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马尚志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疯子”蔡猛
  
  蔡猛在央视是解说乒乓球和马术的著名主持人,也许大家对他的声音更为熟悉。他凭借渊博的知识,准确客观的评述,位列中国首屈一指的马术比赛解说员。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看上去斯文沉稳的蔡猛,到了马场见到心爱的马之后,立刻变成了一个大草原上的蒙古人。他可以放声高歌,可以手舞足蹈,可以对着马儿一口一个“宝贝儿”。说起爱马来。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的样子怪不得高飞老师一见他,大老远就叫:“中国的马疯子!”
  
  爱马靠缘分
  
  蔡猛说自己爱马,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中带来的。有的人想爱也爱不了,这就叫缘分。
  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蔡猛,不是蒙古族人,却天性豪爽,开朗大气。“那是1971年,在张家口锡林浩特草原,我第一次骑了马。”那一年蔡猛13岁,从此与马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他还不懂得系统学习马术,只是懵懂中觉得跟马有关的自己都喜欢。从这点上看,还真跟爱情的盲目和狂热如出一辙。到了1994年,蔡猛从河北电视台调入央视,搬家时发现自己藏有与马相关的物品器具竟然达到了三百多件,都是平时这里一件那里一件积累起来的。朋友们都看出这个“陷在爱里面”的家伙的狂热,建议他认真对待自己这个爱好。于是在1995年,蔡猛参加了马术记者队,担任副队长。学习骑马技术,充实马术知识,日渐痴迷的他发现,马文化的太门一旦开启,自己就全身心地爱上了它。不但对马文化相美的所有东西他都有极大兴趣。骑马上瘾,还觉得自己有责任推广这项特别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运动。
  新成立的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也是他跑前跑后。一力促成的,里面有四分之一的藏品都来自他的个人收藏。“我想传播马文化,不是为了名利。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或者说,做了这些事,我感到内心充实。”蔡猛简单的语句里,透出一股执着。
  
  马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
  
  谈到马,蔡猛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从生理解剖学结构解释马为什么站着睡眠;马有六千万年的进化史,比熊猫还长:马的智商相当于2-4岁的孩童;马的视力不太好,只有30度的立体视角……蔡老师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我频频点头,无异于上了一堂马文化知识普及课。讲课这位可不是一般的玩家,而是名副其实的专家。早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蔡猛就是大陆马术解说的第一人,现在香港的赛事若有转播,一准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却还说自己需要继续学习。
  “你想啊,为什么马在人类文明进程里有那么重要的位置?为什么有马明知道危险却还是为了服从主人甘愿违背自己的本性和判断?”蔡猛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燃烧着激情和坚信不疑,“因为马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
  “骑马给人带来什么?”蔡老师的自我发挥渐入佳境,我只需洗耳恭听,做好笔记。“第一,冒险精神:第二,当机立断:第三,学会交流。“他接着解释说,马其实是一种很胆小的动物,需要与人耐心地磨合,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人是可以和马建立非常感人的感情的。”蔡猛动情地说,“我们骑马的人有一句话,叫没有马的错只有人的错。马是有感情,很聪明的动物,它有灵魂。”
  
  高飞:
  城市中的老牛仔
  
  高飞的身上有两个第一。首先他是1980年代中日合拍的首部电视剧《望乡之星》的另主角,与日本女演员栗原小卷主演;其次骑马圈子里面,高飞算是骑龄最长的了,有40多年的骑龄。也许就是因为骑马,今年已六十多岁的他依然体形匀称,身手矫健。
  
