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综合、重在实践、志在创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所增设的新教学模块,其课程设置的精髓即在于"综合",其教学特点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正因为它对传统教学的"破冰"之举,使得我们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成长的教师措手不及,如何正确地认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继而有效地开展活动?本文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蓝本,提出走出误区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和要求;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重视评价方式,推动实践活动发展等四个途径。
  【关键词】实践活动 内涵 组织形式 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3-03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挑战,下面笔者尝试结合自己对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和课堂实践,谈谈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粗浅理解。
  一、品读"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
  (一)把握实践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课程领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而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以拓展和加深。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学科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学科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二)把握实践能力培养的递进性
  为了便于研究实践活动,笔者把整套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提出的实践活动参考内容整理了一下。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强调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具体化的实践活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思维发展,同时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各方面知识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层次与能力培养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
  (三)把握活动素材的生活性
  实践活动在活动素材的设计上也能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力求通过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且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能力的素材和空间。
  二、体味独特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活动形式多样性
  由于实践活动问题呈现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复杂性,导致教学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其常用的基本课型有:选题指导型 、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等。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应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
  (二)活动评价的全程性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实践活动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合理、适当的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要以过程评价为主。根据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活动前评价的是收集整理资料、准备学习用具的情况,活动中评价的是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寻求解决办法。活动后主要评价的是能开展后续研究,能否正确评价自己和同学。评价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同时结合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作出一个全面的评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和学生的情况来决定评价的形式。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
  (三)活动主题实施的时间周期性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不同,它的教学呈现主题性,一个教学主题需要3-5课时不等的教学时间。但现在不少地方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包,有的地方和学校干脆把资源包当作"学科性教材"来使用,按照学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的方式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一课一课地在课堂上教,一两节课就完成一个活动主题,一个学期的活动主题数目过多,预设的成分太强,学生的活动主题缺乏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周期。笔者认为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减少每学期的活动主题数量,保证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在各阶段能够深度实践。小学中年段适当设计一些"小主题、短作业"的活动主题,但也应保证学生有时间完成各阶段的活动任务。学校高年段应适当增加"大主题、长作业"的活动主题,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或两个活动主题的完整的实践过程。
  三、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怎样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真正培养综合能力呢?这是每一个老师在教学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和要求
  数学实践活动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它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与我们的常规课有所不同,它重视的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调查、交流、讨论、应用等形式主动对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所以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我们老师应该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和要求,切不可走入以下误区。
  1.一味地追求课的"内容含金量",变相上成学科知识课,让能力培养成为镜花水月。
  2.为活动而活动,忽视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的过程,综合能力原地踏步。
  同时,在活动目标的定位上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层次性。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
  (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重视评价方式,推动实践活动发展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虽已全面铺开,却没有受到领导和家长的重视。原因之一就是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措施没有跟上来,它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可以用分数来衡量。而实际上,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条能钓大鱼的长线,将会对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方式,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受到领导、家长及学生们的重视。
  1.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评定、激励。学生自评是评价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小组和班级活动中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是否能认真参加,是否做出了成绩等。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要求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家长搜集孩子发展的一切资料,家长在评价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孩子的进步,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潜能,分享到孩子学习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评价能使学生得到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也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改善的依据。
  2.学生成长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过程的评价,建立"成长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袋,要求学生将活动中的点滴情况记录下来放入成长袋。通过这些材料的积累,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肯定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成长袋,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有计划地提升老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了探索的舞台,为教师施展自己的综合才能、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它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学习内容的开发还有一定的局限,有待于各位教学专家的进一步实践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2.袁中学等主编.《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9、10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03-02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人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自杀;有人因一点小利而伤害他人;有人无所事事而啃老,动不动就拼爹;有人上了大学却不会剥鸡蛋……所有的这些,都与生命意识的浅薄有关。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渠道。语文课
期刊
人体行为识别属于一种交叉学科,涉及到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以及认知科学等多元学科领域的知识,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且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在安防监控、智能家庭、人机交互以及虚拟现实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切实应用,具有深远的学术研究意义和可观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理论为依据,将全景成像技术与人体行为识别技术相结合,在不影响成像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扩展观察范围,针对人体行为识别中运动目标检测、行为表征及分类器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与实验
【摘要】班主任不合理批评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且也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制造了难题和阻力。本文分析了班主任不合理批评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如何及时发现不合理批评产生的师生矛盾,最后提出及时有效沟通消除班主任不合理批评产生的师生矛盾的建议。  【关键词】有效沟通不合理批评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19-02  班主任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5-01  人脑,它并不比一个西柚大多少。但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它是属于你的。  人脑,大体说来,可分为二部分:大脑左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即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大脑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创造性活动。故而挖掘大脑右半部分潜能,也就
期刊
【摘要】面对一些阅读教学公开课中"教无度、学失落"━━教与学的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引发教和学的比重该如何切分和衡量的疑问,并提出了关于阅读教学设计自我评价的三大叩问点:即教和学在时空上是否学大于教,让学于生;教和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是否"学"露思维,"教"展过程。期待以这三个叩问点为抓手,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和行为跟进,使阅读教学兼顾教师引领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关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不断开拓进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人口环保知识欠缺、环保意识淡薄,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地理教师,对于环保,自己肩负宣传、实施的职责。这就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桥梁,全面的、因地制宜的在农村实施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保 农村地区 因地制宜 必要性 迫切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
期刊
【摘要】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双向动态过程。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便提高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5-02数学课堂中的师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无忧。他们不知道劳动的艰辛,追求物质的享受。勤俭节约淡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劳动成果要珍惜》的课程资源开发进行阐述:一 价值观重建;二 多途径渗透; 三 生活中践行。  【关键词】珍惜 节能 勤俭 节约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03-02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价值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48-02  书法教育与识字教学,尽管看上去不属于同一个教学范畴,但细读新课标,静下心来思考,动过手进行实践之后,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确实可以"手牵手"结成"亲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取书法教育之所长,补识字教学中出现的缺陷,从而让其互为补充、互相推动,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两者"联姻"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现状,从有效教师的不同人格特点--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有效"激励"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有效激励 热情 期望 可信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2-02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兴趣和培养语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