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道出了唐伯虎通身的文人气质,一种跌宕不羁、怪异放荡之气充斥于天地间,植根于后代文人的文风之中。唐寅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任意挥洒其真性情,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所带有的张力和社会状况。本文从文人气之流变,浅谈唐寅诗风所散发出的气质及其人格等方面,以唐寅为代表的吴中文人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现代文人气质的缺失和传承,微探唐寅诗风及其文人气质。
关键词:唐寅 文人气质 影响
谁解一代浮华文人的世纪鸣歌?或许唐伯虎狂妄不羁的天生气质注定他在后世人眼中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然谁知一段风流往事的撒醉清风?或许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传颂拨动人们的命若琴弦,满城春看,谁弹一曲送解元?唯有那文人气质相得益彰。
文人的创作风格与气质是一个时代的精魂所在,文人的心态是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的缩影,因他们能用神来之笔勾勒出社会风貌。明代中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文化又以文学见长,繁荣得背后必然是文学趋于大众化,由此,“吴中才子”顺应潮流,应运而生。平民化的“吴中才子”集团是孕育唐寅诗风的丰厚土壤,浇灌了唐寅天下舍我其谁之大气,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由此可见吴中士子文人之气对于唐寅是不可抹杀的存在。
一、文人气之流变
中国人很喜欢谈“气”,所谈之气可以是天地之间自然之气,可以是社会之气,亦可以是历代文人所带有的精神状态,再者可以是诗书画理论的专业用语,“气”的概念放之四海而皆准。
“文人气”的概念范围可以囊括文人身上所具有的气质风骨及创作风格感情等等,它“由一个从不具有到不识其具有、不识气审美意义与价值到充分肯定其意义并自觉追求的过程”。魏晋时期是“文人气”滥觞的时代,刚刚兴起的新事物必然会让文人们趋之若鹜,是人伦藻鉴的年代;到了南齐,逐渐发展为绘画鉴赏 ,从画中悟出文人的风骨气质;经济繁荣的隋唐时期,处于变革期,“文人气”的鉴定是通过人品道德来审视的;后两宋时期是“文人气”巅峰时期,主要变现为书法评论,经由他人之口来传达书者的文人之气;到了元明清时,已经逐渐谈出,每个概念的提出都会经过锤炼与加工,继之已成形。
二、唐寅诗歌中的文人气质
唐寅在年少时就为其一生跌宕不羁的气质埋下伏笔,他天资聪颖,生性风流,自然形成了怪异放荡之诗风。二十九岁参加乡试,一举成名更是让其恃才傲物之气席卷而来,如《题画鸡》表露出一种势在必得一鸣惊人的心态,一朝得意便狂妄自大起来。也侧面微射到他想要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文人思想,有浑身傲气不羁,天下舍我其谁的狂妄气质。这种诗风在他遇挫之后有所改变,但其表现特征仍为狂妄不羁。
(1)饮酒之中的豪放之风
唐伯虎爱酒,常常与朋友醉卧江边。而饮酒之际,诗人的气质尽显无遗,其诗歌中的狂妄和傲气自然而出,不带有一丝的拘泥扭捏之态,可以说是其放荡不羁之气质最真实得表露,其诗颇有苏轼诗的豪放之风。他与朋友踏雪寒寺,联句高山,写画易酒,完全是一种世外之人的姿态,这时的唐伯虎带有一种失意之后的感伤,明显地“悲秋”之气质,感叹人生苦短,有一种忧郁的气息。如《花下酌酒歌》:“人生不想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最能表现人生苦短即使行乐的思想。此诗虽没有华丽的词句,但诗人的倾注于其中的情感让我看到了一个失意文人所特有的感伤与忧郁的气质。
在他另外一首的酒之诗《把酒对月歌》当中,与李白相比,充分抒写出他遭受苦难之后的苦楚,有几分愤慨,有几分失望,有几分自慰,这是失意文人所特有的文人气质。虽仕途不顺,情感上起伏,但诗歌中仍然有激荡之风,诗情如瀑布飞流直下,丝毫不见风格如杜甫般沉郁,这是他天生所有的气质所制,那种恃才傲物、自视清高的诗人气质。
(2)咏物之外的高洁气质
古人要“诗言志”,借助一定的外物来描绘自己的人格,借何之物抒何之情,诗人气质尽显无遗。唐寅身世的遭遇、人情的淡漠和环境的污浊,造成心里的异托邦,单纯地进入到咏物的境界。他笔下的“鹤”通身白色,是不与鸡群为伍的高洁之士;他诗中的“竹”是“未出土时先有洁,已凌云处亦虚心”的谦谦君子。他的“物”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有灵性、有气节,而诗人的思想与情感灌输于诗歌之中,无不沉淀了唐寅纯净高洁与狷介耿直的品质。如那首《美人蕉》“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一种清新之气集聚在读者心中,有一种生命力的感动,一种重生的力量,而“上我小庭中”则是诗人爱焦的表现,他渴望有一种的生活来鲜艳他的生活,有一种颓废中觉醒的诗人气质。