  离了马就过不下去
  我问起骑术精湛,理论实践双修的蔡猛骑马摔过没有。“那当然。都不知道多少次了!”他扬起下巴,却是一脸的自豪。“摔得最惨的一次是哪次?”问题一出口,我感到自己是不是有幸灾乐祸之嫌。他却皱起眉头,认真在脑海里搜寻起来。”想起来了,是05年在首都机场附近的马场骑马。那一次下雨,马儿有点儿不想跑。但我那时候恰好很想跑两圈,就让马上了桶道。结果因为地滑,速度又太快,马和我都摔了。我的鼻梁被服镜磕破出血,右腿更是立马就动不了了。结果随后还有央视的解说,需要上镜。平时主持人出场都是走上去,那次我只能僵硬的站在那里,用眼镜挡住脸上的伤口,硬坚持解说完才去治疗。”听完他毫无渲染的讲述,不由令人对蔡猛的职业精神肃然起敬。当今玩物丧志者大有其人,蔡猛自述“要让我离开马,我肯定过不下去。”但幸运的蔡猛,将工作和爱好大部分重台。由于工作需要,他需要对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充电,保证自己在观众面前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马文化的深入了解又促使他越发热爱这个从小就没有放弃过的爱好,亲身体验,用心与马交流。
  他随后说起另一次的摔跤给了他极大的教训。那是他95年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骑着马如乘风般的感觉,使他很快就放松了自己,结果前方忽然出现了一个大坑,马儿一个急刹车,蔡猛就像超人一样飞了出去!幸好“降落”地点是一个沙坑,“虽然当时蒙了一下,但很快清醒过来。心有余悸之余,也没受多大外伤。那次对自己的教训极大,从此牢记这一点:人在马背上,就得精神高度集中,和马戚为一体,因为谁也不知道前面会出现什么情况,你必须要果断。”蔡猛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年轻气盛的那个自己,或许又想起了什么与马有关的往事,眼里露出柔和的怀念。不知道有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个汉子与马在一起的时候,其实一直都像个孩子。
  
  高飞的爱马史
  
  高飞二十多岁的时候在东北嫩江国营的石门马场放过一年半的马。嫩江距离中苏边境大约200公里,那时马场的二百匹马都是苏联政府送给中国的,那些马特别优秀,是重挽型马,这种马在电影里面经常出现。遗憾的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人们都缺乏经济头脑,没有对这些马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把它们作为种马分发到全国各地,进行繁殖,从而改善中国马群的质量。结果,这些马从被送到马场后就一直留在那里,直到死去。
  就是从那时起,高飞便对马有了浓厚的感情,爱上了骑马。他说,当时骑的马,都是光屁股马,没有马鞍,直接把一个麻袋用绳子捆在马背上,绳子另一头勒在马嘴上,手里再拿上一丈多长的鞭子,这就是标准的行头。年轻的高飞骑马完全不顾及生命安危,天天骑着马在山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到了山顶上,一眨眼的功夫又跑到山脚。回忆到这里,高飞说:“现在,我可就不能这么骑了。这就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区别,年轻人不在乎,不需要往下一步想,我现在就得想了,‘万一这马要是一失蹄’——我这把骨头可是和年轻人没法比的。“因为,八达岭长城附近的山里,跑马路线上处处是山石,处处是危险。
  
  爱憎分明,高老头不老
  
  目前高飞个人拥有一匹马,用的是从美国带回来的西部鞍子,平时骑马就喜欢野外骑乘。虽然阳光马场有 一个全亚洲最大的室内马场,但他从来不去。觉得只有在野外的环境中骑马才能呼吸新鲜空气,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才对身体最有益。他认为,在所有的运动里,骑马是最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运动。当人马合一时,人的所有器官、内脏都在运动,都在做按摩。他佐证道:“骑马运动员没有一个是身材臃肿的。”大多数户外项目,高飞基本没有玩儿过,高尔夫绝对不沾,尤其不喜欢球类运动,拿足球为例,他认为足球中充斥着发泄和较劲,也因此产生了足球流氓等不优雅的现象。因此,高飞虽然认为从事其他运动也能锻炼身体,但同时存在的负面因素也很多。玩儿马的人并不一定是有钱人,但是在健康快乐方面一定是最富有的一个人群。身为老骑手,高飞觉得中国玩儿马的人已经很多,基本发展到了极限,再增长就困难了。他这样评论圈中好友蔡猛:中国最如痴如醉的马迷,并给了他一个绰号——“马疯子”。
  
  随性万岁!
  
  其实除了骑马,高飞的另一嗜好是开越野车。但目前生活在北京市内的他虽有两辆车,平时出门办事却宁可走路或坐地铁,也不愿意开车。在他看来,目前市内的交通状况根本不适合自驾,开着车不是享受,而是受罪。车对他来说,不是代步工具,仅仅是在野外运动的工具罢了。作为资深级演员,高飞在镜头前收放自如,布满皱纹的脸庞和深邃的眼神给他增加了野外骑乘者的沧桑气质,他自己笑言很适合演反派,因为反派才最有魅力。为什么后来不演了?也许就是他所说的不喜欢化妆?反正,老爷子的选择基于他随性的气质。如今,高飞刚刚迷上了音响,处于发烧级状态。看吧,高飞是一个随性的人,喜欢自由,厌恶束缚,一个不折不扣的城市中的老牛仔。
  
  史大卫:带你去“圈地跑马”
  
