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的责任。它作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展览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要认真履行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基本职能,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并利用馆藏文物开展社会教育,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不断构建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体系。
[关键词]馆藏文物 管理保护 利用 思考
基层博物馆处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前沿,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的责任。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物馆作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展览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使之长久地保存下去,留传给子孙后代,并利用这些馆藏文物开展社会教育,造福社会百姓,促进博物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文物征集,丰富馆藏内容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收藏、研究和展示,而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只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物、资料、标本,才能更好地进行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目前,许多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文物藏品质量较低、珍贵精品文物匮乏的问题,难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品荟萃、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展览陈列。因此,要做好藏品的征集工作,通过征集文物,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征集重点。为丰富馆藏,基层博物馆应结合实际做好文物藏品的征集工作,确保征集文物、资料、照片的质量。藏品征集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精品文物扩大到一般文物、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及民族民俗文物,特别是那些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及当代重要实物。基层博物馆尤其要做好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及人物掌故的碑、志、牌匾及资料;以及反映当地百姓在仕、农、工、商、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方面民俗文物和反映当地历代名人的文物、实物及资料的征集,以此充实和丰富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展示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征集方式。征集馆藏文物是项系统的工程,要鼓励基层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征集。主要方式:一是捐赠。接受个人、单位捐赠,由博物馆颁发《捐赠证书》或《收藏证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奖励;二是暂存。对于民间收藏者不愿出售和捐赠的文物藏品,可在其自愿的基础上,采用适当支付一定费用,所有权不变的借展方式暂存;三是购买。私人和非管辖系统单位(文物商店、拍卖市场、旧货市场)出售的文物、藏品,可按相关规范和程序购买;四是复制或仿制。对于捐赠、暂存、购买等方式无法获得的文物,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复制或仿制。
二、加强文物管理,保护文化遗产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可持续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然而馆藏文物由于其脆弱性、偶发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区别于其他藏品,需要特殊保护。当前,许多基层博物馆“库房”简陋,加上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匮乏,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现状十分严峻。而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是我国宪法与法律赋予博物馆的职责。基层博物馆要坚决执行国家的文物法规和法令,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收藏和管理保护好馆藏文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强化管理和保护工作,使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长久地保存下去。
(一)加强基础工作。基层博物馆最基础性的工作,一是要建立馆藏文物的账目及档案,健全文物登录制度。账目和档案是馆藏文物征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要按照《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和系列文物修复档案记录规范等技术标准,开展馆藏文物建账建档和管理工作。二是要开展博物馆库房环境达标工程,推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努力改善藏品保管条件。三是要加强馆藏文物安全防护,完善馆藏文物防火设施,控制文物保存环境,把文物存放在较适宜的地方,切实降低馆藏文物的安全风险。
(二)实施修复计划。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用科学的方法大力实施珍贵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一是要依据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馆藏文物的修复工作,以达到文物抢救保护修复的目的;二是要采用传统修复工艺技术和现代分析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文物不同材质严格按照相关的修复工艺进行修复;三是要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忠实按照文物的原状和原貌开展修复;四是要建立修复档案,真实记录文物修复的工作情况,为以后的研究展示提供查证依据和积累详细的资料。
(三)搞好信息建设。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发起,各省市文物局组织开展全省各级文物收藏机构具体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以数字化手段完善文物基础资料建设,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加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及时、准确掌握文物保护和管理状况,提升馆藏文物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搭建好开放平台。博物馆要启动三级以上珍贵馆藏文物数据信息的建设工作,建立珍贵馆藏文物的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使馆藏的珍贵文物资料得到更明晰的整理,在进行科学研究和组织陈列展览时,能够更快捷、更科学的检索相关文物。通过做好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使馆藏的珍贵文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为进一步整合文物信息资源、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奠定基础。 三、搞好陈列展览,实现价值提升
搞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并向社会开放,是有效利用文物,实现文物本身价值提升的重要形式。2012年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向各省、市、自治区文物局(文化厅)发出《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指出: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奉献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因此,基层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搞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工作。
(一)实施精品战略。基层博物馆要提高精品意识,精心组织好各种陈列展览,在陈列展览中要突出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陈列展览要通过实物反映真实的历史特征,坚持以文物、标本原件为主;使用必要的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的,应符合学术要求,并予明示。展览内容要常变常新,基本陈列应适时调整,不断更新展品;要科学运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辅助展品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突出文物、标本主角地位和观赏性;要加强馆际文物藏品、展览交流,精心举办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以吸引更多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
(二)坚持教育功能。以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发挥着教育、审美、激励、凝聚、娱乐等多种功能。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需求。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免费开放的有效途径,大胆创新展示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使陈列展览的馆藏文物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和传播方式面向社会,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大众。通过实行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潜移默化地受到博物馆文化氛围的影响和教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力量,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三)合理利用文物。在做好文物陈列展览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可以将博物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把博物馆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培育以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设计生产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以此有效解决博物馆的资金等问题。
总之,基层博物馆要努力构建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体系,建立博物馆工作评估机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馆藏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管理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提高馆藏文物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大众文艺,2010(1);
