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富 自信搭建澳门“中葡平台”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陈景富先生,查理斯通(澳门)工程技术与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自小接受葡語教育,年轻有为的他通过奋力拼搏在回歸前考上澳门公务员並服務其中长达1 8年,其中9年更在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工作;後来,为了搭建澳门“中葡平台”,他退出公务员的舞台,转而进入商界,跑遍葡語國家,积累诸多经验,並為公司在莫桑比克和东帝汶開展投资業務,兴建社会保障房,发展新型材料建筑业,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他坚信,澳门作为促进中葡商贸合作的服务平台,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陈景富先生,土生土長的70後澳門人,从小接受葡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长大後,他又继续深造,考取了澳门公务员,在从政路上奋斗作为,为澳门政府出力貢獻;之後,他追随父亲的脚步,转型建筑业,辗转莫桑比克及東帝汶等各地,累积建筑及從商经验,努力搭建澳门“中葡平台”;他用心服务,肩负使命,哪怕再苦再累,始终相信中葡友谊的桥樑将愈发宽广,商机无限!
  感恩父亲打好葡语基础
  小时候,生於小家庭的陈景富,家境並不富裕,父母為了承担三个子女的学费,都需辛勤努力地工作,家庭负担相當重。而在澳葡时期,葡語優先的政策主導了社會的發展,作為兩个雙胞胎兒子及一个女兒的父亲的陳爸爸,意識到了掌握中葡雙語在澳門具有的優勢。為了孩子們的將來,就算是背負着澳門華人社會的世俗眼光,陳爸爸依旧將孩子們全部送到澳門的葡语学校接受教育。一次機缘巧合下,得到當時在官立葡文小學擔任校醫的宋玉生夫人(宋玉生为时任澳门立法会主席)的幫忙,孩子們都獲得入讀葡文小學的機會。就是這樣,命運安排陳景富先生走上了葡語之路。


  起初,小小年紀的他们因为文化差異,在学习葡萄牙语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现在回味那段历史,充满了中葡两地文化的较量,耐人寻味。”他说,“那时候,一个班上有90%的同学是葡萄牙人或澳門的土生葡人,大多出生於富裕家庭。而我和哥哥属於班房中小部分中国人群,语言不通,加上文化习俗各異,相处起来难免有摩擦,但毕竟都是小孩,不管是金頭髮或是我們黃皮膚的,只要踢一場球、抱一抱、握握手,大家就講平了,繼續去玩!大多時間我们在歡笑中度過。那也是一段很有价值的回忆,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与文化共生共融的传承。”对於陈景富先生而言,他既享受全葡语学校的教育系統,又掌握了第二语言——葡语。这一切都得感谢顶着压力把三个子女都送到葡语学校学习的父母,他感恩父亲的远见,感恩父亲承担生活重压、在工地上工作的辛苦。“小时候,有時我们會去爸爸的工地玩耍,记得有次去看爸爸,太阳当空,挥汗如雨,他被晒得黑黑的。也是在那样的时刻,爸爸常常叮嘱我们长大了绝不要幹建筑这行的工作。”因此,陈景富先生、哥哥和妹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很快便适应了全葡语的生活与学习。
  但要说到能真正的令陳景富先生融入葡人社群的,莫過於他中學時期的足球訓練:“中學時期,我、我哥哥和好朋友波仔熱愛足球,夢想要加入青少年球隊‘澳門賓菲加’,經過艱苦努力,終於獲‘澳門賓菲加’的錄取,我們三個成為球隊中仅有的三名華人球員。當時葡人年代,葡籍球員成了球隊的主力,我們初時都不獲重用,只當後備,甚至被部分隊友排斥,但我們都未有放棄,还互相免勵和鞭策自己,每天放學、週末和節假日都必加操訓練。最終,我們獲得主教練的認可,我成了球隊的正選守門員、我哥成了前锋兼隊長、波仔則成為後衛的必然正選。之後多年我們和球隊都獲得了多項錦標,而我們更成為葡萄牙人隊友們的好朋友,大家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我們學会了融入葡人社群,葡語和西方文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時我們亦教曉他們中國文化。這些點滴都為我日後在葡語环境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學毕业後,1995年底,陳景富正好趕上回歸前公務員開考的尾班車,走上了公務員的岗位。面对回歸時期,面對自己“不中不西”的背景、文化差異、时代问题让陈景富先生曾對生於那個时代的澳門人身份有點疑惑,内心也有过些许挣扎。但隨着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怀抱,陈景富先生的心也安定了下来。他在澳门又继续上夜校,半工半读下完成了大學課程,公职生涯一做就是18年,其中有9年是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常設秘書處輔助辦公室工作。這要感激他的人生伯樂之一——時任中葡論壇副秘書長的姍桃絲女士。
  棄政从建搭建澳门“中葡平台”
  於2014年初,陈景富先生有幸獲得其人生中的另一位伯樂——史力強先生的垂青,出任澳門查理斯通工程技術與顧問有限公司的副總裁。該公司的發展方針主要是利用澳門平台到葡語國家發展房產及其他大型項目,这令他這位澳門人可真真正正有機會到葡語國家發揮所長。加上太太和家人的大力支持,陳景富毅然结束了18年澳門公務員的職業生涯,“下海”到商界發展,接触到莫桑比克和東帝汶等葡語國家。
  這些年,陈景富先生常常往返於莫桑比克和东帝汶。令他记忆犹新的是2014年8月26日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经贸合作洽谈会”。“我公司跟莫桑比克政府住房发展基金签署了《奥林匹克村第二期房建项目》的合同。该协议的签署标誌着澳门企业在莫桑比克投资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陈景富先生回忆起来至今欢欣雀跃。
  作为首个在莫桑比克投资的项目,陈景富先生和公司團隊为确保项目质量和工期,95%的建材从中国进口到莫桑比克。此举除了为莫桑比克政府带来新型的建筑材料外,亦协助到当地政府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於当地聘用了几百名工人,並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竞爭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陈景富先生顿感商机无限。在他看来,非洲的资源很充裕,包括天然氣、焦煤、矿产、木材、海洋等资源,而這些國家亦急需中國的技術及經驗以協助其將經濟發展起來。這形成了優勢互補的條件,因为澳门在這方面正好可以發揮其400多年来獨有的中葡文化,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平台角色,促進中、葡的經貿與文化發展,參與“一帶一路”的发展计划。
  他更建议,澳門企業可以多考虑跟内地央企合作,利用澳門對葡語國家的認知、語言優勢、人际脈络等,結合内地央企的豐富資源、人才、技術及海外發展大型項目的寶貴經驗进行长期合作,逐步把项目落实。由於莫桑比克的金融体系比较薄弱,當地貨幣的匯率風險極高,因此他们十分依赖美元。基於此,陈景富先生则认为返回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是很可行的。尤其是莫桑比克的房产和建筑业发展空间大,潛力无限。


