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线”为伍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线条为载体的意象线描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性。作为绘画、设计造型的基本手段,在二维平面上通过线条的交织并置可以抒发作者的艺术感受。通过对意象线描作为设计语言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对意象线描的理解以及作画时的体会。
  关键词:意象线描;设计语言;个人感悟
  线,人类最为亲近、最为直观的符号,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造型艺术始终。它是最为简洁方便、实用、使用最广的造型元素,是绘画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线能反映作者思想感情和情绪变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构成意象线描的最根本的载体。
  一、意象线描的概念
  “意象”一词,顾名思义“意中之象”,是物体表象渗透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意中之象”。意象线描是在以线为造型基础之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白描的绘制方式。在绘画中强调意象造型,对物象进行分解重构、联想臆造等设计方法来表现作者内心对物象的感受。它不会受到物象外形的严格约束,更多地是再现作者意念中的物象,因此,画面组织形式更为自由。但是它又不是随意描写物象,这种意象线描除了具有传统的白描功底之外,更强调的是设计意识,是传统线描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和升华。
  二、意象线描的设计语言
  说到意象线描,自然要有线条,自然要用线造型。因此,意象线描中的线条还不能随意乱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意象线描的初期,应深入传统、理解古人的线条,临摹古人的线描作品,才能在此基础上描写出更为生动的意象线描。这就是六朝谢赫说的“骨法用笔、转移默写,才能气韵生动”。
  (一)意象线描的现代造型意识
  虽然线是意象线描最根本的元素,但它会借助一定的造型通过艺术对比关系呈现在画面上,而这种造型方法和传统的物象造型有着本质的区别。意象线描的造型意识重在表现线描的意象化,重在表现人的主观意识和精神世界。强调客观的“形”要随画家的“意”而变化,以达到一种形、神、意高度融合的意象境界。
  这种现代造型意识一共具有四个主要的特征。首先、记忆性。意象线描不再是写实性线描那样对自然对象的描摹,而是注重视觉记忆的“意象”表达。作者笔下的意象造型,主要来自于个人的人生阅历和心路旅程的记忆。这里可能有儿时的梦想、童年的生活缩影、也可以有人生路途中的感怀,等等。将脑海中的记忆表象进行取舍改造,用线的语言重新诠释和表达。其次,随想性。意象线描的随想性最能释放创作者的感情。一切的表现没有了从前的约束,可以自由进行,天马行空、畅所欲言。可以像写文章一样,手握画笔,将自己的思绪、情感书写在画纸上,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让创作灵感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游荡,冲破理性经验的制约,不仅画眼睛所见的、头脑所想的,还可以画梦中所念的。大胆联想和想象,使意象线描的造型过程随心所欲地展示自我心灵轨迹的过程。第三,概括性。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照搬自然对象,都需要对其进行简化概括。意象线描尤其做到了这一点,因为用线描绘本身就是一种对物象的结构造型的高度概括。意象线描把握住了简洁、概括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较强的视觉效果。最后,抽象性。抽象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抽象,既真实又不真实。一切仿佛是在自己的遐想和编造当中。用抽象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心灵深处抽象的真实,较好地表达了创作者的内心诉求。
  (二)意象线描的设计构成意识
  意象线描作为设计语言,“设计”是第一要务。绘画不是照搬客观对象,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需要融入作者的思维和想法。当我们用线表现复杂物体时,需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概括取舍、变形加工,甚至重新设计构成。在意象线描中,物象形体的可视性,包括物象的解体与重构,都需要按照作者的审美需求进行更改变化。
  在绘制意象线描作品时,不管是再现自然对象,还是画头脑中想象的、记忆的。对于线条的组织方式都需要尽可能地符合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只有经过系统化的组织,将作者内在的、潜意识的形与意完美融合,才能让作品具有美感,富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三)意象线描的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也可以说是主观意识。画好意象线描就必须要增强个人的主观表现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难。的确,“画画容易,画好画难”,难在没有特点,没有内涵,没有艺术个性。一个画家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需来源于那方水土几十年的浇灌,才能对民族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来源于后天的辛苦努力,才能对现代思潮有更好地把握。只有这样不断强化自我,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像毕加索、梵高、克里姆特等大师,都是在博览众长的同时,保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
