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azzzzzzzzz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力量,而教师的教育理念则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倘若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的确,回顾10年来新课改的经验,我们发现新课改推行的效果和教师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和所带硕士研究生在2009年间以“县镇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状况研究”为课题,对豫北某县新课改状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其结果可资说明。
  
  一、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400份,对样本教师数量较少的学校采取整体抽样,样本教师数量较多的学校采用随机抽样,最后,回收问卷287份,其中无效问卷39份,有效问卷248份。第二个阶段是访谈调查,到学校对老师、学生进行实地访谈。通过两个月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新课程“关心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关心发展阶段”调查,注重了解教师对课程变革的关注程度,在调查时我们主要运用了开放性问卷,以“现在您还关心新课程改革中其他什么事情”为题。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4%的教师对于新课改的关注还处于初级阶段——自我关注阶段(包括意识、信息、个人化),这意味着他们还没有真正实施新课程,或仅仅是刚开始接触;14%的教师处于任务关注阶段(操作阶段),关注这一阶段的教师大部分实施新课程已有一两年;22%的教师到了影响关注阶段(包括结果、合作、重新聚焦),这一阶段的教师实施新课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开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新课程“变革实施水平”存在的问题
  “变革实施水平”调查注重考查变革者的行为,了解其在具体的变革中是怎样做的。调查中,我们专门设计一道问题“我实施新课改的程度”,对应五个层次:未选择、未实施、刚开始实施、熟练、较熟练和非常熟练,要求被调查者对自己新课程实施程度作出自我认识和评价。调查的结果显示,0.8%的教师未选择实施新课程,63.7%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熟练或较为熟练地实施新课程,2%的教师认为自己实施非常熟练。但仍有83位教师称自己没有实施或刚开始实施,占调查总人数的33.5%。
  (三)新课程学科综合实施状况存在的问题
  这次调查,我们挑选了8位教师专门了解新课程综合实施状况。通过访谈了解到,多数教师已经有实施新课程的意识,也存在同科目间教师的合作,但跨学科间的合作几乎没有,综合课程的进展依旧缓慢。
  (四)新课程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对新课程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访谈调查的。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持有偏见,甚至有一种敌对态度,认为新课程改革是“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夸夸其谈”,是“不让人消停”。
  当问到一些教师新课程實施如何时,不少回答是“还那样”“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喊喊口号而已” 。
  当问到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什么或关注新课程哪方面的信息时,老师们大都显得十分茫然:“说不好,比较模糊。”“可能就是让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吧。”
  综合上述调查,可以看到新课程自实验到推广至今已经10年了,但仍有相当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教育理念滞后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个人的层面,教师是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否则便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是落后于新课程要求的,如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关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对“变革实施水平”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有相当一部分称自己没有实施或刚开始实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教师们没有在观念上认同新课程。下列教师的说法可见一斑:
  教师1:我都不明白新课改到底是什么?改了些什么?又新在哪里?改来改去,还不是得学校多找题,学生多做题,教师多讲题吗?我教中学那么多年了,中学要的是升学率,我才不会关心什么改不改的,只要学生考得好,就是我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大量做练习,重复过来重复过去,这也是教法,叫重复训练,加强训练!
  教师2:现在老师都绣十字绣……谁有空管课程改革呀,校长还不管哩。唉,反正现在是越干越没劲。
  ……
  调查访问时类似这样的说法有很多。教师不关心、不认同、不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就无法扎根于课堂实践,这就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那么,教师的教育理念为什么滞后,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关键在于针对教师的新课改培训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够,缺乏教师理念改造教育。可以说,教师培训欠缺是阻碍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根源所在。
  教育部从新课程开始实施之际,就一直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课程的变革,并颁布了多项相应的法规,但效果却不遂人意。在调查中发现,新课程培训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不少只是走走过场或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请看下面被访谈教师的说法:
  教师1:我参加过好几次新课程培训,只有一次收获很大,培训效果很好。那次学校就我们两三个人去,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讲的,数学教材也是他们编的。培训后,我对新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编以及应该如何教。虽然现在我忘记了当时的具体内容,但那种“美妙”的感觉却难以忘怀。可惜,这样的感觉就有那么一次。以后都是县里组织的培训,就是给通一下教材。
  教师2:培训的次数很少,而且没有较深的知识性,有些走形式。也不能说没有作用,但作用很小。培训中老师和学员大都是敷衍了事;方式也不灵活,就像其他的成人培训一样。总而言之,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领导不重视。
  教师3:我参加过好几次培训,要求挺严格,说不去培训就不让上岗;但去培训又太浪费时间了。记得有一次,到那里以后,给发了些书,上课时抽一个人上去读读。具体读的什么我看老师们都不怎么知道,大部分老师都在下面聊天,没几个人听课。反正参加了几次都没有什么新意,所以老师们也都不想参加培训,一提培训就怨声载道的——想学的东西没人教,光去听听有什么意思!