〔2〕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经验的调研报告.中国文物报,2008年12月24日;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 2016年3月4日;
作者简介:黄丽明(1987--),女,大学本科,博物助理馆员,现任职福建省南靖县博物馆。
[关键词]馆藏文物 管理保护 利用 思考
基层博物馆处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前沿,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的责任。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物馆作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展览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使之长久地保存下去,留传给子孙后代,并利用这些馆藏文物开展社会教育,造福社会百姓,促进博物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文物征集,丰富馆藏内容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收藏、研究和展示,而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只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物、资料、标本,才能更好地进行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目前,许多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文物藏品质量较低、珍贵精品文物匮乏的问题,难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品荟萃、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展览陈列。因此,要做好藏品的征集工作,通过征集文物,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征集重点。为丰富馆藏,基层博物馆应结合实际做好文物藏品的征集工作,确保征集文物、资料、照片的质量。藏品征集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精品文物扩大到一般文物、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及民族民俗文物,特别是那些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及当代重要实物。基层博物馆尤其要做好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及人物掌故的碑、志、牌匾及资料;以及反映当地百姓在仕、农、工、商、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方面民俗文物和反映当地历代名人的文物、实物及资料的征集,以此充实和丰富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展示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征集方式。征集馆藏文物是项系统的工程,要鼓励基层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征集。主要方式:一是捐赠。接受个人、单位捐赠,由博物馆颁发《捐赠证书》或《收藏证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奖励;二是暂存。对于民间收藏者不愿出售和捐赠的文物藏品,可在其自愿的基础上,采用适当支付一定费用,所有权不变的借展方式暂存;三是购买。私人和非管辖系统单位(文物商店、拍卖市场、旧货市场)出售的文物、藏品,可按相关规范和程序购买;四是复制或仿制。对于捐赠、暂存、购买等方式无法获得的文物,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复制或仿制。
二、加强文物管理,保护文化遗产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可持续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然而馆藏文物由于其脆弱性、偶发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区别于其他藏品,需要特殊保护。当前,许多基层博物馆“库房”简陋,加上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匮乏,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现状十分严峻。而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是我国宪法与法律赋予博物馆的职责。基层博物馆要坚决执行国家的文物法规和法令,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收藏和管理保护好馆藏文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强化管理和保护工作,使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长久地保存下去。
(一)加强基础工作。基层博物馆最基础性的工作,一是要建立馆藏文物的账目及档案,健全文物登录制度。账目和档案是馆藏文物征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要按照《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和系列文物修复档案记录规范等技术标准,开展馆藏文物建账建档和管理工作。二是要开展博物馆库房环境达标工程,推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努力改善藏品保管条件。三是要加强馆藏文物安全防护,完善馆藏文物防火设施,控制文物保存环境,把文物存放在较适宜的地方,切实降低馆藏文物的安全风险。
(二)实施修复计划。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用科学的方法大力实施珍贵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一是要依据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馆藏文物的修复工作,以达到文物抢救保护修复的目的;二是要采用传统修复工艺技术和现代分析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文物不同材质严格按照相关的修复工艺进行修复;三是要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忠实按照文物的原状和原貌开展修复;四是要建立修复档案,真实记录文物修复的工作情况,为以后的研究展示提供查证依据和积累详细的资料。
(三)搞好信息建设。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发起,各省市文物局组织开展全省各级文物收藏机构具体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以数字化手段完善文物基础资料建设,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加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及时、准确掌握文物保护和管理状况,提升馆藏文物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搭建好开放平台。博物馆要启动三级以上珍贵馆藏文物数据信息的建设工作,建立珍贵馆藏文物的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使馆藏的珍贵文物资料得到更明晰的整理,在进行科学研究和组织陈列展览时,能够更快捷、更科学的检索相关文物。通过做好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使馆藏的珍贵文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为进一步整合文物信息资源、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奠定基础。 三、搞好陈列展览,实现价值提升
搞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并向社会开放,是有效利用文物,实现文物本身价值提升的重要形式。2012年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向各省、市、自治区文物局(文化厅)发出《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指出: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奉献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因此,基层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搞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工作。
(一)实施精品战略。基层博物馆要提高精品意识,精心组织好各种陈列展览,在陈列展览中要突出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陈列展览要通过实物反映真实的历史特征,坚持以文物、标本原件为主;使用必要的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的,应符合学术要求,并予明示。展览内容要常变常新,基本陈列应适时调整,不断更新展品;要科学运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辅助展品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突出文物、标本主角地位和观赏性;要加强馆际文物藏品、展览交流,精心举办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以吸引更多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
(二)坚持教育功能。以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发挥着教育、审美、激励、凝聚、娱乐等多种功能。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需求。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免费开放的有效途径,大胆创新展示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使陈列展览的馆藏文物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和传播方式面向社会,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大众。通过实行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潜移默化地受到博物馆文化氛围的影响和教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力量,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三)合理利用文物。在做好文物陈列展览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可以将博物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把博物馆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培育以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设计生产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以此有效解决博物馆的资金等问题。
总之,基层博物馆要努力构建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体系,建立博物馆工作评估机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馆藏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管理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提高馆藏文物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大众文艺,2010(1);
〔2〕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经验的调研报告.中国文物报,2008年12月24日;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 2016年3月4日;
作者简介:黄丽明(1987--),女,大学本科,博物助理馆员,现任职福建省南靖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