  史大卫在酒吧里认识了他太太,又在酒吧里认识了他的马术教练,从此架起了他和中国以及马之间的桥梁。他说:“那片培育了林肯总统、肯德基老爷爷的土地,还盛产威斯忌和赛马。”
  
  采访史大卫,是在野外的一块大石头上,不时还有蜜蜂的“嗡嗡”声和马蹄声传来。拍摄的时候,史大卫表现出惊人的行动力和想象力,自己寻找木头。树枝做为道具。大家亲切地称呼史大卫为“肯德基”。,他是美国肯塔基州中国代表处的首席代表。
  
  学汉语,娶中国妻
  史大卫喜欢汉语,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喜欢骑马,从而做着和马相关联的商务工作。
  史太卫今年31岁,但学习汉语已经有15年。他在美国长大,家族做礼品工厂,家里三个儿子,他排行老大。最初听从父母的意见,大卫去密苏里州一所私立男中学习汉语。他父母当时不可能想到,儿子将来会在中国定居娶妻生子。
  他说:“那所中学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中文老师,我当时也不是很好的学生,就是喜欢说话,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聊天交流。”大卫1994年跟随老师,第一次来到中国旅游,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当时去了南京、上海、西安等地。
  1999年上大学的时候,大卫又一次来到中国,到北京、云南、甘肃、乌鲁木齐旅游。这一次他在北京五道口韩国城的一家理发店遇到了他现在的太太。大卫说:“她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当时,这位出生于中国电影世家的女孩,并不喜欢与外国小伙谈朋友。可是半年后,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西门的一个酒吧与那女孩不期而遇,于是他们俩都相信这是传说中命中注定的缘份。
  女孩很快把大卫介绍给父母,他在中国家庭里开始学习包饺子。那年史大卫21岁。由于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后来在美国驻中国使馆商务处找到了工作。他很快和太太结了婚,成了中国家庭的女婿。五道口的理发店和北大西门的酒吧都已经被拆除,而他们的爱情已经开花结果。现在的大卫已是一个7岁男孩和3岁半女孩的父亲。
  31岁的大卫用“特别喜欢”来形容他的中国家庭,也表示“给我机会学习什么叫文化区别。”
  
  牛仔代表的是“罗曼蒂克”
  
  史大卫与马的缘分,也开始于一家酒吧。他说:“在酒吧里认识了一个马术教练,就跟他去北京体育大学里面的一个马场学习骑马。第一次上马,当时有点害怕,不过最终还是把马控制下来了。”他说:“其实我妈妈和叔叔都喜欢乡村音乐,妈妈从70年代学吉它,家里也养过马。但是我对牛仔文化的兴趣是到中国后。”
  大卫后来发现,美国很多其他的州代表在中国都喜欢骑马,于是开始一起交流马术。他说:“中国有200多家马术俱乐部,有一半在北京。但是教练不够,希望帮助中国发展马术文化,希望中国人去肯塔基州经营马场。”
  肯塔基州处于美国中东部,南北战争期间,肯塔基州成为南北方的边界州。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拳王穆罕默德·阿里都是肯塔基人。曾在1875年,3岁大的纯种赛马在位于路易斯维尔的肯塔基赛马场起跑。肯塔基州有世界著名的赛马和威士忌酒,优良品种的赛马饲养在牧草肥沃的蓝草县。
  史大卫的名片LOGO,以马头为标志。他现在主要在做与马有关的商务工作。他说:“目前最大的项目就是在推广马术世界杯,这是马的“奥运会”,将于2010年在肯塔基州举办。这是第一次在欧洲之外的国家举办。”
  大卫的普通话相当标准,但是有一个字他还是读错了音。把“绕”念成了第三声。“绕筒”是牛仔骑马的一种方式,中国现在最快的速度是16秒。他介绍,肯塔基州最有名的有两种马,都特别适合绕筒比赛。
  大卫说:“很多人通过邓小平访美时,他曾经骑着马车,戴着牛仔帽开始了解牛仔文化。后来又从西部电影里喜欢上牛仔。”他说,不管男女老少,牛仔文化其实代表的是一种“罗曼蒂克”,尽管有的人本身不是牛仔。史大卫对李安导演拍摄的《断臂山》也印象深刻,他幽默地说:“很多美国人都知道这个电影,那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牛仔文化。”
  史大卫最近老去“绕筒”,他说,“本来上个月有一个代表队,共13个人,要去肯塔基州参加美国的绕筒比赛,后来因为猪流感推迟了,可能下半年会去。他说:“很多人对肯塔基州有概念,但不是很清楚。肯塔基州有很好的马种,由于金融危机,现在马场很便宜。”
  言外之意,史大卫希望中国人去美国“圈地跑马”。
  
