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段年轻的忏悔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囚绿记》写了什么?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遇绿、赏绿”情感经历是初恋(一见钟情)、留恋、迷恋。因为迷恋,走向“占有”,情感也有三个阶段,喜悦、不快、可怜。最后走向“开释”。爱得迷失、爱得自私、爱的忏悔。因迷失而自私,因自私而忏悔。情感一波三折,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表现了人性的迷失与回归。师生一起“素读”,一起“净读”,将自己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勾连,读出自我。
  关键词:素读对语开释年轻的忏悔
  2016年,国庆节后的一段时间,江南似乎就没有断过雨,10月27日甚至出现了瓢泼大雨。城里人只是感觉上下班不方便,便诅咒这“鬼天气”;而乡下人则可惜眼看到手的庄稼收割不上来,祈祷着上苍。
  10月28日,雨断断续续。上午,丹阳八中,我与九九班学生一起分享了陆蠡的《囚绿记》。这次上课是一段放下又提起的约会,只是我与文华校长一直没能找到“大家都方便”的时间。两个月后,总算如愿。
  一节课,45分钟,我与学生由“记”到“囚”,再到“绿”,循着文字寻找“我”因“爱”而“囚”、因“囚”而“释”的心路历程,一起“素读”,一起“净读”,将自己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勾连,读出自我。
  记得那天8:50,学生进了微格教室后,便主动读起书来。铃声响起,读书不绝,不忍打扰,任由他们去读吧。5分钟过去了,很多学生已经又从头读第二遍了。还有学生没读完,再等一等。
  《囚绿记》“记”了哪几件事?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到了不喜举手发言的年龄,这节课上却很例外,一直到最后,学生都有一种热情,这种热情也在时时点燃着我的激情。
  学生的回答是朴素的、真实的,这正是我所求的。课前,这个班的语文老师问我:需要做点怎样的预习?我说:让孩子们读几遍课文吧!她有点诧异,追问:有没有其他预习作业?当然没有。“过度预习”何尝不也是一种“幽囚”?很快,我和学生达成了共识,写了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五件事,这种整饬的概括不是我们的追求,但既然恰当,不妨一用。在这个基础上,我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述全文的内容”。“赏绿”在文中更多的是“自白”,叙事性不强,而又是重要的内容,学生看不出,却被我捕捉到了——这是本课的核心所在。
  如果说,这是对于散文“写了什么”的一次整体感知,接下来,我问学生“散文表达出了‘我’怎样的情感”,则是一次对于主题的整体感知。在这之前,我做过《囚绿记》的文献研究,了解了该文的多元主题,略有“五说”:(1)民族气节说。面对民族苦难,坚强不屈。(2)情感、理智冲突说。挣扎于爱与占有之间,难以抉择。(3)爱与占有关系说。爱不一定是占有,尊重、自由才是爱的真谛。(4)忏悔说。是绿的赞歌与爱的忏悔的二重奏。(5)人性的回归说。人性、物性特定的关系和状态下的复杂性。令人称奇的是,几位学生的发言,感受各不相同,虽然表述口语化,内容竟能囊括“五说”。课标中所谓的“独特的体验”在这里真实再现。现场,我突然冒出了个大胆的想法——改变原有的设计,就请这五位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体验。但还是猛然一醒:这是公开课!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被“囚”的过程是怎样的?自主学习、同桌分享后,学生找到了三处关键句子。第一处,“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一位女生读得很认真,但她却没能读出那种“自私的念头”和独爱绿色的双重心理驱使下“小心翼翼”(学生语)的感受。教师的示范和学生自己的体悟在第二次诵读的时候告诉在场的每一位,她“生长”了。如是三处。被“囚”的过程,我们需要更精炼的概括,一番对话后,简洁地为文本中三个程度逐渐加重的词:牵、幽囚、囚锁。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感发展过程又是怎样的?有了上面的对话,来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显然学会如何概括了,从“牵”的“欢喜”,到“幽囚”时的“不快”,再到“囚锁”后的“恼怒”,“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为什么要“囚绿”?这是一次适时的追问,一位男生说“因为喜欢”,这是一次很“顺利”的回答,却隐藏着一个“悖论”:囚,是因为喜欢;囚犯,是不是也是因为喜欢才关押的呢?但这个追问此时还不到提问的火候,先“煨”。
  “喜欢的过程是怎样的?”文本第4~7段有交代。学生默读文本,思考、批注、提炼,同桌分享,最后是全班汇报:喜欢的过程原来经历了;“初恋”(一见钟情)到“留恋”,再是“迷恋”。找出这三个关键词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体会这三个过程,文中“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这句话给了我启发。文本的语用价值,在于“绿叶和我对语”,全文共有八次——初见时感叹的“对语”,留恋时欢喜的“对语”,迷恋时凝视的“对语”,初囚时自得的“对语”,固执时不快的“对语”,病损时可怜的“对语”,开释时祝福的“对语”,怀念时忐忑的“对语”——要让文本的语言转化为对“我”情感脉动的触摸。看看现场一位男生对于“迷恋”的即时“对语”吧:
