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寻欢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冷面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林清玄
  
  记得两年前,一入冬就飘起一场大雪,满天翻卷的雪花落在行人的脚下,瞬间晶莹的一片一片葬身在泥泞中,了无痕迹。生平第一次,我的心感觉很疼,对这剔透的冰雪心生眷顾,决定把它储存起来。储雪是很有讲究的,稍不留意,雪水就会腐败,于是依照古方,收第二遍雪,坛装,封严,深埋。今年突然想起此事,推掉了琐事,备齐炭炉、紫砂、精制的小木炭,就为了品尝这陈年雪。小壶中的水汩汩地冒出蒸汽,一间斗室被氤氲的清味充溢着,取水浅酌,这一饮,立刻明白了为何古人情愿在忙碌的浮生中偷闲半日。回忆采雪、贮藏、清饮的过程,渐浓的感激之心回荡在胸间。突然觉得当初对雪花的怜悯是多么肤浅的情感,我该感激这雪才对,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泽,是雪的抚慰,让庸庸碌碌为生活而奔忙着的我此刻分外清明。我为曾经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经年累月而羞愧,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和一颗明澈如水的心,去领悟这个世界一枝一叶的美好因缘。永明禅师写过这样一首诗:“云散长空雨过,雪消寒谷春生。但觉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不正是这样吗?身心沐浴在洁净与空灵之中,就会由外而内地浸润人的灵魂,这样的生命才是鲜活的。
  现在的我们很忙,忙到席不暇暖。不是清欢无觅处,而是大家早已经无心寻欢。我在想,不清闲的人哪里会有心思偶尔感觉一下这个与自己一同呼吸的世界呢?闲情逸致对现代人而言算是一种奢侈品了,明星要比人气,成功者要比成就,就连普通人也要比一比生活质量,大家都想歇歇脚,可谁也难以停顿下来。财富和功名是种强大的向心力,无论谁都很难抗拒。不久前看到某些蹿红的网络小说家,每天至少要写出八千至一万字,一部书就是洋洋几百万字,可谓高产,可看完网民们的评价我有些黯然,他们说这样的网络小说是不会再读第二遍的。高产与速朽联姻后,文字只剩下可怜的娱乐媚骨,魅力何在呢?为了人生种种,人们在商场中搏命,在空虚中烧钱,在病床上呻吟,待幡然醒悟时,却早已积重难返……
  爱因斯坦说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是精神上的发展与完善。我想,无论是漫步云端的遐想还是煮雪听禅的清欢,归结起来都应该是对心灵的呵护吧。古人正月观灯,三月踏青,六月晒伏,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悠闲的脚步踏遍不老的青山,因而不难浸润出一颗纯净优美的心。生活在当下,我依然念旧,珍爱古人的玉壶冰心,涵咏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篇章,期盼着,静候着……
   (编辑 仕居)
其他文献
上初中时,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和剧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片尾曲中的几句歌词却在我的内心扎了根。“既然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我,就应该有一首属于我的歌。不管别人,不管别人说什么,我的歌依然属于我。”人生路上,每前进一步,我都在想:此时我该给谁唱一首什么歌?唱给谁听,是唱给别人还是唱给我。  在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女子怀孕几个月后,会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到周围一片静寥的旷野,他们一起虔诚地祈祷,希望天神能赐予腹
浏览雪泥先生的博客,看到他书写的“心无累”三个字,并附有“心无累,此境余心向往之……”深有同感。和朋友相聚,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大概就是“累,太累了”。真的有那么累吗?为什么这么累?  我们的“累”,指的大都是心累,而不是简单的体力的累。其实,真正干体力活的人并不见得累。我认识不少建筑工人、装卸工,和他们一起吃饭喝酒,我觉得他们都很开心,一点都不累。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干活、吃饭、把挣的钱带回家或者寄回