  张勇
  占山为马
  
  沉默寡言的张勇的口头禅是“那什么”,每当他饶有趣味地打开话题,露出纯真无邪的笑容时,便以“那什么”嘎然而止。可是,从始至终,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他和女友一起做的,拍摄用的马是他和他的养马老头赶上的山,一些厚重的马鞍是他从山下拿上来,直到最后,我们坐在车里离去,车窗外是他骑着马下山的背影。
  
  他的阳光古边城马术俱乐部位于河北怀来陈家堡的一片山地之中,八达岭长城脚下,与延庆相邻。2000年,张勇的朋友请他投资承包这片山。张勇信任 朋友,并没有多问就答应了。直到最后签订协议的那天,他才第一次来到这里。张勇问朋友山有多大,朋友带张勇来到一个高点,回答道,“你往那边看,能看到的山,翻过去,都是咱们的!”至今,张勇的足迹尚未踏遍这片土地。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季节,满山的野山杏树都结满了果实。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宽带上网,地地道道的农村。与圈子里的其他人相比,张勇也更像是个山寨王。
  
  张勇说马
  张勇的骑马历史开始于伯80年代的康西草原。他第一次骑上马的时候就不害怕。骑马很累,是全身的运动,尤其是腹部。张勇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骑马,之后连续骑了半个多月马,体重便减轻了十多斤,平均一天将近一斤。问他为什么喜欢山,张勇说不知道,“海,好看,但浪大了会觉得害怕;在山里,我从来不觉得害怕。”
  说起如何选择能上山的马,张勇不再寡言。这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赛马爆发力强,但是由于冲劲十足,很有可能在山上时突然跑起来,这对骑手来说相当危险;中国的滇马或川马,爬山性能非常强,但是个头较矮,不适合载人。苏联拉车的重挽马,有个头,但它的大蹄子又不太适应山路。能带人上山的马要有个头,还要温顺听话。
  他说骑马越野,对骑手的要求也很高。马上坡的时候,人身体前倾,离马身比较近,所以感觉不出什么危险:但下坡的时候,人的身体相对马身后仰,人就感觉很高了。马虽然自己会走,但马只会在意自己能否过去,不会在意人是否会被障碍阻挡,或是否能够承受巨大的颠簸,因此需要骑手引导马的步伐和行进路线。张勇说马很聪明,作为有血有肉的生灵和它交流很重要,但有些马非常调皮,不得不使用山民教给他的原始方法——打。当骑手根本不懂得骑马的要领时,马是能感觉到的,这时,调皮的马便会使坏欺负新手。一个好的骑手,不但骑术高超,同时也对马的内心情感有深入的了解。驯马的土办法是打,而好的驯马师不用打也能很快和最难驯的马成为朋友。
  
  在边城仙境中骑行
  
  阳光古边城马术俱乐部的野外马道路线曾经是修建长城的时候运料的古道,因此顺着马道上山,便能到达长城。如果是集体出行,每组不能超过十匹马,否则必须分成两组。每匹马之间间隔两三米。上大坡时,一匹马上去了,下一匹才能跟着上。马场的马都是一米六左右、经过改良的非纯种冷血马。张勇对马体力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的马都可以一口气爬到山顶,从海拔9D0米上升到1200米。张勇要求骑马走山路,不能跑。因为在这里骑马,和在草原、河滩骑马不一样,处处是大坡和急弯。上山马跑起来危险性还不算高,但下山马跑起来则对骑手十分危险。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商业保险能保证骑马人的安全。他说曾经有美国马术学会的代表来到这里,跑着骑完从山脚到山顶的一个来回,其骑术令人瞠目。对于没有达到这种水平的骑手来说,就要谨慎了。
  晴天的时候。在山顶上往山下望去,周围的长城、官厅水库。康庄,延庆,一览无余。阴天的时候,云雾缭绕,从马道上到山顶仿佛从雾里走出来一样;回头向山下看,除了云雾,什么也看不见,仿佛进入仙境。这里常会有陌生的驴友前来拜访,和其他的山寨王不同,张勇从不阻拦陌生的游客进山。有一次还上前询问这些驴友如何知道这里的。原来,俱乐部所在的地方,陈家堡,早已在超级驴友们的网络中口口相传。不过,等玩儿马的人多了,行人就不能随意进进出出马场了,这是为了保障行人,骑手和马的安全。
  