  教师4:我参加的培训很多,也出去培训了几次。我们小学科不像语文、数学,出去培训还得轮着去。外面培训的内容含量和教师水平确实比咱们这儿强,不一个档次。而其他学科的老师就是在外面听听,回来传达传达,他就像一个筛子,已经过滤了一遍,有好多有用的知识已经给滤掉了。而且他知识融会贯通的水平也不如国家级和省级的专家。人家有高度、有理论,而到咱们这儿就是鹦鹉学舌。
  教师5:我是我们学校的语文学科骨干,只要有培训我就去。我深信每次都会有收获的,关键是你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培训,你是如何经历这一过程的,收获有大有小。既然去了,就努力让自己有所收获,一点小启发也行。培训也需要做通老师们的思想工作,其实不是老师们不想学习,追求上进的老师还是占多数的,主要是咱们这儿的培训质量太低,老师们认为不实用、收获不大,就不想参加。
  以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持前四种观点的教师占大多数,我们访谈的十几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持第五种观点。这表明目前的教师新课程培训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观念、制度上均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种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于教师观念转变来说,可能起不到什么实质上的作用。这也正是造成新课程实施缓慢的关键所在。
  
  三、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广大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转变认识,不能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就很难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更新理念,以适应新课程下新型教师角色的需要。
  (一)积极创设教师转变观念的条件
  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学习场所,鼓励教师参与到学习中来,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心得体会,以此来丰富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在学习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看教育理论书籍、听课、研讨交流、承担研究课题等,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其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要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转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能够引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某种特定的环境气氛能够使人受到感染,易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事物。
  转变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要逐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他原来的态度立场,然后再估计一下他的态度立场与所要转变的态度目标的差距是否过于悬殊,若差距过大,反而会发生反作用。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则人们比较容易接受。
  (二)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要真正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必须发挥培训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培训部门在开设培训课程时,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接受培训的教师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讲课的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培训师资要优秀,尽量聘请专业水平高而又善于教学的专家承担培训工作。培训前,要做好教师的动员工作和思想工作,使他们在培训前就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必要性,激起兴趣。在培训方式上,要使用那些能启发教师的方式或与新课程合拍的教学方式,让老师自己感受到新教法的魅力,体验新教法的精要。
  另外,要注意建设社会化的培训辅助系统,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培训不能仅仅依赖于培训机构的单打独斗,而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促进教师教育系统与卫星电视网、因特网的相互融通和信息集成,建设社会化的培训辅助系统或支援系统,从而筑起一个高效的培训网络,有效地开发和扩大优质共享教师教育资源。
  (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状况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恰当的关爱,备受工作压力折磨的教师更无法关注教育事业的革新。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也不断提出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教师心理状况的建议,例如:社会方面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提高教師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等。
  (四)教师要学会学习
  创造观念转变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些都是激励教师进步、促其转变观念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要发挥实质作用,必须有教师内在因素的配合。所以,教师在主观上一定要积极进取,学会学习。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学习自己任教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潮流,了解我国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了解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促进。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总的来说,教师观念转变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石和保证,而教师培训、教师学习又是促使教师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认真、扎实地进行教师教育,带动教师理念转变,以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不断深化。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2月17日、18日.我省相继召开了2009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重点部署了2009年的工作。据记者了解.2009年.我省基础教育领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这是由生物学的发展和本身的科学规律所决定的。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教育,二是思想教育,三是基本技能教育。其中基本技能教育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更具体地说体现在课堂演示、学生实验、实际操作、采集培养、课外观察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之中,这都可称为实验课。  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呢?    一、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从史料文物、方言俗语、作家作品统一性到山川地域灵气等几个方面都可以帮助研究者确认《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
编者按:  在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使部分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并带动全体教师逐步发展成为优秀的教师群体。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进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促进研究”,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热点问题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对当前我国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
王栋主张知所养,安静不外逐求,要求人们做到安静养阳,淡视人欲,泰然养心,少忧戚,多坦荡。王栋主张对人欲有所节,重视"节欲"与"引欲",谨防恶欲横流。王栋强调不懈怠,主张敬慎诚意
2004年.我校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为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实现“有效学习。有效工作,精致生活”的目标。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我校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培训是前提。有
作者简介:一个痴迷于小孩子的大孩子,一直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纵、横、深三向立体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基于学生主体的教育模式。出版专著《守候阳光》。      梦想班级教育操作系统,是在我带“梦想班”时所整理的班级教育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贯穿了整个梦想班的教育计划和过程,体现了教育的效能。    我的梦想班介绍    一、梦想班的由来  为了引导全班学生赴一个共同的梦想,在征求了孩子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理论基础,选取1998~2012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农业人均GDP代表经济增长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和在人文科学、人文氛围熏陶下建立的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收获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通过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情感智慧的提升。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让学生拥有一双能看透浮华的慧眼、一颗在世事沉浮中保持安静的心、一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参与
这是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王立华老师写下的美丽诗句,诗的标题是《美丽的中国岗位》。这是一位满怀诗意的班主任献给全国450万同行的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像王老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