  在意象线描中,线条不是对象的外轮廓线,而是作者的意中之线。这种意象的表达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线条跟随画家的心灵轨迹而流动,按照画家的审美需求而展开,观者可以从画面中看到画家别具一格的个性风采。因此,画好一幅线描作品,不仅靠扎实的造型能力,还要靠敏锐的思维能力,从客观对象的深入描绘中走出来,在博览众长的同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艺术个性,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线描之路。
  三、画意象线描时的个人感悟
  我喜欢画意象线描,喜欢拿着画笔随性地在纸上表达心情的感觉,喜欢线条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排列来形成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喜欢信手涂鸦的点画之间,传递出主观的真切感受。通过笔与纸的瞬间接触,有意无意地控制手上的速度和力度,使线条随着我的思维变化,勾画出属于自己的“意象空间”。在材料选用上,意象线描不受材料限制,除了使用毛笔和宣纸表现对象外,也可以用钢笔、中性笔、卡纸、牛皮纸,等等。在主题表达上,不是单纯地再现对象,而是需要艺术家通过思考,将繁杂的客观世界利用变形夸张、联想臆造的思维方式进行表现,以求达到满足作者主观感情的需要。所以我喜欢在意象线描的创作中,将复杂的内容融化在点、线、面的有序穿插中,以一种装饰的面貌揉进一些抽象的或似与不似之间的感受。   我有感于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喜欢将生活的点滴融入我的画面中。有人说:作品是画家心灵的寄托。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意象线描的作画过程就犹如自己心灵的一次远足,无拘无束。线与线之间穿插的灵动感,笔墨的粗细虚实变化营造出的黑白灰效果以及画面构图的随意性,都让我乐在其中,线条带领我缓缓驶向那理想的彼岸。然而,喜欢画是一回事,有
  自己独特风采、经得起社会考验才是最好的。一个画家必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保持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而我还处在摸索的道路上。像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曹仲达的“曹衣出水”之所以传神、流传至今,是因为其画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十八描”中的“铁线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高古游丝描”等也多是线条形象化地组合。李公麟、任伯年、陈洪绶都是线描的高手,他们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之上也另辟新径,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这些先辈们成功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要想进入意象线描的“自由王国”谈何容易?我想这必须要做到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步,做到心、眼、手同步,经过无数次地线描训练才能达到。而且想画好意象线描一定要从对客观对象的深入描绘中走出来,从传统的线描技法中走出来,结合当今的环境,重新审视发展当今的“线”。意象线描的变化多姿多彩,已经不只是勾勒对象的轮廓线,它也包括内部起伏交汇的结构线、表达情绪情感的表情线。表现风格也不只是单一的白描,还包括写意的、抽象的、装饰的、变形的等多样化的线描。同时,意象线描有别于黑白构成、图案和黑白装饰画等平面的表现形式,更多提倡对立体元素的认识,利用梦幻、臆造等思维方式打破事物原始的固有形态,在画面中有故事情节性,可以真实也可以编造,但都需要有设计构成意识。在形式美构成法则下系统化地组织线条,必须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变形加工、概括取舍,甚至重新设计构成来表达抽象性的设计构想。
  四、结语
  线描的造型性和形式美规律需要我们去总结、探索和创造。在当今大众文化流行的图像时代,网络信息、电子虚拟图象等高速发展,意象线描无疑是最便捷、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有着极其广泛地运用领域和群众基础。如: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中经常可以见到意象线描的身影。与此同时,意象线描的传播不会受到国界、民族、信仰的限制,这为意象线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金瑞, 王鸿雁. 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靖明.从意象线描到平面设计[M].成都: 四川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燕,硕士, 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如果你愿意用“点派”或者“印象主义者”来称呼他们的话,同样可以这样来称呼“分色主义”。分色主义起源于法国,虽然是一支人数少且时间短的流派,但在当时乃至现在对整个欧洲的艺术界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停地受到质疑,但是新印象主义领袖修拉和继承者西涅克始终坚持并做出有力的回应。  关键词:点派;分色主义;科学;色彩;情感  如果你愿意用“点派”或者“印象主义者”
