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总书记曾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是关乎中国亿万农民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就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并通过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 农民 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07-02
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有措施、有制度、有资金、有目标,整体推进,亮点频出。自实施以来,各县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各级政府更是积极主动重视有加,作为一项惠农工程,成效是显著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惠农政策一项一项地制定、实施、展开,作为农村的主体——农民的主动性在哪里?对政策的反馈如何,我们的关注度不够,所有的政策实施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效果如何、政策是不是可以持久地、有效地达到这样制定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更是很少有人追踪。所以,课题组利用这个暑假进行了实地调研,寻找真正让农民在农村真正安居的方式,寻找让农民增强对家乡自信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农村找回自己的根。最终,让中央的惠农政策切实有效地在农村落到实处,为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助力。
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并且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小康、提升生活质量。如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脱离农民的愿望,忽视农民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就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理念。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推进。
1.2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源于农村地域差异的客观要求。农村的地域差异导致各地基础环境和发展水平总体不平衡,不同农村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复杂,所以,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也是不统一的。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挖掘本村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2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题组成员针对正定和栾城的几个美丽乡村的调研结果看,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农民们的积极性较之刚开始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思路时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组利用2015年寒假和2016年暑假,分别到我市的几个美丽乡村进行了现场座谈和发放调研问卷,采用不同形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一共进行五次座谈,对象包括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代表;一共发放调研问卷两百份,收回187份,发放对象包括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代表。因此,课题组掌握了一些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资料。下面就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了解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总的来看,农民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比较满意。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很多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一知半解到比较了解的层面,主要是通过看新闻、上网以及通过村里的宣传了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农民们对于本村的发展现状基本满意,但通过与外地的美丽乡村比较后,普遍都觉得本村还可以发展的更好,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所以,在调研中发现,农民们表示愿意参加村里组织的相关活动,只要不忙的时候就会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农民们是满意于现状的。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不低。但是,农民们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农民在决策层面上的参与度不足
我们都清楚,美丽乡村建设必定少不了各种具体规划的定位和引领,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有的村子并没有提前规划好,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索着前进;还有的村子,决策参与者往往停留在乡镇、村一级,到村民小组和农户中间调查研究不足。总之,广大农民很难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上来,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和选择权,从而导致农民们对一些决策不满意、不配合。在问卷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能否为村子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方面,97%的农民表示不会主动献计献策。这样,农民的主体作用就削弱了。
2.2 农民在村里基础建设上的投入缺乏主动性
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需要做的事情多,如道路建设、绿化种植、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境的综合提升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不是每个村都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由此,因为广大农民投入不多,所以对建设成果不够珍惜,再加上有的农村的精神文明教育跟不上,导致一些农民对物质利益具有很强的欲望,而忘记了中华民族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普遍持有“等靠要”的态度,甚至过度索取。也就是说,个人思想道德没有提升的话,农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
2.3 农民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村民自治的角度讲,这些事情应该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承担。但是据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并不是很高,有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甚至“自扫门前雪”都不愿意去做。农民住房以外的大量整治工作,比如环境卫生等,都是由村里出资招聘服务人员完成的;还存在少数农民因个人利益得失而对领导不满意,从而与村里谈条件、不配合,影响村里的整体工程进度。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
3 探索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简单地总结出几条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3.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不同途径特别是新兴媒体等平台,向农民传达国家、省里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政策,向农民们解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目标。通过宣传,让农民知晓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燃起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通过宣传,让农民了解其他省、市、县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有比较就有动力,从而激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引导和教育农民
农民群体本身存在局限性,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要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和教育农民。因为,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性,如果不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民思想觉悟方面的一些弊端意识就会显现,面对的利益越大越会出现问题,就会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和教育农民,让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
3.3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自河北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同时要看到,对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偏远地区的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多,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变成记忆中的故乡;再如,农村社会风气有待改善,一些地方诚信缺失、家风不正,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邪教活动存在等问题多多。所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农民的价值取向趋于主流价值观,以精神文明的新成就扮靓美丽新农村。
3.4 强化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到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做到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早公开。并且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并提请农民监督实施。
3.5 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广大农民都盼望尽早实现小康,过上富裕的日子,所以,农民的眼睛也会盯着那些发家致富的人,想学本领。了解了农民的心思,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弘扬我党的又一优良传统,那就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的人,比如,传授经验技术、协助开发渠道等,在这些新时期的“乡村领袖”的带动下,让农民们都参与进来,都朝着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努力,心无旁骛,这样,就不会再有仇富心理的人,每个人都有了建设自己家乡的积极性。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需要各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文建设.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3.20.
[2]毛建等.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5.20.
[3]刘洪斌.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研究.科技展望.2015.10.20
[4]李蕊.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赤子(上中旬).2015.9.15.
[5]朱哲江.特色小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来自河北省馆陶县的调研报告.2016.9.
[6]杨越胜.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2014.12.
