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世界。对阅读内容的求知欲可以促进学生萌生出阅读兴趣,
平谷区大华山农业技术推广站(第八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二等奖)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来,始终坚持为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很多学生都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写作文。然而,语文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两大块就是阅读能力培养和写作能力培养,写好作文对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如此惧怕写作文,又怎能写出好的作文呢?所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方面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
木橘素是从芸香科植物木橘的干燥树叶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降血糖活性成分。实验研究表明,木橘素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arender等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推测木橘素可能激动脂肪细胞的β3-受体,促进脂肪代谢,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木橘素的分子结构中具有芳基乙醇胺结构片段,其中有一个手性中心,鉴于现有芳基乙醇胺类β受体激动剂大多以(R)-异构体为有效异构体,文献报道
小学中低段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而且不易的.一、二年级新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大约1800个,其中有近1000个字要求会写.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字,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要
情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元素.作为语言学科,语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对抽象的文字缺乏兴趣,甚至缺乏想象力,因而
目的:  对毛蒟进行真伪、优劣评价,并初步建立毛蒟质量标准。  方法:  通过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与理化鉴定的方法进行生药学定性研究;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里都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也随着父母的流动而流向各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区域文化烙印,他们有着独特的方言口音、各异的生活习惯甚至有别的宗教信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实现务工子女的乡土文化同当地文化、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教学难题。面对生源地区文化差异较大的情
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尤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就是阅读,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提高了,能读懂课文,才能理解课文。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问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阅读形式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首先从形式开始,阅读要讲究形式的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形式太传统与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如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是这样教的:先让学生看一
三、中生代声势正猛    ●郑乃耽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行情:郑乃耽精花卉、翎毛、走兽、蔬果、时鲜,亦工山水、人物。工笔花鸟画善于涉猎前人画谱中闻所未见的四时花木,也不像古人所绘标本式的折枝花模式,倾注了画家对花木的深情,如梨花的含情、蝴蝶菖的幽雅、三角梅的热烈、紫薇花的浪漫、丁香花的馥郁、绣球花的缤纷、柱顶红的夺目……无不令人举目流连,喜爱非常。郑乃耽工笔花鸟画笔力苍劲,墨韵酣厚,表情态意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