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备受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在新一轮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阅读习惯 小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堂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备受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许多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脱颖而出,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步入白银市各个学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发生很大变化——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充满活力,激情飞扬。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激情飞扬的乐园,可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身随而心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花费很大精力学习阅读理解,但是好多老师却忽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由于好多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科学引导,使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初期播下麻烦的种子,埋下隐患。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良好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从小学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看法。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好多小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主要原因是读书兴趣欠佳。平时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例如:教师一学期组织两次故事会演讲比赛,让家长每天陪孩子读课外读物一个小时,家长要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并为他们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久而久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时间长了,孩子阅读习惯养成了,慢慢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教师平时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些四大名著里面的故事,用四大名著的故事吸引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想方设法地寻找书、去读书,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及时指导学生科学阅读,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等,但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读书,很少予以指导,使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句谚语是现在大多数小学生读书的真实写照,学生读书处于盲从状态,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让他们成为会读书学习的人。徐特立老先生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阅读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所以阅读过程中把一些名言警句摘录到笔记本上,这样一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譬如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向同学们介绍相关人物——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等,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多问“为什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意思不懂的词语,可以向工具书请求帮助,实际上查阅工具书是一个记忆理解的过程。
  三、积极鼓励孩子读书,科学地对孩子进行评价
  赞美是心灵的雨露。因为孩子心里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力量,心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教师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幽默风趣的赞扬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态度,都能增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获得赞许之后心怀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欲望会更强,更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参考文献:
  [1]宋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刍议[J].科学大众,2007(05).
  [2]卢鸣.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贵州教育,2005(07).
  [3]刘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几个原则[J].新课程学习,2011(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文章介绍了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积累,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教育方针的贯彻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努力建设一支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阅读材料中质疑、解疑,通过多种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它强调个性化的鉴赏、体验、感悟,强调各种个性化的感受、见解和启示的发表、交流与分享。创造性阅读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即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多角度地思考。它体现的特点是语言性和基础性,在语言文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练笔能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求。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课堂随文练笔中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能反哺、深化教材文本理解,还利用文本丰富的题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练笔空间,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随文练笔 语用教学  随文练笔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读写相结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常用教
一、主题与背景《二泉映月》一文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
摘 要: 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和中级专业型人才,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职业中专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和日常人际交往的需要。作者针对如何创新职业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专语文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模式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蓬勃开展。国民会议运动是这些斗争中颇有影响的一浪。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党组织对推动、促进国民会议运动,发展北方革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1是唯一必须的,已成为抗癌药物研究的最新靶点。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是CDK1选择性抑制剂,其中黄芩素的活性最强。黄芩素不直接杀伤细胞
摘 要: 作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主题学习的概念、主要模式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的主题学习进行探索与实践,给出主题学习的基本步骤和评价要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题学习 学习实践  自小学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教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一些新的理念逐渐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效果明显得到强化,其中“主题学习”得到广泛的推
摘 要: 教育评价一旦有效,其功效将难以估量,就像一颗干瘪的种子,给予它充足的水分,力量将势不可挡。有效的评价能让孩子飞得更高。  关键词: 有效评价 因人而异 等待 鼓励  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评价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师急于评价,问题一旦提出,就要学生立即作答,没有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教师立即作出评价。二是教师不作评价,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回答偏离老师心中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