  还有一个葡語国家,亦是亞洲唯一的葡語國家——东帝汶,是陈景富先生的常去之地。历史上,澳门与东帝汶都曾被葡萄牙殖民统治,同屬一個總督管治,故澳門和東帝汶的歷史渊源相當悠久,澳门亦成为中国与东帝汶交往的一个重要桥樑。两地间关係密切,以前澳门的居民也會到东帝汶寻求发展。他说:“东帝汶对於澳门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东帝汶的天然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有石油、還有礦產、木材、海產等,而其充足的水資源及獨有的氣候,是發展農業的上佳條件,同時,三面環海的地理還境,零污染的海灘,更是發展旅遊業的極好條件。加上東帝汶在南部Suai马上要开辟新的区域,新的國際機場亦已落成,这里发展潛力巨大。而且在当地也有不少華資,已逐步形成华人生活圈,這亦有利内地及澳門企業到當地發展。”


  一直以来,陈景富先生和同事们不断摸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並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实践中创新。在莫桑比克和东帝汶,他们积极主动寻找纽带,把当地企业跟内地国有企业或是央企捆绑起来,相互补充,互惠共赢。他认为,央企的融资能力强,保障强;澳门民企本身有优势,应发挥语言优势,作为顾问,跟央企合作起来比较可行、轻鬆。可见,澳门作为促进中葡商贸合作的服务平台,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岁月不居,雁过留痕。作为澳门人,陈景富先生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为澳门的发展贡献力量。還記得2010年11月,當時還是公務員的他曾有幸參與了在澳門舉行的“第三屆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的核心工作,除能接待當年參會的葡語國家元首外,更有幸零距离地与当时到访澳門的温家宝总理进行交谈。温總理親切叮囑他要發揮好澳門的平台作用,这句話令他倍受鼓舞,亦奠定他日後要堅持走上中葡平台發展的道路。


  展望2019 信心满满
  入乡随俗,是一种尊重。陈景富先生在莫桑比克除開展業務外,工餘時間还喜愛踢足球,更曾加入過當地小村庄的球队,成為球隊的“外援”,也定期过去跟當地小孩們踢球,常常陶醉於队友们的友好情谊里。认识更多的朋友,亦是他的习惯和优势。
  他感恩生命中的每次遇见。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总有伯乐出现在他的人生中。他有相亲相爱的家人,有双胞胎哥哥的陪伴,有妹妹的尊敬,有在那9年当中引导他走向更高层面的“阿姐”姍桃絲女士,还有他那亦师亦友的老闆史力強先生,所以即使受苦受累,他也不离不棄。同时,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伯乐。