  我天天望着窗口你的生长/看你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看你攀住一根缘引似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你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看你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你长得快/长得茂盛/下雨的时候/我又爱你淅沥的声音/还有婆娑的摆舞
  这样“对语”,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是否更加体现出“我”对绿叶的“迷恋”?我当时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我要‘嫁’给你的。”
  如此“迷恋”,“我”为什么要“囚绿”?要解决前面所提的“悖论”,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学生于是有了一阵沉默。小组的互相启发让他们有了新发现——因为迷恋,走向“占有”,这种占有经历了从喜悦到因为绿色的“固执”而产生的不快,又因为看到绿色“病损”而可怜,才有了“我”的良心发现。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既然已经“囚绿”了,那为什么还要“珍重地开释”?“被囚后,绿叶‘永远向着阳光’,‘不屈服于黑暗’让‘我’感同身受,于是不仅‘开释’了它,而且还在怀念它。”“我”美好的人性苏醒了,挣脱了“魔念”的束缚,才有心灵觉醒后的“开释”!“魔念”还未成为变态的心灵、畸形的人格,就会有中国文人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赎罪。吴滎林老师说,这也是文章末尾一年之后“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从内心深处的自责愧疚,担心“绿友”再见面之时,对我“面生”的缘由。
  爱得迷失、爱得自私、爱的忏悔。因迷失而自私,因自私而忏悔。情感一波三折,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表现了人性的迷失与回归。
  那天,我看到我的微友给我留言,他说:文题是“囚绿记”,我以为还有另一说,作者禁锢了常春藤,作者的本心何尝不是被“魔念”幽囚了,开释了绿枝,本性也从“魔念”的禁锢中脱了出来。囚与被囚,都是一种限制,是窗外的阳光和绿叶,摧毁了阴狠和执念。一念即一身,一身即一世。
  他说得很深刻,文本解读,被“囚”的还有老师自己,为“卢沟桥”所囚,为“年仅34岁”所囚,为“教参”所囚,为“光明的尾巴”所囚。是焦虑的等待,无奈的担忧,眼前的“囚徒”——常春藤的惨象,方才会让作者自己的处境、状态和心情,与被囚的常春藤联系起来思考。但是,不会如许多论者那般联想到“身处日寇侵略的华北人民”,不会激发起“坚贞不屈”的气概,多的是自己身处困境时的苦恼,多的是眼前常春藤惨状与自己的相似,既身临其境又设身处地,有了内心沉痛的反省,深深的自责。因此,才有了看似突如其来,其实逻辑必然的“珍重地开释”。
  当我们自己被“囚”的时候,我们又以爱的名义“囚锁”了学生的閱读体验。素读、净读,回归人性而读,读出真滋味,读出“我”滋味,还原一段疲累的我,对于葱茏的爱和幸福的渴求,还原一段因爱而生占有的冲动,还原一段年轻的忏悔。
其他文献
摘要:反思主要指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针对新授课设计的“一课一反思”作业具体表现为反思性小问题、反思性小文章、反思性小课题三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方法,提供“学会学习,勤于反思”的实现机会。对此,以“矩形”(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期刊
摘 要: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应帮助学生把准写作方向,关注特定的社会群体,关注典型的社会弊病,关注特殊的社会行为,关注重大的社会热点,关注常见的社会心理。同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人文素养;积极介入,增强使命意识;独立思考,丰富思想内涵;精准表达,优化逻辑呈现。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联系现实 关注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和“为事”意味着文章要联系现实,关注时代,思现实
期刊
摘 要:文体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联结作用,教师要基于文体协同展开读写活动,让学生基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进行读和写的互动教学,基于文体进行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从而培养语言能力,提升语言技能。  关键词:文体协同 词汇 句法 篇章 读写结合  一、文体学视角下的读写相关性分析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特征、本质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广义的文体学,主要是聚焦文体的语言特征,重点表现在词
