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生病后第一个念头是该吃什么药治疗。在药物中,抗菌药的应用最频繁,出问题也最多,带来的危害也最大。如果大家能按抗菌药的功用特点,规则用药,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规则供读者参照应用。
首剂加倍
抗菌药的作用对象是细菌,如果开始剂量按常规剂量给药,由于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排泄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常不能使药物在体内及时达到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浓度,所以首剂应加倍,即第一次服药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2倍,第二、三剂降为常规剂量,这样就可以使体内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有效浓度,直到杀灭致病菌。以四环素片为例,如果每次用0.5克,一天服药4次,则需30~40小时才能达到抑菌浓度;若将第一次剂量改为1.0克,则1~2小时就可起效。另一方面,如果抗菌药首次不加倍,体内的药物浓度短时间内不能杀灭或抑制致病菌,就很可能促使致病菌产生耐药菌株,这时即使增加药物浓度也不能达到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目的。
不过,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应按医生处方剂量服用,与一般病人有所区别。
严格“守时”
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当药物达到所需的浓度时,其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此后用药不“守时”,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太长或太短,就可引起体内药物浓度的波动,结果不仅不能杀灭或抑制致病菌,延误治疗,也容易产生耐药菌株,造成浪费。
抗菌药常有以下几种用药规则:用药时间为“qid”(每日4次),应每间隔6小时服药一次,绝对不可以早、中、晚加睡前一次用药;“tid”(每日3 次)应每间隔8小时用药一次,早、中、晚三次用药法也不对;有些病人,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处方中规定每4小时一次,一样也要严格按时用药。
全程用药
抗菌药要达到杀灭或抑制人体致病菌的作用,需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在医学上称之为“疗程”。抗菌药的疗程是在安全性、有效性的指导原则下设计的。一般抗菌药的疗程为7~10天,有些病人用药2~3天就因症状缓解、自我感觉良好而擅自停药,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症状消失并不等于致病菌被全部杀灭,被抑制的致病菌没有“死亡”,有可能死灰复燃,再次接受治疗,用药剂量要加大,费时更长。而且,致病菌可能对原有药物产生耐药性,迫使医生换用其他抗菌药物,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多次反复后可能产生耐药菌株,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严重局面。
首剂加倍
抗菌药的作用对象是细菌,如果开始剂量按常规剂量给药,由于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排泄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常不能使药物在体内及时达到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浓度,所以首剂应加倍,即第一次服药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2倍,第二、三剂降为常规剂量,这样就可以使体内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有效浓度,直到杀灭致病菌。以四环素片为例,如果每次用0.5克,一天服药4次,则需30~40小时才能达到抑菌浓度;若将第一次剂量改为1.0克,则1~2小时就可起效。另一方面,如果抗菌药首次不加倍,体内的药物浓度短时间内不能杀灭或抑制致病菌,就很可能促使致病菌产生耐药菌株,这时即使增加药物浓度也不能达到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目的。
不过,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应按医生处方剂量服用,与一般病人有所区别。
严格“守时”
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当药物达到所需的浓度时,其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此后用药不“守时”,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太长或太短,就可引起体内药物浓度的波动,结果不仅不能杀灭或抑制致病菌,延误治疗,也容易产生耐药菌株,造成浪费。
抗菌药常有以下几种用药规则:用药时间为“qid”(每日4次),应每间隔6小时服药一次,绝对不可以早、中、晚加睡前一次用药;“tid”(每日3 次)应每间隔8小时用药一次,早、中、晚三次用药法也不对;有些病人,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处方中规定每4小时一次,一样也要严格按时用药。
全程用药
抗菌药要达到杀灭或抑制人体致病菌的作用,需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在医学上称之为“疗程”。抗菌药的疗程是在安全性、有效性的指导原则下设计的。一般抗菌药的疗程为7~10天,有些病人用药2~3天就因症状缓解、自我感觉良好而擅自停药,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症状消失并不等于致病菌被全部杀灭,被抑制的致病菌没有“死亡”,有可能死灰复燃,再次接受治疗,用药剂量要加大,费时更长。而且,致病菌可能对原有药物产生耐药性,迫使医生换用其他抗菌药物,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多次反复后可能产生耐药菌株,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严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