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道新先生小传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道新先生,原名赵恩庆,1908年9月26日生于天津。自幼聪慧,幼时读过高小与甲商,精通修表、电报,好运动,凡举重、游泳无不习之,尤嗜武艺。其父赵荫堂亦喜好拳脚,于是领其拜在天津武术界总霸主张占魁(张兆东)先生门下学习形意八卦拳。
  赵道新颖悟过人,仅习艺数月便击败了几名武林高手,轰动了天津武术界。张先生亦视其为武学奇才,遂将一身绝技倾囊相授,孜孜以教诲,并为其取名为“振邦”,寄予厚望。赵先生则深求苦索内家拳真髓,寒暑不易,功臻上乘,韩慕侠、裘稚和等同门师兄弟皆自叹弗如。后来,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赴津辅导青年会等处授拳,经张兆东先生引荐,赵道新得以随芗斋先生习拳,张先生嘱之曰:“勉哉恩庆,望更精进,庶不负老朽之望矣”。自此,赵先生朝夕砥砺,苦修研悟,王芗斋先生亦倾心血亲授玄微。未出两年,赵先生便已登堂入室,深谙大成拳之妙谛,更能出奇于无穷。王老先生对其拳学天赋极为赞赏,遂收为螟蛉义子,赐名“道新”,意为“拳道为之一新”。日本拳圣泽井健一亦惊其艺,在他著写的《中国实战拳法——太气拳》一书的谱系中,尊列赵先生为王芗斋先生的首位传人。


  赵先生忌空谈,鄙弃虚华之术,凡操拳惟实战格斗,不二他求。
  赵先生在上海青年会、武学会、税专学校任教期间,一改传统教学法,摒弃华而不实的花招套路,而授以武学实战真功,一时间学者如云。当时上海最大的武馆是“精武体育会”(精武馆),名盛馆大,学员众多。其中有的学员听说赵先生所授武功与世俗不同,出于好奇,便前去探看。青年会一姓曹的年轻人接待了他们,并以赵先生所授武技与迷踪拳相互比较,言传统授法之弊。学员回馆后,把这些都报告给了精武馆总教头,精武馆立即派出一名硬手高某率人赶至赵先生处,不巧赵先生外出未归,于是,高某便同曹生比武,高某的实战经验颇丰,几个照面就将曹生踢倒在地,又发狠拳猛击曹面部,致曹生血流如注。高某叫道:“天下武术,惟迷踪拳为天下第一,谁若不服可来一试!”言罢扬长而去。赵先生听说此事后,旋即带领弟子直至精武馆门前,吩咐弟子:“你守在这里,不要让他们逃出来。”说完后,只身独入精武馆。适逢馆内学员演练拳法,只见他们挥臂抬腿冲拳踢脚,动作甚是整齐,另有数十名教头叉腰抱臂环立于旁。众人见赵先生进来,皆虎视相向,总教头踞座位上正闭目品茶,闻听赵先生到来,傲然问道:“你来可是想要比武?”赵先生笑答:“正是!”话音刚落,便有一教头挥拳攻上,赵先生身拧掌发,一掌中其颈部,该教头受击倒地昏迷,随即众教头群起围攻赵先生。赵先生则抖擞精神,身如游龙,步疾如风,双掌电飞连发,如虎荡群羊,勇不可挡。双掌落处,诸人皆仆。俄倾,众教头倒地不起者十之八九,余者骇极,遂破窗而逃。第二天,赵先生又至精武馆,精武馆上下皆惧,无奈只好在报纸上公开致歉,此事才算平息。
  赵先生身具绝技,亦怀赤诚爱国之心,屡挫来华挑战之外国搏击家,打出了中国武术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在他任教授拳期间,日本空手道七段高手武男纯迷、德国拳击家汉斯·帕格恩来寻其比武,赵先生力发透电,二人皆伤,惊服而去。不久,宋子文来校视察,他的挪威籍保镖安德森见学生练拳,便出言不逊,辱中国拳术都是不入流的杂耍之术,毫不实用。学生皆怒,出二人与之较技,均不敌。安德森原是拳坛悍将,体重二百多斤,身高二米有余,拳疾力猛,实战格斗颇有经验。当初宋子文选保镖时,宋不被那些所谓的“正宗”“名家”等虚名所迷惑,而以格斗选才,安德森靠实力败众当选,其实搏功夫非同一般。所以恃技狂妄,不可一世。当时赵先生正在午睡,听到外面喧哗,便起身穿着拖鞋来到外面,闻知详情,亦怒,欲出手一搏。校方赶忙阻止,附耳说道:“此人是宋先生的保镖,你若胜了他,只怕会招来灾祸;你若败了,必会受其侮辱,还是不打了罢!”赵先生怒道:“安德森欺我泱泱中华大国无人,我今日必定要将他折服,以雪中华之耻!”宋子文闻声赶到,亦允一战,二人遂较。赵先生站定青龙出水式应敌,安德森则双拳护头,以滑跳步逼进,突发直拳攻赵先生面部,赵先生突发炸力,安德森如遭车撞电击飞起

