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加勇:把握新时代脉络构建砚文化体系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砚,作为文房之首,从史前及先秦时期的研,到汉唐时期的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砚从最原始单纯的使用功能逐渐发展成为集诗、书、画、印、雕刻为一炉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成为了文人寄托精神、情感及才思的载体。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砚的发展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和升华的过程。近现代,随着硬笔书法的逐渐普及、推广以及电脑打字的出现,传统的毛笔书写方式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砚的使用逐漸减少,人们对砚的存在价值产生担忧。对于这个问题,当代砚人及文化人也都做出了思考,普遍认为砚的前景是广阔的,因为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人的生活及意识形态在经历了科技、经济革命冲击影响下的短暂精神缺失后,终将再度追寻文化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及价值也必然会重新回归,因为人们对几千年来传承、传播、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文房重器——砚,怀有特殊的记忆和情感,砚及砚文化的价值自然也就会不断地被发掘出来。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必然会重新进入当代人的生活,并以寄托文心、情感、精神载体的形式而延续。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每个时期的文化语境及审美情趣是在不断变化的,砚要保持其永恒的生命力,也必然要顺应新形势。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性,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是砚文化发展的根本和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回顾历史,追古思今。
  从砚文化的发展形势来说,目前,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正好是砚文化历史性的关键转折期。面对新形势,当代砚人如何传承和发扬砚文化是一个很重要课题。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发挥利用当前砚雕行业的优势和发现当前自身的不足,很有必要。回顾过去,我们看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砚雕行业欣逢大好历史机遇,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恢复和兴起。砚雕这一门流传千古的技艺也得以继续传承发扬,几十年间,造就了一批近现代制砚艺术大家和一大批砚雕新秀,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砚雕理论家及收藏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生产、销售、研究、收藏于一体的良性市场环境。然而,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群体的日益增长,砚雕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尤其是前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更是呈迅猛发展之势,就生产规模和从业人数而言,在我国的制砚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未有。由于现代经济格局和生活形式的不断改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当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的内心也开始变得浮躁,追求短频快成为通病。不可否认,在这种大环境下,当代制砚人自然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一定的影响,当代制砚人中,真正能够潜心攻艺和对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传统文化能虔诚坚守的人不多。随着现代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高速发展,信息和资料的传递和获得过度容易,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砚雕行业缺乏原创精神。抄袭、拼凑、生搬硬套等情况成为常态,从而使一些砚雕作品失去了自身的艺术语言和艺术个性。再者就是,一部分当代制砚人对砚的基本属性不了解或不正视,所制之砚往往追求以大、怪、繁博取眼球和取悦市场,如此等等……当然,可喜的是,我们还有一大批热爱砚文化的群体和个人,在致力于砚文化的推广和推动,并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给予了砚雕行业正能量。
  最后,新形势下砚文化如何力求创新的主题,个人认为,最好的创新其实首先应该是对传统的坚守,对传统文化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找回砚文化的根本,正本清源,把握住砚文化的主脉,对砚文化及砚雕创作保持纯粹、虔诚的态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并把握时代脉络,与时俱进,构建好当代砚文化体系,才是砚文化走出困惑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这支群舞名为《心燃》,是结合彝族文化而编排出的舞蹈,这支舞蹈正是采用了彝族的火文化,并且加入了一些彝族毕摩的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用一缕缕的红色布条握在手心,代表着燃烧的火焰,取名《心燃》象征着每个彝族人民心中的那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也是他们心之所向。  当时跟着董老师在排练这支舞蹈时,一开始真的比较迷茫,因为这是第一次跟随老师排练一个题材完全陌生的作品,也是在大学中第一次参赛。但随着每天的排练,
灵魂深处的生命信仰与人生执着,  指引着银匠在铸银篆刻的路上坚定前行。  当手中银器开始闪耀灼灼银辉,  银匠以璀璨明眸为她们点亮生命之光。  ——《银塑》  银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点亮了彝人生命的光彩,《银塑》将这份耀眼光彩与工匠精神相结合,让生命之力与精神之力透过银匠的故事传递开来。  一声匠人的哼唱,带我们走进他打银的世界里,银子经过他上万次炼造捶打后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这是生命
周平《幸福家园》国画 240cm×120cm 2019年  周 平  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現任新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巴蜀画派文化促会副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原研究员,四川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兼中国人物画秘书长。
放寒假了,同學们肯定有时间看更多的课外书了,看书肯定能用上书签啊。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做一个可爱又简单的雪人书签。  准备材料:粉色、蓝色和白色的硬卡纸,黑色和橘色的水彩笔,白胶、剪刀、圆规、白色颜料和冰棍棒。  1.用圆规在白色硬卡纸上画出雪人身体的图案,在蓝色硬卡纸上画帽子,在粉色卡纸上画围巾,用剪刀剪好。  2.用白色颜料把冰棍棒涂白后晾干备用。  3.将剪好的图案粘在冰棍棒上。  4.用水彩
清晨,我背著书包上学去。一出门,我便闻到了沁人的桂花香。我惊讶地发现,门前的桂花树不知何时开出了一朵朵小花。它们是那么小,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又像是在开大会。一眼望去,满树都是,金色的桂花在绿叶衬托下那么耀眼,那么美丽。一阵微风吹过,满枝的桂花轻盈地摇动,有几个小调皮跃下枝头,跳到了我的头上。这是要陪我去上学吗?
白井剛《新中国七十周年赋》行书 177cm×69cm 2019年  白井刚  现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主要参展与获奖的经历: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入展,﹁永逸杯﹂四川首届行草书大展二等奖,﹁法门寺杯﹂世界佛教书法大展获得铜奖,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纪念杨万里诞辰890周年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入展,第三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入展等。
柳 竞  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邹文正先生。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所作山水浑厚华滋,格调高古,努力表现蜀西山水雄秀苍茫之气,有明确的美学取向。  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全国山水画展、四川省青年美展、山水画大展等美展,并多次在成都举办作品联展。作品发表于《四川山水画集》《当代绘画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家》《成都美院教师作品集》《美术观察》《四川美术》《中国画三百家》《中国当代山水画家
马力平、石旭《脊梁·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版画 160cm×106cm 2019年  马力平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石 旭  四川美術学院版画专业硕士毕业,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惟有在蕴藉高妙的书法里,在信手绘成的画作中,在气象万千的方寸间,才能安静痴迷艺术的心灵,表达对生命精神的追求。  在艺术之路上,大凡是广泛涉猎者,多会有不俗之成绩;在学术之路上,大凡是慢慢努力者,往往有意外之收获。倘若能将学术与艺术兼顾者,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况,然实际操作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徐君海东则努力行进在这两条路上,成为一位勇敢的践行者。  我与海东谙熟。读研究生时我俩同门,海东低我一级,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