美国的康涅狄格州有一名律师叫凯恩,在一个周末,他同妻子一起驾车去长岛看望自己年迈的姑妈和另外几家亲戚。  年迈的姑妈,丈夫也已经去世多年,又没有儿女,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访了,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一栋大房子里打发着岁月。他们到了姑妈家以后,姑妈喜出望外,很高兴自己娘家的侄子还能够记挂着她这个孤老太太。她非常兴奋地询问凯恩的家庭和孩子,询问凯恩的工作,询问凯恩妻子的情况。凯恩认真地回答着姑妈的每一个提问,面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一座山中的寺院里住着一位禅师。一天晚上,他正在打坐的时候,一个小偷进来了。小偷看到禅师一动不动地坐禅,好像沉沉入睡,心里不由窃喜。他慢慢地摸到菩萨像的前面,从供桌上拿了钱,正要转身溜走,猛然听到禅师一声断喝:“站住!”小偷吓了一大跳,准备伺机而动。只听禅师说:“你刚才拿了佛祖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要走了吗?”小偷赶紧向佛祖鞠躬道谢。不久,这个小偷在别处作案时被警察逮个正着,招供说自
七天当中休息两天,这真是改革带来的福。怎样度过快乐的双休日,经过一段休闲实践,我总结出让我快乐的方法——  第一法:用知识给大脑充充电。我喜欢书,也买了不少书,可以前没有时间顾及。利用双休日,把这些装在箱箱柜柜的书翻腾出来,随兴趣去读。中国古典小说、外国名著、历史、哲学……从容地浏览自己的藏书。有了时间保障,书读得就精细了,书海竟有那么多我不曾知道的新奇,有时兴致所至,干脆提笔满纸涂鸦,使所思所想
一个初中毕业的泥瓦工会有出息吗?让他来告诉你吧。  由于家境贫困,他初中毕业就回家种地,后来当上了一名泥瓦工。能吃苦,是他成功的基础。他所在的建筑公司经常有出国务工的机会。一次去坦桑尼亚承建水坝工程,很多人觉得太苦,都不愿意去,然而,他觉得到国外做泥瓦工能学到许多新鲜东西,就主动请缨,并获得了批准。那儿真的很落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一到那儿,年轻的他就成了“师傅”。吃的苦就不说了,正是这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云:奇文须得江山助。因而,一介文人,要想有大成就,写出好作品,平生一定要去这几个地方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神交古人。  去严子陵钓台,可借一点清高气。严先生不慕富贵,不媚皇权,甘于清贫,清白自居,垂钓富春江,终老山林,可谓高风亮节。来到这里,流连钓台,极目远舒,饮客星山清泉,拜严子陵祠堂,吟诵范仲淹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经此耳濡目染,
一提到文人,许多人会脱口而出“文人相轻”。我不以为然,我的见解是只有没有风度和内涵的所谓文化人才会相轻。“文人相轻”,从个人讲,是一种自信不足,自负有余的狭隘;从多方讲,是互不欣赏、坐井观天的自大。  从古至今,既有文人相轻的范例,也有文人相亲的佳话。但在历史的典故、轶事、传闻中,人们基本的印象是文人之间相互倾轧,窝里斗,文人之间手足般亲近的例子不是很多。文人相轻是艺术的暗毒,是文化生态中个人主义
我见到一个艺术家用四叶苜蓿草来做书签和其他一些有创意的物品。当我问她如何找到那些美丽的四叶苜蓿草时,她说:“我只是运气好,上次我去野外,一下子找到了150棵四叶苜蓿草。”  “太奇妙了。”我说,“你花了多长时间?”  “大概15分钟。”她回答。  我很惊讶。如果你们去找四叶苜蓿草,15分钟内找到一两棵都不错了。她竟能找到15棵,你有她那么幸运吗?  其实,找四叶苜蓿草跟运气没有多大关系,跟信念、期
小时候,我常跟着叔公到地里去干活。叔公扛着锄头,到地里去清垄,我背着草筐,跟在叔公的背后,捡拾叔公清除下来的杂草。  五月的天,已很有些热。无遮无拦的天空下,火辣辣的太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天已有很多日没有下雨了,地里旱得很,还没长到我小腿弯高的玉米苗,全都晒得蔫蔫的,有些叶子都打起了卷。即使这样,叔公清垄还很仔细,他不仅把秧苗周围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在每棵秧苗周围深深地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