期刊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是下阶段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关键。以《力的分解》一课为例,对其从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创设情境,构建物理观念;巧用实验,显化思维过程;真实任务,助力自主探究;细节浸润,培养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 情境 实验 真实任务 细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
期刊
摘 要: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中的教学展示精彩纷呈,令人回味。结合其中的教学亮点,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重视情境教育,培养化学学科价值观;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变化观和方法观;关注STSE联系,培养绿色化学观。  关键词:化学学科观念 优质课 情境 探究 STSE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2017年11月23、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了
期刊
摘 要:太湖石“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瘦、皱、漏、透”,给历史课堂无限的想象,也为我们打造理想课堂提供了许多启示。《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教学基于此演绎课堂:设计精巧、课件精炼、板书精美,构建简约的课堂;语言生动、有效互动、思维灵动,构建生动的课堂;疏密相间、动静相宜、补白相机,构建留白的课堂;教材析透、教师讲透、学生悟透,构建深刻的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 简约 生动 留白 深刻  
期刊
摘 要:小小唐诗百家讲坛,是与学生一起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旨在真正感受唐诗的魅力与精彩,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出于应试的目的而背诵,而是主动地让阅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解读文本中,品味到了诗的韵味,积累了语言素材,积淀了语言素养。  关键词:唐诗讲坛 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 素材 素养  2017年央视贺岁档推岀的《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在欢乐祥和的春节享受了一场精彩绝
期刊
摘要:深刻性,是思维品质中重要的一维。古诗文教学中,可尝试用层层叩问、比照参悟、话题辩论、专项研讨等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层。教语言、练思维是语文课堂永恒的也是根本的任务,需要语文人孜孜以求,上下探索。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思维深层  深刻性,是思维品质中重要的一维。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尝试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层。  一、层层叩问  “层层”即“层进”之意,如果叩问能够由浅入深、
期刊
摘要:在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之分,我们呼吁深度学习。思想政治主题教学是让学习走向深度的一种有益探索。以《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为例,可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借助主题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借助即时评价,落实合作探究。  关键词:主题教学深度学习知识网络体验活动合作探究  在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之分,我们呼吁深度学习。新课改深化背景下提出的学科素养,强调让
期刊
摘要:赵宪宇是颇具影响力的语文特级教师,长期浸润在江南文化的氛围之中,完成了多部教育杂文专著的写作。赵宪宇的专业发展经历了从教学论文到教育杂文的從容转身,秉持经世致用、尚德务本的教育理念,他是尖锐者更是慈悲者,是文字背后的执着守夜人。  关键词:吴文化赵宪宇教育杂文专业发展  赵宪宇是颇具影响力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从河南来到江南,长期浸润在江南文化的氛围之中。一直以来,他都在努力寻求突破,探寻更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