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声乐教育是秉承终身教育理念和现代大教育观思想,面向社区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成员的歌唱素质,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的社区声乐教育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区声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滞后的原因,总结了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促进社区声乐教育深入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育;社区声乐教育;高校声乐教育资源
引 言
声乐教育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分层次的,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几个大的部分。它们一起构成声乐教育的大系统。其中,学校声乐教育是主体。它包括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和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即高校声乐教育,包括专业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声乐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音乐院系的声乐教育)。所有这些,一起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高校声乐教育虽然位于金字塔顶端,但声乐教育系统的其他阶段是它的基石。因为,追溯教育的发展历程,社会教育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社会教育中派生出来的,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是与生俱来的。而社区声乐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与代表学校教育的高校声乐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是可以肯定的。
我国社区声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社区声乐教育的现状
(1)社区声乐教育资源实际利用不足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具有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教育实践进行的各种条件,是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开发。一般而言,它分为四类:原生教育资源、延生教育资源、再生教育资源、创生教育资源。由此可知,社区声乐教育资源应包括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文艺团体、少年宫等单位的声乐教师、歌唱活动场地、歌唱教学设施等。只有对以上所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才能使社区形成一种整体的“教育合力”,保障社区声乐教育的有效运作。
但是,由于学校、社区、政府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社区声乐教育资源的整合情况不容乐观,社区已实际利用的声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社区声乐活动空间不足,比如没有声乐学习专用的琴房、音乐厅等;②教师专业水准不高,高校专业声乐教师很少参与社区声乐教育活动;③社区公共活动经费紧张,缺乏专项的社区声乐活动资金;④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声乐教学设备落后,政府投入有限。
(2)形式和内容单一
因为声乐教育资源分散,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在既没有活动场所,又缺少专业教师,甚至连基本活动经费和教学设备都短缺的情况下,社区声乐教育采用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单一。以广州为例,白云山上群众自发的唱歌坊是广州各社区普遍采用的声乐教育活动形式。它的教学活动内容简单,只有歌曲教唱和群众合唱两个部分。因为缺乏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这种活动形式更像是一种群众娱乐活动,其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对许多要求更高的学习者吸引力不足。
(3)社区成员参与动力不足
不同于高校声乐教育对象的相对单一,社区声乐教育的参与者在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社区声乐教育的需求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由于自身利益的满足是影响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最重要的驱动力,所以,如果社区声乐教育满足不了参与者的各种利益需要,他们肯定会对参与活动表现出漠然,并选择放弃参与或假性参与。实际上,我国社区声乐教育可利用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社区声乐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不同社区成员的利益需求。因而,“社区成员参与动力不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2.阻碍社区声乐教育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学校传统声乐教育的封闭性
受传统封闭式教育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声乐教育,特别是高校声乐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够,认识不到社区声乐教育对其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与社区声乐教育交流时缺乏主动性,使得社区声乐教育与高校声乐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联系不够密切,基本上自成体系、独自发展,直接造成了两者的发展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很好地对两者的功能进行整合,是我国现阶段社区声乐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2)社会声乐教育资源过多的功利性
社区教育本是一项非营利性教育,需要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原则上这些资源的利用应以公益性为主,以营利性为辅。但是大部分社会声乐教育机构,比如音乐厅、琴行、音乐会所、文化宫等,都以营利为目的开放其资源。这显然背离了社区教育对社会开放的低偿性甚至无偿性的初衷,剥夺了大部分声乐教育活动参与者免费享受社区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是造成社区声乐教育发展滞后不可忽视的因素。
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的意义及策略
1.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的意义
高校作为实施声乐教育的最高学府,其丰富的声乐教育资源是不容质疑的。以广州为例,在广州办学的普通本科院校22所,但其中就包括专业音乐院校1所,设有声乐专业课程的普通本科院校多达7所。这些院校均拥有琴房、音乐厅、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乐器等声乐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以及专业素质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至于其他没有设置声乐课程的院校,因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拥有一定的声乐教育资源,比如开设歌曲赏析、合唱等公选课程,拥有自己的艺术团等。而像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则设有专门的音乐研究所,拥有专职声乐研究人员。由此可知,高校所拥有的声乐教育资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社区声乐教育中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将其整合到社区教育中,必将促进社区声乐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整合高校的声乐资源也具有了可行性。
现代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给传统的学校教育以挑战,更是促进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化的强大动力。它要求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的因素来提高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自觉地将学校教育渗透、延伸和融合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此,国际社会组织和教育专家们提出“加强社区对教育的作用”使“学校日益社区化,社区日益学校化”。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并鼓励学校和社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育要完成教育部的改革要求,需要放开高校声乐教育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与社区的声乐教育相融合,促进社区声乐教育持续深入发展。
2,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的策略
(1)利用教学设备资源优势,推动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建设