(3)纪游之上的洒脱气质
科场罹祸之后,他便游走于山林水物之间,期间不乏有飘零之感。他通过游山水一方面缓解自己陷在现实生活的痛苦,一方面,开阔了眼界,沾染上青山绿水的灵性,使得他的诗带有一种空灵之感,对他诗人气质的营造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带有一种洒脱的气质。但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其愤世不平、藐视权贵的傲岸之气。《游金山》写诗人登临送目,抚今追骨,感叹人世的变幻莫测,抒发心重郁愤的情怀。再者《匡庐图轴》题诗这首诗抒发了其内心难以排解的隐痛和有志难伸的悲愤之情。可以想象,当时的唐寅是义愤难平的,失望过后的是对现实世界的郁郁不平,也积聚了他不流世俗的文人气质。
(4)感怀之秋的双重气质
唐寅的感怀诗多吟咏自己命运多舛和对建功的厌倦,诗中多有深沉之情,从中可以窥视到他诗风慢慢有沉郁之气,他感觉到世态炎凉,常常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的抑郁之感,在感情上,表现他的愤慨和苦闷,如《一世歌》写出无论你当年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到了命运的中转站都会“落得自家头白早”。
诗人潇洒风流、坦率认真的个性也凝聚在感怀诗中,他的《感怀》概括了他以醉人自乐,以闲人自慰,以闲人自许,有一种追求狂放和豁达之情。
唐寅的诗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其其文人气质的熏陶,而其文人气质却受吴中士子影响颇大,吴中士子那种恃才傲物、自视清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不容俗物的气质深植于唐寅诗中,使其诗风有着天然的坦率与耿直。但中期,受政治与生活的双重打击下,诗风有部分转向沉郁之风,这只是思想在做作祟,他的诗歌风格却一直保持着大胆表露的特点,一方面是受李白和苏轼影响,一方面是他自身所具有的气质所决定的。
三、唐寅文人气质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唐寅的文人气质是多元的,有着李白的自负狂放,有着苏轼的豪放直率,有着阮籍的怪诞不羁,他对后世文人是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他特立独行的个性风格对三袁的“性灵”是有着积淀作用的,从《枯木竹石》的“好”中可以看出袁宏道对其气质的肯定,他的个性张扬、恣情纵性、狂妄不羁给予了袁宏道一定的影响。对清代的文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纳兰性德的抒写性情的诗歌。唐寅文人气质所抒写的创作风格对于后世诗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现当代文人气质的继承与缺失
现当代文人中不乏有鄙视世俗,游走于天地边际的文人,敢大声疾呼天下之不平,如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人,他们的文学中显现出一种狂妄不羁、自视清高和不同俗世的气质,不为现实与欲望所累。文人的骨子里都有建功立业的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而归,大多不像陶渊明等魏晋文人一般“隐”于世,寻找另一种精神家园,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跟以唐寅为代表的吴中士子的思想一样。而现当代文人趋于平民化的创作,也继承了唐寅平民化之气所感染,
而事情往往是有两面的,文人气质在现如今已经有消逝的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文人更趋向于功力,去迎合时局,出现了所谓的“士大夫”之气。当下,“文人气质”缺失,正是源于“士大夫”精神,背后隐藏着知识分子的心态的转变,他们更倾向于名利,而不是真正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现在的文人或多或少弥漫着一种腐化之气,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条件,没有了文人所持有的傲岸与不羁,有的只是平静和无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肩负起重铸并巩固文人气质的责任,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古代文人淡泊名利的气节,重拾文人之气之精华。抒写自己的真性情与性灵,回归文学的本原。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北京:高等出版社 第3页
