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在当今时代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逐渐迈上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维教育的轨道,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教师不断探求更加新型的教学模式,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所需的建设人才,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高、更快发展。本文探讨了如何立足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实践;工匠精神;内涵;必要性;策略
工匠精神在古代是指手艺人在拥有一项精湛技艺的同时,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以及钻研的物件有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追求。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时,工匠精神培养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与此同时,诸如《致匠心》《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讲述工匠精神的微电影与纪录片的广泛流传甚至引起社会的热议,则反映了大众对工匠精神的敬仰,也体现出我国目前各行各业中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职业学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摇篮,由于其特殊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更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补上素质教育的这块“短板”,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尽早生根发芽。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工匠精神?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值得是那些愿意对自己的手艺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达成精益求精的完美品质。工匠精神其实适合与各行各业的生产环节之中,能够为企业不断改善自己产品工艺与质量水准。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企业为社会大众品质最优的产品,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很多人可能会误会工匠精神只是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有学习价值,其实不然,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即便他是文科生也能做出做好的产品。对于我们国家的三大产业而言,每一个具体实物的生产与制造环节,都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工作修养与工作意识时刻保持专业的操守。毫不夸张的说,广义的工匠精神几乎可以覆盖所有行业,即便是管理岗位也包含在内。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就业人员对自己岗位的无限热爱,是对自己工作职责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是每一个新时代高素养人才都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二、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对于中职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新时代的中职学生,更应该不断培养自己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
(一)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的特殊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行业办学规模的扩大,各类职业学校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竞争日益激烈。但在数量剧增的前提下,多数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仍不能够得到保障。我国的职业教育类学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其办学导向更加强调解决在读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工作岗位。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导向结合起来成为职业学校负责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市场发展对中职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产业格局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变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其拥有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其拥有超前的技术创新意识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对中职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实操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从业态度的培养。这种企业对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敬业精神的要求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
(三)职业教育课程安排灵活性的要求
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其课程设置直接对接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职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进行解构,从而设置不仅局限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训教学在内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安排中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过去工匠带徒弟的方式,但又有所创新。这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更加要求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就融入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中职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的要求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进步,我国的中职教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职业学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技术讲授型教学,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标准也转变为学生能够亲自独立实践所学技能。因此在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大多数职业学校引进了个别辅导模式,即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组织小组讨论学习,直至全部学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技能。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弊端,变被动为主动,但也更加类似于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传承模式,中职教师需要承担更大的教学责任,成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接触工匠精神的首要传授者。
三、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策略
早在2016年的3月份,我们国家的总理李克强同志就提出了:“要大力鼓励各企业多开展相关的柔性化生产,不要一味只追求生产效率,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而提高国民品牌的价值人认同。”
(一)转变职业学校办学理念,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导向不应单纯地局限于解决在读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糊口营生,而应致力于培养兼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使工匠精神在現代教育中得到新发展,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现代传承者,在对中职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就使其树立正确的从业态度。
(二)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
对中职生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负责人要紧抓职业品德教育,将其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我国从古至今的杰出工匠都热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执着敬业的职业道德的体现。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理解与应用,更要让学生拥有一颗热爱自己终身事业的心,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超一流产品,为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服务体验。
(三)完善课程安排,融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毕业生这类对实际操作能力有专业要求的技术人才是我国流传至今的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因此在中职生在校期间,职业学校的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理论教学与技能传授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师不仅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融入对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普及,还要在实训过程中强调遵守行业操作规范的重要性,通过小到工具摆放、服装穿戴,大到操作前准备、操作后清理的实际操作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以一丝不苟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对于本职工作的必要性。
(四)构建新型教育模式,融入言传身教的工匠精神
我国古代的技艺传承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传承模式传承的不仅是单纯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对传承者与被传承者在朝夕相处、讨论钻研中产生的严于律己的从业态度的传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在传授精湛工艺的同时,也将无形的职业素质与精神熏陶传递给徒弟。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中职教师作为兼具传授知识与实践的“师父”,也应在与学生的共同实践、问题讨论、技艺钻研中建立像古时工匠传承技艺一般的言传身教式的实践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如何自立、做人,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的存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实践,继而实现工匠精神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传承。
总之,所有由大国工匠制作出的物件之所以最精美、最无可替代,其原因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人”。只有制作物件的“人”有情怀、有态度、有操守,懂得将精益求精、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物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才能真正生产出有人味和人意的工艺品。我国的工匠精神经过了五千多年的传承,历久弥新。在现代,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成为一种强调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的职业精神,而职业教育更是强调对兼具专业技能与从业态度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在职业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才能使我国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技术领域发扬光大并代代传承下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研究迎来新的曙光。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实践;工匠精神;内涵;必要性;策略