作者简介:娄海波(1977-),女,满族,河北围场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农民 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07-02
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有措施、有制度、有资金、有目标,整体推进,亮点频出。自实施以来,各县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各级政府更是积极主动重视有加,作为一项惠农工程,成效是显著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惠农政策一项一项地制定、实施、展开,作为农村的主体——农民的主动性在哪里?对政策的反馈如何,我们的关注度不够,所有的政策实施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效果如何、政策是不是可以持久地、有效地达到这样制定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更是很少有人追踪。所以,课题组利用这个暑假进行了实地调研,寻找真正让农民在农村真正安居的方式,寻找让农民增强对家乡自信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农村找回自己的根。最终,让中央的惠农政策切实有效地在农村落到实处,为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助力。
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并且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小康、提升生活质量。如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脱离农民的愿望,忽视农民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就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理念。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推进。
1.2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源于农村地域差异的客观要求。农村的地域差异导致各地基础环境和发展水平总体不平衡,不同农村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复杂,所以,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也是不统一的。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挖掘本村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2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题组成员针对正定和栾城的几个美丽乡村的调研结果看,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农民们的积极性较之刚开始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思路时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组利用2015年寒假和2016年暑假,分别到我市的几个美丽乡村进行了现场座谈和发放调研问卷,采用不同形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一共进行五次座谈,对象包括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代表;一共发放调研问卷两百份,收回187份,发放对象包括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代表。因此,课题组掌握了一些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资料。下面就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了解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总的来看,农民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比较满意。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很多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一知半解到比较了解的层面,主要是通过看新闻、上网以及通过村里的宣传了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农民们对于本村的发展现状基本满意,但通过与外地的美丽乡村比较后,普遍都觉得本村还可以发展的更好,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所以,在调研中发现,农民们表示愿意参加村里组织的相关活动,只要不忙的时候就会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农民们是满意于现状的。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不低。但是,农民们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农民在决策层面上的参与度不足
我们都清楚,美丽乡村建设必定少不了各种具体规划的定位和引领,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有的村子并没有提前规划好,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索着前进;还有的村子,决策参与者往往停留在乡镇、村一级,到村民小组和农户中间调查研究不足。总之,广大农民很难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上来,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和选择权,从而导致农民们对一些决策不满意、不配合。在问卷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能否为村子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方面,97%的农民表示不会主动献计献策。这样,农民的主体作用就削弱了。
2.2 农民在村里基础建设上的投入缺乏主动性
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需要做的事情多,如道路建设、绿化种植、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境的综合提升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不是每个村都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由此,因为广大农民投入不多,所以对建设成果不够珍惜,再加上有的农村的精神文明教育跟不上,导致一些农民对物质利益具有很强的欲望,而忘记了中华民族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普遍持有“等靠要”的态度,甚至过度索取。也就是说,个人思想道德没有提升的话,农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
2.3 农民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村民自治的角度讲,这些事情应该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承担。但是据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并不是很高,有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甚至“自扫门前雪”都不愿意去做。农民住房以外的大量整治工作,比如环境卫生等,都是由村里出资招聘服务人员完成的;还存在少数农民因个人利益得失而对领导不满意,从而与村里谈条件、不配合,影响村里的整体工程进度。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
3 探索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简单地总结出几条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3.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不同途径特别是新兴媒体等平台,向农民传达国家、省里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政策,向农民们解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目标。通过宣传,让农民知晓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燃起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通过宣传,让农民了解其他省、市、县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有比较就有动力,从而激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引导和教育农民
农民群体本身存在局限性,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要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和教育农民。因为,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性,如果不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民思想觉悟方面的一些弊端意识就会显现,面对的利益越大越会出现问题,就会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和教育农民,让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
3.3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自河北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同时要看到,对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偏远地区的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多,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变成记忆中的故乡;再如,农村社会风气有待改善,一些地方诚信缺失、家风不正,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邪教活动存在等问题多多。所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农民的价值取向趋于主流价值观,以精神文明的新成就扮靓美丽新农村。
3.4 强化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到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做到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早公开。并且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并提请农民监督实施。
3.5 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广大农民都盼望尽早实现小康,过上富裕的日子,所以,农民的眼睛也会盯着那些发家致富的人,想学本领。了解了农民的心思,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弘扬我党的又一优良传统,那就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的人,比如,传授经验技术、协助开发渠道等,在这些新时期的“乡村领袖”的带动下,让农民们都参与进来,都朝着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努力,心无旁骛,这样,就不会再有仇富心理的人,每个人都有了建设自己家乡的积极性。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需要各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文建设.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3.20.
[2]毛建等.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5.20.
[3]刘洪斌.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研究.科技展望.2015.10.20
[4]李蕊.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赤子(上中旬).2015.9.15.
[5]朱哲江.特色小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来自河北省馆陶县的调研报告.2016.9.
[6]杨越胜.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2014.12.
作者简介:娄海波(1977-),女,满族,河北围场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