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物向北极地区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ECP/NCAR FNL客观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模式WRF,通过4个数值试验模拟分析了2010年不同气象条件下(3月、6月、9月和12月),中国华南地区排放的示踪物向北极地区传输的总量、传输特征及传输机制.模拟结果表明,12月传输到北极地区的示踪物最多,约达到排放总量的44‰;9月和6月的次之,约分别为7.5‰和7‰;3月的最少,只有0.105‰.12月,示踪物传输到北极地区所需的时间最短,约为3天;9月和6月分别需要5天和6天;而3月,则需要9天时间.另外,不同月份示踪物传输到北极地区的主要通道所在高度也不同.3月主要集中在850~700 hPa之间,9月在400~200 hPa之间,而6月和12月在850 hPa和200 hPa的高度上都有浓度较高的传输通道出现.进一步分析发现,示踪物的传输路径主要受环流场控制.较强的经向南风和气旋系统有利于示踪物向北极地区传输;东亚大槽是导致12月排放的示踪物在较短时间内向北极地区传输较多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利用MERRA-2(第2版现代研究与应用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2017年全球硫酸盐、黑碳、有机碳、海盐、沙尘及总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了北美、北非、南非、印度、中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整整三年时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一边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边进行实践,既感受到语文新教材的变化之大,内容之新,但同时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了越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进而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对学生进行创
期刊
基于双温度阈值法利用锡林河流域4个国家气象站点1969-1979年10年的降水与气温资料,统计其降雪比例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确定锡林河流域降雪判别的临界温度,拟合降雪识别指数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期刊
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民勤四站2006-2015年5-10月逐日07:00(北京时,下同)和19:00探空资料,分析0℃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干湿、降水、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 表明: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从听课要求、作业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rn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rn1、善于聆听rn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数学课中,我
互补是指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180°的角我们通常称为平角,和为平角的两个角也具有互补关系;在解三角形中,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所
基于2014年6月全国14:00(北京时,下同)加密探空观测资料,设计了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bserving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OSSEs)和实际加密探空同化试验(Observ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