  在這,陳景富先生也藉本杂誌平台感謝多年來對他不離不棄的太太以及寶貝女兒,他常因工作原因而不在家,感謝她們的體諒和包容。
  不仅如此,他对祖国历史文化也饱含深情。見到习主席對澳門特區的關懷,他深受感动,一生努力,皆为共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说语言、文化、政策等差異是企业走出去的障碍,但陈景富先生卻为澳门的平台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並始终坚持毫不鬆懈。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澳门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而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行,香港与澳门之间的车程也缩短了许多。澳门商机无限,也应该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加强合作。
  总结过去的经验,陈景富先生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我相信明天会更好!无论是一个月之前的你,还是现在的你,只要勇往直前,没有什麽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江慧心小姐,唯听澳门听觉与言语中心有限公司董事。该中心提供听力测验、助听器验配、耳模及耳塞、听力辅具、无线调频系统、听力仪器等专业服务与设备。同时,她还担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妇女委员会成员、澳门健康协会理事长等公职。  本着父亲的愿望,江慧心小姐把做好听力健康这一事业作为使命。  2002年,由江慧心小姐参与创建的听力中心成为了全澳门首间提供专业听觉服务的私营机构;2009年,由她与香
期刊
【人物简介】  陈智文先生,亚洲金融执行董事、亚洲金融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银联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香港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及香港潮州商会副会长、潮阳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潮阳百欣小学校监及香港潮阳小学校董、东华三院顾问局投票委员、香港泰国商会创会会员、香港外展训练学校信託基金会委员、太平山扶轮社会员及香港歌剧院创会会员、选举委员会(金融界)委员等。  香港,中外闻名的国际金融
期刊
【人物简介】  李子建教授,太平绅士,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学术)/ 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 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总监,UNESCO Chair in Reg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曾任西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编或合编著《中小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迈向可持续发展》《课程
期刊
弗里达1907年生於墨西哥城,是家裏的第三个女儿。她父亲是一位有匈牙利犹太血统的摄影师,生於德国,母亲则是西班牙与美国印第安人的後裔。她的一生长时间受到身体损伤的侵害。6岁时就得小儿麻痹,从此成了拐子。然而,少年时期的弗里达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这也使得她父亲特别鍾爱於她。父亲对於她的教育有着开明的理念,1922年将她送进了预备学校就读,这是一所墨西哥最好的预备学校,当时学校才刚刚开始招收
期刊
【人物简介】  胡松辉先生,中国澳门篮球总会理事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国际篮球联会国际荣誉裁判、东亚篮球联会委员及财政司库、澳门合球总会会长、中国澳门体育总会联合会副理事长、澳门篮连五十联谊会副理事长、澳门秘鲁归国华侨协会副会长、中国澳门扯铃运动协会会长。  在充满人情味的澳门,近年来开始大力推广康乐及文化活动,既有政府部门积极的倡导,也有如胡松辉先生这样的热心人士付出的种种贡
期刊
【人物简介】  温昭文博士,孙子兵法研究专家、香港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中心创会会长、香港孟子學院荣誉院长兼首席高级讲师、苏州吴中区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理事、全球中国武术家联会副秘书长、东莞市足球协会副会长、力孚石油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院士、北京大学总裁研修证书、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澳洲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山大学行政工商管理硕士、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名誉会长、香港铸业总会荣誉会
期刊
【人物简介】  霍志钊先生,广州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中山大学人类学、法学博士,第八、九届云南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澳博文康社会事务部行政经理,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联谊会主席,金碧文娱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席,中山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澳门云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体育舞蹈总会理事长,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副会长,澳门精武体育会会长,澳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天津文史研
期刊
【人物简介】  袁仕杰博士,念恩有限公司总裁,香港著名发明家、实业家,美国IOWA WESLEYAN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本着“将中国人的名牌打入世界”的目标,几十年来发明专利产品一千多种,受人瞩目。1962年起前後创办了中兴电子厂有限公司、立兴科网集团有限公司、好爸爸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获香港工业奖。“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功勳奖章”获得者王大珩三院院士致他:光电专家,创新研发;消毒空气,抗
期刊
【人物简介】  鍾华新先生,香港学生青年协会创会会长、东江纵队香港抗日老战士联合总会理事、广东省兴宁市参战退役老兵联谊会顾问、中华四海同心会会员、港九藤竹器职工总会会员。由他创建的非牟利组织“香港学生青年协会”旨在推广运动文化交流、培养青年爱国情怀、参与社会慈善事务,努力影响身边人爱护香港、认识祖国,以助香港和国家持续繁荣稳定。  在绝大多数人心中,国家有着极高的地位、极重的分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复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由澳门中华慈善基金会与澳门收藏家协会联合珠海瑞丰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五届澳门艺术博览会”日前在澳门旅遊塔四楼举行。澳门中华慈善基金会会长柯琼、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利勳、盛世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旺、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创会会长张少芬、澳门礼乐同乡会会长张达华等嘉宾主持开幕剪綵仪式。  澳门中华慈善基金会会长柯琼在致辞时表示,艺博会已成为引领艺术发展潮流的艺术盛会,在世界与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