空中,复又重跌于地,险些落入井中,挣扎良久方才爬起,惊呼:“魔术!”在场师生亲见赵先生如此神勇,一时间喝彩不绝,掌声不断,宋子文亦赞其技。事后,宋子文以高出安德森聘金数倍的优厚条件请赵先生担任保镖,旁人都以此为不世之荣,而赵先生却谢绝了宋的聘请,仍留在民间授艺,其风节超俗,视名利如粪土,令人称赞。
  赵先生胸襟海阔,见义必为,喜雪人间不平事,一生侠勇壮举无数,其严惩上海流氓刘阿秋及津门恶霸“镇海河”之事迹至今仍脍炙人口。到了晚年,赵先生因厌恶武道恶风而回避武术界,寓居天津进行拳学的创新和研究工作。他将数十年的武学心得拓展为完善的训练体系,于1973年4月创编了“心会掌”,拳成后初谓“行功心解”六十四式,后“思此拳全属心法,若欲究之不能于表面形式动作求得之,心于其内,在于实质精神有所领会悟解。所谓神明之感,自然之应,而表露于手者,因此易名为‘心会掌’(赵道新先生1974年1月15日所作“心会掌”序文)。”此心会掌是赵先生一生所学和搏杀经验的总结,习者可以通过此拳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地运用自己的意、气、力。依先生讲就是“要哪儿有哪儿”,习者须将全身投入练功中,领会其内在实质,悟解于心,“每练每知新意”方能得心应手,此拳是通向中华上乘拳学真境之舟径,是赵先生留给中华搏击文明的极宝贵财富。
  赵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拳学,晚年身患脑栓塞、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痛及哮喘、眼玻璃体混浊等多种疾病,仍坚持拳学的创研工作。惜方逢时,赵先生积劳而成疾,因患严重的心力衰竭于1990年3月11日在内蒙逝世,享年81岁。赵先生仙逝,实乃武坛之损失。先生虽已魂赴瑶山,然而他给世界搏击文明留下了极为丰厚宝贵的财富,赵先生永远是追求武学真谛者心中的一座不倒的丰碑。
  □
其他文献
特种兵在实战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把所有能够应用得上的物体创造性的发挥其最大价值。在格斗的过程中,身边的所有物体都可能成为其有利的攻击或防守性武器,当然也包括羽毛球拍。在一部洪金宝主演的电影中(名字忘记了),曾经看到过他灵活运用羽毛球球拍与对手进行对抗的过程。笔者经一年的研究分析,整理了一些动作,供朋友欣赏,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一、双拍合力上架    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期刊
武当洪拳为内家拳法,技击时时善用见缝插针、四两扳千斤宅法。劲力以缠丝螺旋、斜行抖劲为主。缠丝螺旋为阴柔圆活。缠丝划圆。劲定螺旋。划解对方的宋势弄进击其要害处。斜行抖劲为阳刚脆快。劲走斜角。斜挫其要害。击敌于刹那。两者阴阳互换、刚柔弄济。  奉门拳法内容丰富,拳谱《技击篇》有十路弹腿、三十六摔、七十二擒拿。均为防身自卫宅实用技法。为了弘扬武当洪拳。本文试举四例,分析缠丝斜行劲法在擒摔技法中的运用。 
期刊
PR-24式警棍又称警拐,长0.6米,重0.7千克,由棍身和拐把(又把)构成,由玻璃纤维和铝芯材料制成,重量较轻(见上图)。在警察不便于使用枪械的环境下.徒手搏击又有危险,一文警拐在手就能蜘虎添翼。我们在查阋和借鉴国内外警拐用法的基础上,吸收传统兵器拐手棍的纹理,设计了这种警拐坟防术。    佩带时,通过一个穿在腰带上的挂套将警拐套住即可。警拐应当佩带在警察较有力的一只手(强手)的另一侧,通常是佩
期刊