期刊
摘 要:20世纪,中国画出现了大变革,泼墨泼彩艺术为这一变革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张大千是泼墨泼彩画的先驱人物,其巅峰时期的作品《琼峰雪拥》,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画面意境、气度都令人叹为观止,具有重大的美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泼墨泼彩;革新;审美;  一、 墨与彩交融产生的审美品格  中国山水画自起源就泾渭分明,“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艺术形式,成为区分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标准之一,即重
期刊
作者简介:  王瑜,201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取决于画面所体现的意境,而作为艺术评价标准之一,意境也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精髓。对于意境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的发展历史、具体表现及其在中国现代绘画中的转变,有必要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中国传统绘画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工笔花鸟画  作为美学探讨的专有名词,意境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中,并以是否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来评价作品艺术价
期刊
摘要:图像学一词由图像志发展而来,它用来研究绘画的主题、意义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图像学最早是由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学者马莱提出,但最有影响力的却是由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它不仅适用于研究西方绘画,而且对于中国绘画也同样适用。从图像学角度出发,以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来分析周昉《挥扇仕女图》中所蕴藏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图像志;图像学;潘诺夫斯基;挥扇仕女图  
期刊
摘 要:赵无极的抽象画,是战后欧洲画坛探险热潮高涨,多元绘画群雄并起、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精神内核和西方艺术的表达技巧,将儒家的诗意、灵感,禅宗的意境、气韵,道家纯粹的精神内省和灵魂超脱与西方绘画强调自由和表达、注重色彩与力量的理念融汇贯通。父精母血,东西融合;诗意盎然,气象万千。这是赵无极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抽象;瑰丽;灵逸;大胆;自由  “梦中人,熟悉的脸孔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毕继民首创的“毕氏云烟”是将心中之景与自然之情完美的范例结合。中国人讲求以和为贵,注重阴阳调和,刚柔并济,崇尚自然,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塑造了中国人坚实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中国画家和中国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毕氏云烟;山水画;传统  毕继民,1961年9月出生,河北省大城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写意人
期刊
摘要:虽然儿童画中的性别差异普遍存在,但与年龄差异、城乡差异,相比性别差异的研究还呈现出粗砺的研究状态。笔者认为,无论是关联儿童画作品内容的题材选择或中心意象的形成,还是关联作品形式的色彩运用或构成方式,甚至关联培养审美力的核心要素——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实,无论是美术取向的儿童美术教育还是教育取向的儿童美术教育,性别差异的研究都具有极强地现实意义,它也将在忽视“因性施教
期刊
摘 要:八大山人为明末清初四画僧之冠,其特殊的身世,特殊的才情,特殊的阅历,造就了八大特殊的人格魅力与特殊的艺术境界。八大山人一生中曾多次画“双栖图”,此件《双栖图》对屏便是八大还俗期间所作。画家着墨简淡,画中的形象孤高奇崛,意境格局中处处可见其将物象高度人格化,对自身命运沉浮的宣泄。八大山人画以淡泊雅静出人意外,非入禅合道者莫能为。其简远淡真,禅味盎然的艺术趣味也自成一格,明清乃至近现代的文人花
期刊
摘 要:谢景兰的抽象画,将庄子美学的悠然潇洒、天然淡泊境界与西方油画注重颜色和个性的表达方式自然融合。同时,将个人艺术修养中深厚的音乐、舞蹈、文学功底,渗透到绘画中,使画面呈现出波澜壮阔的韵律感。格调优美、节奏张驰、诗意盎然,而又浑然天成。作品激情四射、灵气逼人、云蒸霞蔚,这是谢景兰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抽象;清丽;灵动;澄澈;氤氲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