[2] 何春根,论元末明初吴中诗风的形成及演变[J].九江学院学报,2005,(4)
[3]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薛允璜,唐伯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关键词:唐寅 文人气质 影响
谁解一代浮华文人的世纪鸣歌?或许唐伯虎狂妄不羁的天生气质注定他在后世人眼中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然谁知一段风流往事的撒醉清风?或许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传颂拨动人们的命若琴弦,满城春看,谁弹一曲送解元?唯有那文人气质相得益彰。
文人的创作风格与气质是一个时代的精魂所在,文人的心态是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的缩影,因他们能用神来之笔勾勒出社会风貌。明代中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文化又以文学见长,繁荣得背后必然是文学趋于大众化,由此,“吴中才子”顺应潮流,应运而生。平民化的“吴中才子”集团是孕育唐寅诗风的丰厚土壤,浇灌了唐寅天下舍我其谁之大气,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由此可见吴中士子文人之气对于唐寅是不可抹杀的存在。
一、文人气之流变
中国人很喜欢谈“气”,所谈之气可以是天地之间自然之气,可以是社会之气,亦可以是历代文人所带有的精神状态,再者可以是诗书画理论的专业用语,“气”的概念放之四海而皆准。
“文人气”的概念范围可以囊括文人身上所具有的气质风骨及创作风格感情等等,它“由一个从不具有到不识其具有、不识气审美意义与价值到充分肯定其意义并自觉追求的过程”。魏晋时期是“文人气”滥觞的时代,刚刚兴起的新事物必然会让文人们趋之若鹜,是人伦藻鉴的年代;到了南齐,逐渐发展为绘画鉴赏 ,从画中悟出文人的风骨气质;经济繁荣的隋唐时期,处于变革期,“文人气”的鉴定是通过人品道德来审视的;后两宋时期是“文人气”巅峰时期,主要变现为书法评论,经由他人之口来传达书者的文人之气;到了元明清时,已经逐渐谈出,每个概念的提出都会经过锤炼与加工,继之已成形。
二、唐寅诗歌中的文人气质
唐寅在年少时就为其一生跌宕不羁的气质埋下伏笔,他天资聪颖,生性风流,自然形成了怪异放荡之诗风。二十九岁参加乡试,一举成名更是让其恃才傲物之气席卷而来,如《题画鸡》表露出一种势在必得一鸣惊人的心态,一朝得意便狂妄自大起来。也侧面微射到他想要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文人思想,有浑身傲气不羁,天下舍我其谁的狂妄气质。这种诗风在他遇挫之后有所改变,但其表现特征仍为狂妄不羁。
(1)饮酒之中的豪放之风
唐伯虎爱酒,常常与朋友醉卧江边。而饮酒之际,诗人的气质尽显无遗,其诗歌中的狂妄和傲气自然而出,不带有一丝的拘泥扭捏之态,可以说是其放荡不羁之气质最真实得表露,其诗颇有苏轼诗的豪放之风。他与朋友踏雪寒寺,联句高山,写画易酒,完全是一种世外之人的姿态,这时的唐伯虎带有一种失意之后的感伤,明显地“悲秋”之气质,感叹人生苦短,有一种忧郁的气息。如《花下酌酒歌》:“人生不想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最能表现人生苦短即使行乐的思想。此诗虽没有华丽的词句,但诗人的倾注于其中的情感让我看到了一个失意文人所特有的感伤与忧郁的气质。
在他另外一首的酒之诗《把酒对月歌》当中,与李白相比,充分抒写出他遭受苦难之后的苦楚,有几分愤慨,有几分失望,有几分自慰,这是失意文人所特有的文人气质。虽仕途不顺,情感上起伏,但诗歌中仍然有激荡之风,诗情如瀑布飞流直下,丝毫不见风格如杜甫般沉郁,这是他天生所有的气质所制,那种恃才傲物、自视清高的诗人气质。
(2)咏物之外的高洁气质
古人要“诗言志”,借助一定的外物来描绘自己的人格,借何之物抒何之情,诗人气质尽显无遗。唐寅身世的遭遇、人情的淡漠和环境的污浊,造成心里的异托邦,单纯地进入到咏物的境界。他笔下的“鹤”通身白色,是不与鸡群为伍的高洁之士;他诗中的“竹”是“未出土时先有洁,已凌云处亦虚心”的谦谦君子。他的“物”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有灵性、有气节,而诗人的思想与情感灌输于诗歌之中,无不沉淀了唐寅纯净高洁与狷介耿直的品质。如那首《美人蕉》“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一种清新之气集聚在读者心中,有一种生命力的感动,一种重生的力量,而“上我小庭中”则是诗人爱焦的表现,他渴望有一种的生活来鲜艳他的生活,有一种颓废中觉醒的诗人气质。
(3)纪游之上的洒脱气质
