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涵 开发课程资源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品德与生活》第四册)
  师:由于气候原因,水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一点,有的地方却很少。请大家看看《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出示课件,指导看图)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我们国家的水,西部比东部少,北方比南方少。
  生:中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生:我们的家乡江西位于丰水区。
  ……
  师:通过看图,大家了解了不少知识。请听听来自贫水区李子龙小朋友的一封信,他有一个什么心愿?(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生:他的心愿是“如果有用不完的水,那该多好哇!”
  师:有用不完的水,他的心愿能实现吗?同学们,老师收集了一组数据:如果把地球上水的总量看做100份,其中大约98份是又苦又涩的海洋水,不能直接为人类所用,另外两份才是淡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可就是这两份水中,又有大约一份半的水在南北极冰川,能为人类所用的,只有这100份中的半份。听了这些,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地球上的水资源很宝贵。
  生:为人类所能用的水真是太少了。
  ……
  师:再请大家看一幅图。(出示《中国国家节水标志图》,指导学生看图)
  师:人人节约一滴水,滴水就能汇成河。人人节约一滴水,地球才是我们永远的绿色家园。让我们把节约用水落实在行动上,做义务宣传员,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用水。
  【赏析】上述教学片段,有别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性更强。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没有拘泥于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服务,将中学地理知识适时引入小学课堂,搜集《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运用课件制作进行内容的简化,用黄、蓝两色分别表示贫水区和丰水区,标出地理方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观察,读懂图意,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对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有了牢固的记忆,从而明白水资源不仅分布不均匀,而且十分贫乏,人类应该珍惜。教师又展示《中国国家节水标志图》,拓展课堂知识,结合节水标志的形状、色彩,引导学生理解图意:“人人节约一滴水,滴水就能汇成河。人人节约一滴水,地球才会有生机。”在理解之后,因势利导,号召学生做节水宣传员,把课堂教学的意义延伸到课外,使课文知识与行动实践相联系,深化了教材,体现了开放性和生活性。(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片段一】引词质疑(《盘古开天地》陈丽羽)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板书“创造”,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师:你俩讲得是一样的。相信随着学习深入,大家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深入学习课
期刊
【片段一】 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该生还是读成第一声,师走过去把他搂了一下,小家伙十分机灵,立刻大声说:“lǒu!”)  【赏析】真实的课堂,莫过于让学生经历从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教学“连续退位减法”一课。翟老师用真情境、真性情、真效益让课堂教学以本真的面貌出场,笔者从中产生了“看似平常却奇崛,一切尽在不平中” 的体验。    一、真情境——简朴平实    【片段一】  (翟老师西装革履,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  师:翟老师帅不帅?  生:帅。  师:谢谢大家 !翟老师哪个地方显得帅?  生1:西装。  生2:眼镜。  生3:领带。  师:(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个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要么啰里啰唆,如同复述课文;要么以偏概全,不得要领;要么闭口不答,面露难色。万般无奈之下,教师往往亲自出马,然后让学生“鹦鹉学舌”。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特级教师薛法根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执教的几个课例,去领略他
期刊
【片段】————●  (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生:从第一句到“停了”,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从“船长喊了一声”到最后一句是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对话仅仅是船长和船员听见了吗?  生:(齐)不是。  师:你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一起读。  生:(齐)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
期刊
【片段一】关注学段特点,词语教学与整体感知有效整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个词语。(课件出示:疼爱 忧伤 安慰 赛跑 受益无穷。生齐读)  师:读得非常准确。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谁再来试试?(生感情读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文并思考)  师:谁来试着说一说?  生: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她生前最疼爱我,我很忧伤。后来,爸爸妈妈不知道怎
期刊
语文是以情感来触动学生心灵的。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熊海滨老师抓住这一切入点,充分利用“语言造境”“体验造境”“范读造境”把学生带入文本,通过研读、感悟,师生间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传递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片段一】 语言造境   (出示词语:读词,正音)   师:咱们把词语连起来读,第一组词语让你看见什么景象?  生:我仿佛看见了老人喂海鸥的场景。  生:
期刊
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于萍老师执教了“问题的解决”一课。于老师从一道练习题入手,在探究情境、探究过程、探究反馈时进行了有效引导,生成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有限课堂空间的无限“升值”。  【片段一】探究活动中的情境引导——内需升值  师: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长100米,宽30米。在菜地里挖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20米,宽10米。将这块菜地平均分成两份,
期刊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所蕴涵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计算器寻找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特级教师严育洪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设计由形到意蕴藏规律、由点到面探索规律、由浅入深应用规律、由此及彼联想规律这样四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有趣的探究活动,更让他们收获了“规律的探究有规律可循”这一道理。 
期刊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笔者听了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闽老师的“神奇的升力”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刘老师创设质疑的情境,层层设疑,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在质疑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片段一】 激趣设疑,诱发思维  播放在课外活动时拍摄的航模录像。  (同学们观看时都很好奇,并小声地议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