本溪,城不大,站在望溪公园的最高点可以把市区边缘看得清清楚楚。可是本溪却武术门派众多,有二十几个,虽然大多传入的时间不长,却桃李满天下,尤以太极、形意拳传人为众。本溪武校不多,学拳者多以公园、庭院为课堂。教拳者洒脱,少了许多为师的架子,学拳者放松,没了拘束,学拳与教拳便成了乐事,武术自然成了轻松的话题和记忆。武友相聚谈武论道,别有一番情趣,展示了武林的本色之美。  望溪公园,坐落在本溪市的中心地带
期刊
知耻而勇 尚武自强  关 峰    时光匆匆,“日本鬼子”的身影还出现在银幕上,蹩脚的日式中文还回荡在我们耳边,日本帝国主义却已战败60年了。现在的年青人是“生在红旗下,长在党怀中”的一代,我们只能在模糊的胶片中,在依然健在的当年的老英雄的话语中,感受那场血雨腥风。  一些朋友问我:泱泱中国,怎么会让弹丸之地的日本欺负八年?我错愕之余,却沉思良久。  如果没有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关东军怎能轻易攻克
期刊
训练手段是为解决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内容和具体方法。训练手段包含练习内容和训练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仅靠在训练馆所采用的各种具体方法难以解决这一需要,因此,必须将运动训练手段这一概念加以延伸,赋于更为广泛的内涵。  技术训练手段,是指为了完成跆拳道技术的学习,而采取的不同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使技术更准确,更规范化。  跆拳
期刊
你是否听说过“班度术”这种古老的功夫?据说这门功夫传授的都是武术中的精要法门。也许他们都会说是一门逃避之术。此门中人在几百年以前就在发展他们的这些逃遁的功夫,他们在无数次的生死搏杀中愈演愈熟,使之成为登峰造极之术。  现代的武学家们很幸运,因为沿袭百年的武术遗留至今的皆是上乘招法并被美国的“班度会”保存下来,会员们不断地将那些古老的招法研究吸纳为现代之用。这篇文章要展示的就是逃逸术的概念与精要所在
期刊
太极拳和跆拳道是东方文化的精品,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武术项目。使人爱不释手。许多武术爱好者既想练成太极拳放人于丈外的精湛功夫,又想拥有跆拳道拳脚纷飞的潇洒技能,但由于二者练功方法、技击原理等差异很大,使许多习武者无所适从,叹息自己不能两者兼得。  笔者想从比较太极拳与跆拳道的差异之处来探索它们的核心实质内容,使人们能够较清晰地认识它们,从而把握它们,最后拥有它们。  太极拳根基于中国的道家文化,脱胎于
期刊
1931年,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武当山下的湖北房山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刚站住脚根,把伤员安置下来,就遭到当地土匪武装马大脚和张长腿的袭击,伤亡较重。当时敌人封锁很严,伤员往哪里就医呢?这件事,成了贺龙的一块心病。一旁的郭凡政委,两眼望着蹲在地上抽烟的贺龙出神,忽见他起身向着云缠雾绕的武当山,双眉舒展,摸摸一字胡道:“我倒想到了一个地方。”  “什么好地方?”  贺龙用烟斗指点高山耸立的白云深处。 
期刊
笔者二十年前就著文介绍中国武术中罕见门派“通背合一门”之概况,近年来笔者不再闻武术界事,惟独有关“通背合一门”的资料、讯息均悉心收集,惟恐漏失,但十九年只得一麟半爪,且只是介绍一些动作的东西。最近总算看到一篇大文、一本书。文章是发表于《精武》杂志2004年9期的《静海武林有奇葩,合一通背又一枝》(以下简称《静文》),作者燕野耕夫;书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通臂二十四势》(以下简称为《通书》),主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