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动”利导? 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动”利导,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效果较好,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文章以让学生动起来为切入点,结合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从掌握数的概念、理解算理算法、建立空间观念、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方式,旨在说明因“动”利导的重要性,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空间观念;教学方式;高效课堂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进入正规学习的初始阶段,他们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阶段跨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虽然各种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是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未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他们具有好动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差等特点。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真的很久。笔者一直教小学高年段数学,在课堂上并未重点关注这方面,如今教一年级数学,发现侧重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个理想方式。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开课不到15分钟,学生有做小动作的,东倒西歪的,交头接耳的情况,学生无视所谓的课堂纪律,更可悲的是有时从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中看不到已掌握新知识的痕迹,分析作业就更不用说了。
  学生改不了,教师只能因势而为,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遵循这样的理念,笔者通过对一年级上册每节课备课、上课、反思、再尝试教学等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让学生动起来,掌握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中数的概念具有模型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实际情境和活动,通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基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等对数的概念进行构建,让学生理解。
  例如,“20以内数的组成”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学生理解和记忆1~20各数的组成,不仅可以更加了解数的概念,也可以为今后学习计算奠定基础。由于一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維,让他们死背每个数的组成,对他们来说相当困难。他们好动,笔者就在教学中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5以内数的组成”时,以4和5的组成为例。笔者先拿出4朵小花,让学生思考怎样分成2堆。考虑到有部分学生不会摆,笔者请一个学生上台板书3种分成,接着引导他们观察4分成1和3与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与相同。学生回答:“位置不同但意思相同。”然后,笔者让学生感悟到4的组成其实记住两种组成方法就可以。在教学“5的组成”时,笔者让学生拿出5根铅笔并动手分成两堆,然后询问学生:“有几种分法?”学生不一定能完成所有分法,但可以请分成四种的学生说出结果,同时板书5的四种分成。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只要记住“5可以由1和4组成”就可以想到“5可以由4和1组成”,类似地知道“5可以由2和3组成”,就能想到“5可以由3和2组成”。
  后来用同样的方法,笔者分别教学了“6、7、8的组成”,班里有更多学生能由摆出的一个组成想到另一个组成。后来教学“9至20以内数的组成”时,学生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逐渐悟出了数的组成规律,并且能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说出每个数的组成。通过这部分教学,笔者感受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印象,然后在联想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快乐地掌握要学习的内容。
  再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四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活动。每次活动的目标不同,逐层帮助学生自主建构“10个一与1个十的关系”:摆圆片,数一数, 帮助学生体验10;数小棒感受10个一与1个十的关系;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10的组成。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等缺点造成的缺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动起来,理解算理算法
  何为算理和算法?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化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中,最为提倡的方法无疑是凑十法。教学凑十法是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其中,较为突出的错误往往不在十位而在个位,因此,笔者在教学凑十法之后,针对少数学生计算经常出错的情况采用了观察手指与“凑十”相结合的方法,在枯燥的计算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教学计算“9+3”后,学生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已经理解了计算“9+3”的思路与方法。脱离实物,如何理解算法分解图?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一关键点,笔者启发引导他们将观察手指与绘制分解图相结合,体会算理算法。具体操作为:笔者引导他们在计算时把第一个加数记在脑子里,接着伸出3根手指,思考9和几(1)凑成10,从3根指中去掉1根手指,还剩2根,则9+3得1个10和2个1,所以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2 ,结果是12。这种观察手指与绘制分解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比利用实物学具教学更具有数学思维价值,同时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以后的计算中,不再出现个位乱写的情况,更不会出现数十个手指不够,脱掉袜子数脚趾头而闹笑话的情况。
  三、让学生动起来,建立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等。如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要提供多种素材,设计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方位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6岁儿童能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而“左右”相对前两对方位词稍难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方位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分别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左右方位,并以此为基础,学会正确判断所观察物体的左右位置,正确掌握“左右”的概念,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   2.图形的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作铺垫。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出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又让学生以两个同桌为小组相互闭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各种类型的物体,最后又让学生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圆柱和球的滚动不一样的原因;球最难搭的原因。这样组织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让学生动起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就信息加工而言,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讲是一组尚未达到目标状态的、有待加工处理的信息。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到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
  1.以生活经验为依托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一年级数学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题:12个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已经找到了1个小朋友,还有(  )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是11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脱离了实际生活去考虑这一题。笔者在课堂上让12个学生到讲台上来模拟这个捉迷藏情境,无须解释,很多学生就茅塞顿开了:还有1个找人的小朋友,因此只有11个小朋友藏起来,找到了1个,就还剩下10个没有被找到。笔者把数学题变成生动的场景,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学会了处理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以形象操作为依据
  一年级的学生之所以审题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能力比较薄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笔者经常为学生提供摆、画、折、剪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行发现、思索领悟、比较分析,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有这样两道思考题:“一排队伍,小明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4个人,请问,这排队伍一共有几人?”“一排队伍,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4个,请问,这排队伍一共有几人?”笔者让学生通过画图辨别这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在解答问题时,教师通过直观性强的图形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可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的天性我们不能抹杀,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因此,教师只能在数学教学中因势利导,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讲授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还给课堂增添了亮色和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陶雪鹤.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能力培养——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7):52-56.
  [2]沈 亚.巧用手势语言 提高课堂实效[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3):33-35.
  [3]潘 莺.巧用课堂体态语[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10):21-22.
  [4]颜寿春.由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看学生审题[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10).
  作者简介:王英英(1983— ),女,浙江玉环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概念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充分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高中物理教师通常对物理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很少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进行讨论,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物理概念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应以社會为学校,生产力与教育具有一致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实践极其重要。因此,教师应杜绝拔苗助长的做法,摒弃“暖棚式”教育,为学生打造自然成长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应做滋润花苞的春风,而不是催熟花苞的暖气。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理念;自然成长;“暖棚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面临高考这个重要的人生分界线,他们更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将来。学生通过缜密的未来职业计划,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发展。我国高中物理学科教育受到教學任务、知识储备、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学内容鲜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此,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物理教育中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要点设计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难点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理解知识。除此之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要
期刊
摘 要: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英语阅读及课堂教学的改进工作。其中,文本解读、阅读策略、文本意义与语言形式备受关注。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入手,结合阅读教学课例研究,解读如何将其落实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几何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自身的思维特点及几何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学习此内容时有一定的困难。“面积的含义”是一节几何概念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从原来的长度认识扩展到面积认识,使其数学思维也正式从一维走向二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教师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学生交流讨论法、读写结合法、对比阅读法等。在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应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例,探讨对比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对比教学法;新闻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
期刊
摘 要: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而绘本是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本文结合课堂实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绘本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夯实语文教学成果,从而延伸语文课堂教学,希望通过绘本阅读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整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绘本阅读;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思维是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思维本身是不可视的,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教师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思维转变成可视化内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读题画图、问题引导、深度对话及动手实践等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期刊
摘 要:“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留下的精神硕果“活教育”理论,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仍指导着我们的工作。陈老先生说过:“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实践证明,儿童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儿童主动探索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学习;“活教育”理论;方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