  坚持,都是为了爱
  阳光的马房里住着七匹马,房间里安装了空调,已保证冬暖夏凉。养马是一件耗资巨大的事。目前,在国内养马,是一件没有收入来源的事业。国外的马可以参加赛马比赛,从而获得丰厚的收入,而在中国尚未形成这样的商业体系,想依靠养马挣钱,是不现实的。在中国买马养马的人,大多数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那便是对马的热爱。张勇,这个沉默寡言的山寨之主,看来要扎根在这里,建筑属于他的马的乐园。
  
  牛合印:自由最幸福
  
  和欣赏食草堂的皮具一样,跟牛合印聊天也有种质朴的感觉。他感性,渴望自由。他说,最初做食草堂就是因为喜欢自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技
  从石家庄的部队转业后,牛合印被分配到石家庄电视台工作、摄、采、编,都做过。牛合印在部队是学习军艺美术的,工作后,他不甘愿过单纯的上班族生活,依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制作些东西。他与牛皮结缘很偶然,不过是在路边买了块牛皮,随后自己缝制了一个新颖古朴的采访包,却引得同事们大加赞赏。获得别人的认可之后,牛合印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坚持制作新的皮具作品,完全出于个人爱好。直到屋子被自己的作品撑满,他才开始考虑出售。1997年,店开张了,生意还不错。为了更自由的生活,牛合印辞去正式工作,租了间民房,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开始艰苦创业。2009年,是食草堂的本命年。食草堂属牛,也姓牛。马,让感性与渴望自由达到极致
  牛台印认为,在所有的幸福之中,自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骑马,便能让他找到这样的幸福感。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牛合印最早接触马是在旅游景区,几十块钱一圈。他很喜欢在马背上的感觉,自由、奔放。之后只要碰到马,他便会去骑骑。2001年,牛合印驾车来到新疆哈密巴里坤草原。巴里坤草原到处都是骑马的项目,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虽然这里也是旅游景区,但不同的是,过去在景区骑马,或是有人给牵着,或是马慢慢地溜达,或是在跑道里面跑跑:而在巴里坤草原,马主人牵出一匹马。交到游客手上,便撒手不管。牛合印驾着马在草原上,开始是走,然后是小跑,之后马开始狂奔。这时,他才第一次体会到驰骋的感觉,这段经历令他至今难忘:“身处无垠的大草原,头顶是蓝天白云,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骑马。只有骑马,才能达到和大自然的充分融合。”那一次酣畅的经历之后,牛合印对马的感觉更近了一步,对骑马也更加上瘾。之后,他结识了蔡猛,不但骑术大有长进,也通过马文化博物馆了解了更多关于马和马术的知识。
  
  生活冒险才是正道
  马具和皮具有交集,牛合印做过一些马靴和马夹。而在这个交集中地位最高的无疑是马鞍:“马鞍是皮具里最艺术,最精致的产品。”起初,牛合印收藏了很多军用马鞍,之后他看到了英国和德国的专业手工缝制的马鞍,才发现顶级的马鞍如此让他爱不释手。它的复杂工艺和优美的艺术性是目前中国匠人遥不可及的。制作马鞍除了皮料,还需要各种塑料、金属配件,要做好马鞍更不是一日之功,因此牛合印制作马鞍的计划还处在练功阶段。现在,牛合印最大的梦想就是赶紧为食草堂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然后自己跑到大理或丽江靠摆地摊画文化衫为生,或者重新开始另外一番事业。牛台印称自己不善于管理,他说,“创业者的性格和管理者的性格完全不同。创业需要的是感性,而管理则需要理性。”典型的感性人牛合印不喜欢做领导,更喜欢把心思放在创作上面:也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更喜欢时不时出一出生活的轨,这样才有趣。
  
  奇妙的血脉传承
  牛合印的女儿充分继承了他的特点。说起女儿,牛合印一脸自豪。还在高中,女儿就自己跑到北京将几家管理公司带到石家庄为食草堂做策划。她所在的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但却不愿经受学校压抑的氛围,要求退学。女儿说,“退学不是轻视学习,而是想换一种方式去更好地学习。”随后,女儿去了澳大利亚继续高中学习,并考入莫纳什大学。大学学习半年之后,女儿再次要求休学,原因是自己还不知道要学些什么,想先实习一段时间,明确目的后再继续。女儿的要求不但没有受到学校的非议,反而被认为是很有想法。这个很具备经营者的特质的女孩,在澳大利亚上高中的时候便在墨尔本贷款买房,用于出租。可以想见,后生可畏。
  牛合印穿着属于年轻人的品牌Gstar,而他的年轻却是由内向外散发的。
  