优良的教学设备是保证高校声乐教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因此,相对一般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机构,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设备有着全面、多样的特点。大部分学校都有充足的声乐教学设备,如琴房、音乐厅、排练厅、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 乐器等。而学校公共的大礼堂、会议中心、活动中心、体育馆也都是可以使用的设施。在参与社区声乐教育过程中,高校的这些教学设备为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所谓公共产品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具有无偿性质。就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由于目前政府对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投入有限,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声乐教学设备资源,既减少了教育的重复投入,又很好地弥补了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不足,推动了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建设。
(2)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社区声乐教育水平
高校是声乐教育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拥有众多学历高、业务突出的教师和许多高素质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社区声乐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整合这部分人,不但解决了社区声乐教育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也必定极大地提高社区声乐教育水平。相应的,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社区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开阔了教育视野,拓展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能力。
(3)输送高校课程资源优势,拓展社区声乐教育空间
高校的声乐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声乐教育和声乐表演人才为目标而设置的,该课程的内容丰富:包括声乐专业课和其他声乐辅助课;形式多样: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授课方式灵活:既有小课、小组课,又有集体课。因此,高校面向社区开放其声乐教育课程,能充分顾及社区教育对象范围广、差异大的特点,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有选择性地设置课程,满足了不同对象的利益需求,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参与动力。这样一来,社区声乐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的现状将得到很好的改善,社区声乐教育也有了拓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充分开放其声乐教育资源,与社区已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是社区声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 语
我国著名社区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认为,中国21世纪初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广度,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深度,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高度,使我国社区教育推进到全面展开的新阶段,为建立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特性的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促进学习型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目标要求之下,社区声乐教育与高校声乐教育必将逐渐走向协调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开发、利用和有效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才能为社区声乐教育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区声乐活动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9)
[2]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研究,2001(9)
[3]张炳坤,丛佩华,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4]焦莉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1)
关键词:声乐教育;社区声乐教育;高校声乐教育资源
引 言
声乐教育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分层次的,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几个大的部分。它们一起构成声乐教育的大系统。其中,学校声乐教育是主体。它包括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和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即高校声乐教育,包括专业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声乐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音乐院系的声乐教育)。所有这些,一起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高校声乐教育虽然位于金字塔顶端,但声乐教育系统的其他阶段是它的基石。因为,追溯教育的发展历程,社会教育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社会教育中派生出来的,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是与生俱来的。而社区声乐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与代表学校教育的高校声乐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是可以肯定的。
我国社区声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社区声乐教育的现状
(1)社区声乐教育资源实际利用不足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具有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教育实践进行的各种条件,是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开发。一般而言,它分为四类:原生教育资源、延生教育资源、再生教育资源、创生教育资源。由此可知,社区声乐教育资源应包括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文艺团体、少年宫等单位的声乐教师、歌唱活动场地、歌唱教学设施等。只有对以上所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才能使社区形成一种整体的“教育合力”,保障社区声乐教育的有效运作。
但是,由于学校、社区、政府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社区声乐教育资源的整合情况不容乐观,社区已实际利用的声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社区声乐活动空间不足,比如没有声乐学习专用的琴房、音乐厅等;②教师专业水准不高,高校专业声乐教师很少参与社区声乐教育活动;③社区公共活动经费紧张,缺乏专项的社区声乐活动资金;④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声乐教学设备落后,政府投入有限。
(2)形式和内容单一
因为声乐教育资源分散,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在既没有活动场所,又缺少专业教师,甚至连基本活动经费和教学设备都短缺的情况下,社区声乐教育采用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单一。以广州为例,白云山上群众自发的唱歌坊是广州各社区普遍采用的声乐教育活动形式。它的教学活动内容简单,只有歌曲教唱和群众合唱两个部分。因为缺乏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这种活动形式更像是一种群众娱乐活动,其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对许多要求更高的学习者吸引力不足。
(3)社区成员参与动力不足
不同于高校声乐教育对象的相对单一,社区声乐教育的参与者在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社区声乐教育的需求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由于自身利益的满足是影响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最重要的驱动力,所以,如果社区声乐教育满足不了参与者的各种利益需要,他们肯定会对参与活动表现出漠然,并选择放弃参与或假性参与。实际上,我国社区声乐教育可利用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社区声乐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不同社区成员的利益需求。因而,“社区成员参与动力不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2.阻碍社区声乐教育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学校传统声乐教育的封闭性
