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微言” 悟“大义”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寄语
  为搭建编辑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本刊以文会友,新辟《会员平台》栏目,并成立“《江西教育》(教学版)之友”读者俱乐部。新辟栏目与其他相关栏目一道,旨在为本刊通讯员和俱乐部会员提供教育宣传和刊发文章服务。“《江西教育》(教学版)之友”俱乐部以开展写作指导、征文比赛、宣传报道、选题策划与组稿、经验交流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一个融人脉扩展、业务提高、成长互助等理念于一体的全新的精神家园。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员由个人申请加入。申请加入者必须忠实于《江西教育》(教学版),热心于《江西教育》(教学版)的订阅、撰稿、建言献策。俱乐部会员享有优先获得《江西教育》(教学版)选题策划及组稿、刊发文章等信息和优先参加《江西教育》(教学版)开展的教育服务活动的权利。申请表可到www.jxjyqk.com 下载,申请表填好后可寄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江西教育》(教学版)编辑部“《江西教育》(教学版)之友”读者俱乐部收,邮编:330046,也可将填好个人信息的申请表发至jxjyjxb@126.com。
  
  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有多个,而使用微观切入法有利于深入文本,学“文”中带动习“言”,“微言”中悟“大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为例,文言文阅读教学微观切入点有以下几种。
  一是语言。对于传纪类文章,可以从人物语言切入教学。例如文中“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也就是人物语言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主线。如廉颇认为两人对赵的贡献大小不同,自己是“功”,相如是“劳”,仔细体悟可见廉颇居功自傲、不服不甘的心态。一字一句地阅读、体验、琢磨,从人物语言来了解文言语汇的细微差别,揣摩精当用词在表达人物性情方面的作用,进而把握主旨及作者情感之“大义”。
  二是成语。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廉》一文有三个故事,也是三个成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成语涉及文中出现的几处重点词语“负”的不同释义,“完”、“归”等的释义,据此可以让学生学到根据语境解析一词多义,以及词义推断的方法。文章结尾讲读“刎颈之交”这个成语时,可以让学生明白“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通过“成语”这一微言,可知词义,可理思路,可懂人物,可悟主旨。
  三是细节。传纪类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阅读时最容易忽视的细微之处。比如,蔺相如于章台见秦王时,“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冲冠”中的“持”、“却”、“倚”,“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的“睨”等,这些细节描写极其精练、准确,高度精简地勾勒出人物的外形和内心,刻画了一个具有随机应变之智、不怕牺牲之勇的贤相。引领学生注重细节时,注意辨别字词含义以及古今词义的不同,随文掌握字词句式,形成一种品读的习惯。
  四是结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揣摩结构对表达“大义”的作用。大多数时候我们比较注重从选材角度来切入教学,其实,从结构这一“微言”切入也适合传纪类文体的教学。本文结构选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开头两段对廉蔺二人身份和地位的介绍,可看出廉颇尊、相如卑,为将相不和埋下伏笔。随着情节的推进,廉蔺矛盾激化,这种结构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以此“微言”切入,是一种学习构思的策略,是一种认识方式的熏染。
  五是对比反衬。微言可以统称为表现手法,它是一切能使“大义“得到很好表现和渗透的写作手段。大义是质,微言是文,文质彬彬,而后美文。《廉》一文中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特别成功,教学时不妨以此“微言”切入。例如廉颇和蔺相如、蔺相如和缪贤、蔺相如和诸大臣、蔺相如和赵王、蔺相如和秦王、赵王和秦王等。教学时可以选取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容易忽略的一处或几处作为对比反衬点,比如“将相和”这一故事中以舍人的粗浅平庸,来反衬蔺相如在处理将相不和的矛盾上表现出来的宽容大度,人物形象之“大义”在此“微言”中得以体现。因此,选择好教学切入点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形成一种选点突破、辐射全篇的格局,才能上出具有特别“文言”风味的语文课。(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其他文献
【片段】(《品德与生活》第四册)  师:由于气候原因,水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一点,有的地方却很少。请大家看看《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出示课件,指导看图)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我们国家的水,西部比东部少,北方比南方少。  生:中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生:我们的家乡江西位于丰水区。  ……  师:通过看图,大家了解了不少知识。请听听来自贫水区李子龙小朋友的一封信,他有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朱太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早晨8时,上犹县第二小学校园里都会传出琅琅的国学经典晨读声。该校把国学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中,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再添奇葩。国学教育成为该校素质教育一个亮丽的窗口。  走进该校,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童腔稚气的诵读声,古韵缭绕,令人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气息里。校园里,经典名句随处可见,处处洋溢着国学的墨香。该校开设了以“与
期刊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古诗词最重要的特征。这“画”,这“情”,就是诗词的意境,催人遐想,让人深思。因此,走进诗境成为解读古诗词意蕴的前提。请看《小池》的执教者如何在课堂上“注重读,发挥想,引导品”,让学生感受美的。    【片段一】——————·  师:诗人在这首诗的每一行里都写了一种景物,第一行是什么呢?   生:泉眼。  师:知道“泉眼”是什么吗?(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泛着微波的水面下藏着
期刊
[编者按]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真实体现,河南灵宝市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积极实施城乡带动战略,下大力促进“软件均衡”,亮出均衡教育“升级牌”。河南灵宝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从传统教研到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它给教研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新型教研文化。借助网络优势“造力”,为农村教师送去了“及时雨”。  20
期刊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情感引读”是引读法的一种,指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词语,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情感,以引发接读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文字,从而读懂课文,受到感染,真正达到“口诵心惟”的境界。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
期刊
“分式”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潘建德老师执教的“分式”(第一课时)获得浙江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第一名。笔者有幸观摩了该课,它不仅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理念先进,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跌荡起伏,处处洋溢着在情景中巧探究、在合作中共生成的新课程理念的气息。在智慧火花迸发的课堂上,学生体验到探索的愉悦和求知的快乐,课堂智慧成就高效教学。   一、情境引入——自然朴实,人文尽现  师:同学们,相识是
期刊
【片段一】与“螳螂捕蝉”对话——悟寓言之意  师:“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四个字,能念出来吗?  生:黄雀在后。  师:连起来,完整地念一遍。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这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谁能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找出课文内容,交流)  师:再去读一读,在这些具体的描写中,一定会有些语句引起你的注意了
期刊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变成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特级教师刘永宽通过整合教材,将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类型浓缩到一个简单的情境中,有效地将数学思想巧妙地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自然地在交流中感受到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在刘老
期刊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经典课之一。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通过前测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大多用圆规画过圆,对半径、直径、圆心都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他另辟蹊径,从数学思考的角度深挖了教学内容的本质,精心预设了有序而开放的“问题情境”, 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引领学生不断逼近对圆的核心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深入理解,课堂充满着开放问题、聚焦思辨、精彩生成的探究味。  【问题情境一】“怎样用圆规画圆?”  师:
期刊
暑假,听陶继新作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两场报告,令我经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有一种重生再造的感觉。  陶继新讲演的核心内容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感动之余,不禁反躬自省:我们距离“幸福”到底有多远?  有书作伴,方能幸福一生。但是,如今教师的读书状况并不乐观。不少教师除教材、教参外几乎不读书。教书而不读书,这种怪现象在教师群体中见怪不怪。如果询问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  一是工作压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