科场罹祸之后,他便游走于山林水物之间,期间不乏有飘零之感。他通过游山水一方面缓解自己陷在现实生活的痛苦,一方面,开阔了眼界,沾染上青山绿水的灵性,使得他的诗带有一种空灵之感,对他诗人气质的营造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带有一种洒脱的气质。但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其愤世不平、藐视权贵的傲岸之气。《游金山》写诗人登临送目,抚今追骨,感叹人世的变幻莫测,抒发心重郁愤的情怀。再者《匡庐图轴》题诗这首诗抒发了其内心难以排解的隐痛和有志难伸的悲愤之情。可以想象,当时的唐寅是义愤难平的,失望过后的是对现实世界的郁郁不平,也积聚了他不流世俗的文人气质。
(4)感怀之秋的双重气质
唐寅的感怀诗多吟咏自己命运多舛和对建功的厌倦,诗中多有深沉之情,从中可以窥视到他诗风慢慢有沉郁之气,他感觉到世态炎凉,常常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的抑郁之感,在感情上,表现他的愤慨和苦闷,如《一世歌》写出无论你当年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到了命运的中转站都会“落得自家头白早”。
诗人潇洒风流、坦率认真的个性也凝聚在感怀诗中,他的《感怀》概括了他以醉人自乐,以闲人自慰,以闲人自许,有一种追求狂放和豁达之情。
唐寅的诗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其其文人气质的熏陶,而其文人气质却受吴中士子影响颇大,吴中士子那种恃才傲物、自视清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不容俗物的气质深植于唐寅诗中,使其诗风有着天然的坦率与耿直。但中期,受政治与生活的双重打击下,诗风有部分转向沉郁之风,这只是思想在做作祟,他的诗歌风格却一直保持着大胆表露的特点,一方面是受李白和苏轼影响,一方面是他自身所具有的气质所决定的。
三、唐寅文人气质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唐寅的文人气质是多元的,有着李白的自负狂放,有着苏轼的豪放直率,有着阮籍的怪诞不羁,他对后世文人是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他特立独行的个性风格对三袁的“性灵”是有着积淀作用的,从《枯木竹石》的“好”中可以看出袁宏道对其气质的肯定,他的个性张扬、恣情纵性、狂妄不羁给予了袁宏道一定的影响。对清代的文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纳兰性德的抒写性情的诗歌。唐寅文人气质所抒写的创作风格对于后世诗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现当代文人气质的继承与缺失
现当代文人中不乏有鄙视世俗,游走于天地边际的文人,敢大声疾呼天下之不平,如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人,他们的文学中显现出一种狂妄不羁、自视清高和不同俗世的气质,不为现实与欲望所累。文人的骨子里都有建功立业的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而归,大多不像陶渊明等魏晋文人一般“隐”于世,寻找另一种精神家园,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跟以唐寅为代表的吴中士子的思想一样。而现当代文人趋于平民化的创作,也继承了唐寅平民化之气所感染,
而事情往往是有两面的,文人气质在现如今已经有消逝的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文人更趋向于功力,去迎合时局,出现了所谓的“士大夫”之气。当下,“文人气质”缺失,正是源于“士大夫”精神,背后隐藏着知识分子的心态的转变,他们更倾向于名利,而不是真正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现在的文人或多或少弥漫着一种腐化之气,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条件,没有了文人所持有的傲岸与不羁,有的只是平静和无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肩负起重铸并巩固文人气质的责任,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古代文人淡泊名利的气节,重拾文人之气之精华。抒写自己的真性情与性灵,回归文学的本原。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北京:高等出版社 第3页
[2] 何春根,论元末明初吴中诗风的形成及演变[J].九江学院学报,2005,(4)
[3]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薛允璜,唐伯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