  


  


  


  

其他文献
政治家的打扮是与大众之间的交流行为,领袖鲜明的风格往往能成为后世形象的缩影。如今随着奥巴马选举所引发的“时尚政治”旋风,让两者再次牵连。我们用敏锐疯狂的眼光来发现典范,一览最有趣的领导人的着装风格——从蹩脚的到时髦的,悉数他们与时尚品牌的故事。    俄罗斯:落寞、铁腕与色彩    “阴暗的天空,破败的柏林墙、黑色的老式轿车,还有一个过时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的多家媒体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期刊
没事看漫画,床上堆着玩偶,别问现代人为什么长不大其实人不用长大,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因为你可以一手握着童心,一手创造可爱的财富。
期刊
城市极限:飙车8大座驾
期刊
从1997年远大集团斥资7000万元成为国内首个购买私人飞机的民营企业算起,私人飞机走进国人视线已经12年了。据远大集团总裁张跃说,决定买第一架飞机时他顾虑了两个月。现在,国内不仅对私人飞机已不陌生,还涌现了一拨颇具实力跃跃欲试的购买者。另一方面,中国的通用航空发展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私人飞机拥有者远远没有达到以飞机“代步”的水平。冲突之下,私人飞机的真相终需浮出水面。    全球公务机最大生产
期刊
大珠小珠落在了窗外,玻璃窗上的滴滴答答似我的言语,不由得想念,怀念每一次阴雨时节的奏鸣曲。湿漉漉的黑色树枝上显露着一些晶亮,它给了树木另一种表情,那是阴天时大地的眼泪。
期刊
在充斥着加菲猫、芭比娃娃、HELLO KITTY,维尼熊等品牌的玩具市场里,“陈幸福”就像是玩具市场中出现的另类。“消费者中有一半是外国女孩。”张啸吟说,“有一次在商场的监控录像里发现,有成年外国女孩偷了我们的娃娃,不过我挺高兴的。”    国贸C座“陈幸福”的新玩偶店正在装修,马上就要开张了。“整个商场,除了屈臣氏和陈幸福,再也找不到中文店名。”年轻自信的张啸吟相信这是“陈幸福”的一个里程碑。陈
期刊
作为曾经的最前卫建筑师,最有激情的地产商,有过诸多前卫居住实践的陈家刚,他的家却看不到半点前卫的影子,有的是一派“磊落气温和,脉脉而萧落”。这样的家也是主人的写照,经历绚丽后的人生,沉静地生活。    经历后的淡定    中国从来不缺乏传奇,这是时代的使然,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骨子里欲望和冲动的必然。要说当下的传奇,陈家刚无疑是当仁不让的一个——曾经的中国最前卫也最具有才情的建筑师,曾经的中国最有激
期刊
照相术发明之后,现代人更乐得用数码+PS,来获得心中的理想尊容。既然“油画质地”可以用Photoshop轻易调制出来,还有几人愿意付出不菲代价,并数小时地僵直脖子充任模特呢?仍然坚持肖像传统的,只有几种人:元首、富豪、或是艺术派。    私人画像师的由来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早期。在那些人文主义回归、而贵族尚未式微的日子里,描摹细致的肖像画,曾经被认为是人性回归的重要标志。对有幸从大
期刊
“塔罗”一词,是取自埃及语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因此,“塔罗”本身也就是指身为王者,他应该具备正确的决断力来进行有效的占卜。据传,塔罗一开始并不是以牌的形式流传,而是一部古埃及法老们进行各种决断,专门用来传达天神旨意的神秘之书的“叨忒之书”。后来埃及灭亡,为了不让异族得到此书,埃及人将其绘成卡片,流传了下来。    塔罗牌是由22张大阿尔克那与56张小阿尔克那组成。在
期刊
低空管制击退不了我们飞翔的梦想。可我也不要公务机那么正经八百,想把生意暂时放一放,上天玩一玩。在这个超大游乐场里,在天空里印上我们的脚印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有玩的精神,有朝着太阳用力挥舞羽翼的勇气——而且放心,两千年后的我们,安全多了。    由于国庆六十周年的空中管制,北京地区除首都机场外条件最好。唯一能起降固定翼飞机的通用航空机场——北京八达岭机场显得有些冷清。本来精功国际飞行俱乐部拥有10余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