受传统封闭式教育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声乐教育,特别是高校声乐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够,认识不到社区声乐教育对其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与社区声乐教育交流时缺乏主动性,使得社区声乐教育与高校声乐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联系不够密切,基本上自成体系、独自发展,直接造成了两者的发展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很好地对两者的功能进行整合,是我国现阶段社区声乐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2)社会声乐教育资源过多的功利性
社区教育本是一项非营利性教育,需要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原则上这些资源的利用应以公益性为主,以营利性为辅。但是大部分社会声乐教育机构,比如音乐厅、琴行、音乐会所、文化宫等,都以营利为目的开放其资源。这显然背离了社区教育对社会开放的低偿性甚至无偿性的初衷,剥夺了大部分声乐教育活动参与者免费享受社区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是造成社区声乐教育发展滞后不可忽视的因素。
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的意义及策略
1.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的意义
高校作为实施声乐教育的最高学府,其丰富的声乐教育资源是不容质疑的。以广州为例,在广州办学的普通本科院校22所,但其中就包括专业音乐院校1所,设有声乐专业课程的普通本科院校多达7所。这些院校均拥有琴房、音乐厅、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乐器等声乐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以及专业素质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至于其他没有设置声乐课程的院校,因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拥有一定的声乐教育资源,比如开设歌曲赏析、合唱等公选课程,拥有自己的艺术团等。而像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则设有专门的音乐研究所,拥有专职声乐研究人员。由此可知,高校所拥有的声乐教育资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社区声乐教育中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将其整合到社区教育中,必将促进社区声乐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整合高校的声乐资源也具有了可行性。
现代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给传统的学校教育以挑战,更是促进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化的强大动力。它要求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的因素来提高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自觉地将学校教育渗透、延伸和融合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此,国际社会组织和教育专家们提出“加强社区对教育的作用”使“学校日益社区化,社区日益学校化”。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并鼓励学校和社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育要完成教育部的改革要求,需要放开高校声乐教育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与社区的声乐教育相融合,促进社区声乐教育持续深入发展。
2,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的策略
(1)利用教学设备资源优势,推动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建设
优良的教学设备是保证高校声乐教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因此,相对一般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机构,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设备有着全面、多样的特点。大部分学校都有充足的声乐教学设备,如琴房、音乐厅、排练厅、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 乐器等。而学校公共的大礼堂、会议中心、活动中心、体育馆也都是可以使用的设施。在参与社区声乐教育过程中,高校的这些教学设备为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所谓公共产品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具有无偿性质。就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由于目前政府对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投入有限,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声乐教学设备资源,既减少了教育的重复投入,又很好地弥补了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不足,推动了社区声乐教育公共产品的建设。
(2)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社区声乐教育水平
高校是声乐教育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拥有众多学历高、业务突出的教师和许多高素质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社区声乐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整合这部分人,不但解决了社区声乐教育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也必定极大地提高社区声乐教育水平。相应的,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社区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开阔了教育视野,拓展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能力。
(3)输送高校课程资源优势,拓展社区声乐教育空间
高校的声乐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声乐教育和声乐表演人才为目标而设置的,该课程的内容丰富:包括声乐专业课和其他声乐辅助课;形式多样: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授课方式灵活:既有小课、小组课,又有集体课。因此,高校面向社区开放其声乐教育课程,能充分顾及社区教育对象范围广、差异大的特点,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有选择性地设置课程,满足了不同对象的利益需求,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参与动力。这样一来,社区声乐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的现状将得到很好的改善,社区声乐教育也有了拓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充分开放其声乐教育资源,与社区已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是社区声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 语
我国著名社区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认为,中国21世纪初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广度,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深度,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高度,使我国社区教育推进到全面展开的新阶段,为建立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特性的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促进学习型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目标要求之下,社区声乐教育与高校声乐教育必将逐渐走向协调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开发、利用和有效整合高校声乐教育资源,才能为社区声乐教育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区声乐活动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9)
[2]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研究,2001(9)
[3]张炳坤,丛佩华,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4]焦莉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