工匠精神在古代是指手艺人在拥有一项精湛技艺的同时,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以及钻研的物件有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追求。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时,工匠精神培养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与此同时,诸如《致匠心》《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讲述工匠精神的微电影与纪录片的广泛流传甚至引起社会的热议,则反映了大众对工匠精神的敬仰,也体现出我国目前各行各业中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职业学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摇篮,由于其特殊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更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补上素质教育的这块“短板”,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尽早生根发芽。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工匠精神?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值得是那些愿意对自己的手艺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达成精益求精的完美品质。工匠精神其实适合与各行各业的生产环节之中,能够为企业不断改善自己产品工艺与质量水准。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企业为社会大众品质最优的产品,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很多人可能会误会工匠精神只是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有学习价值,其实不然,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即便他是文科生也能做出做好的产品。对于我们国家的三大产业而言,每一个具体实物的生产与制造环节,都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工作修养与工作意识时刻保持专业的操守。毫不夸张的说,广义的工匠精神几乎可以覆盖所有行业,即便是管理岗位也包含在内。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就业人员对自己岗位的无限热爱,是对自己工作职责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是每一个新时代高素养人才都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二、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对于中职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新时代的中职学生,更应该不断培养自己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
(一)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的特殊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行业办学规模的扩大,各类职业学校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竞争日益激烈。但在数量剧增的前提下,多数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仍不能够得到保障。我国的职业教育类学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其办学导向更加强调解决在读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工作岗位。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导向结合起来成为职业学校负责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市场发展对中职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产业格局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变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其拥有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其拥有超前的技术创新意识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对中职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实操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从业态度的培养。这种企业对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敬业精神的要求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
(三)职业教育课程安排灵活性的要求
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其课程设置直接对接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职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进行解构,从而设置不仅局限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训教学在内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安排中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过去工匠带徒弟的方式,但又有所创新。这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更加要求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就融入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中职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的要求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进步,我国的中职教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职业学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技术讲授型教学,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标准也转变为学生能够亲自独立实践所学技能。因此在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大多数职业学校引进了个别辅导模式,即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组织小组讨论学习,直至全部学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技能。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弊端,变被动为主动,但也更加类似于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传承模式,中职教师需要承担更大的教学责任,成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接触工匠精神的首要传授者。
三、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策略
早在2016年的3月份,我们国家的总理李克强同志就提出了:“要大力鼓励各企业多开展相关的柔性化生产,不要一味只追求生产效率,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而提高国民品牌的价值人认同。”
(一)转变职业学校办学理念,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导向不应单纯地局限于解决在读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糊口营生,而应致力于培养兼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使工匠精神在現代教育中得到新发展,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现代传承者,在对中职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就使其树立正确的从业态度。
(二)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
对中职生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负责人要紧抓职业品德教育,将其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我国从古至今的杰出工匠都热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执着敬业的职业道德的体现。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理解与应用,更要让学生拥有一颗热爱自己终身事业的心,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超一流产品,为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服务体验。
(三)完善课程安排,融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毕业生这类对实际操作能力有专业要求的技术人才是我国流传至今的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因此在中职生在校期间,职业学校的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理论教学与技能传授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师不仅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融入对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普及,还要在实训过程中强调遵守行业操作规范的重要性,通过小到工具摆放、服装穿戴,大到操作前准备、操作后清理的实际操作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以一丝不苟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对于本职工作的必要性。
(四)构建新型教育模式,融入言传身教的工匠精神
我国古代的技艺传承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传承模式传承的不仅是单纯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对传承者与被传承者在朝夕相处、讨论钻研中产生的严于律己的从业态度的传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在传授精湛工艺的同时,也将无形的职业素质与精神熏陶传递给徒弟。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中职教师作为兼具传授知识与实践的“师父”,也应在与学生的共同实践、问题讨论、技艺钻研中建立像古时工匠传承技艺一般的言传身教式的实践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如何自立、做人,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的存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实践,继而实现工匠精神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传承。
总之,所有由大国工匠制作出的物件之所以最精美、最无可替代,其原因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人”。只有制作物件的“人”有情怀、有态度、有操守,懂得将精益求精、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物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才能真正生产出有人味和人意的工艺品。我国的工匠精神经过了五千多年的传承,历久弥新。在现代,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成为一种强调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的职业精神,而职业教育更是强调对兼具专业技能与从业态度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在职业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才能使我国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技术领域发扬光大并代代传承下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研究迎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