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神笔挥写华夏神奇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凯歌这样评价赵季平:先生所经营者,乃是一个世界。世界既大,世界既小,故不能说;有时世界为真,有时世界为幻,故不可说;这世界既是心灵的交通,故不必说。所剩唯有一句——
  陈凯歌的评论有些玄妙,我们很难想象赵季平的全部世界。我们所能感受的是——他的音乐真真切切让我们激动了、颤抖了、感动了!
  黄土的魂,世界的歌
  1984年,西部电影《黄土地》在向人们展示一种高原人民人性中质朴浑厚的性格魅力时,影片中电影音乐的创作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黄土地上的一种苍凉与大气。有人说他传统,因为他的音乐中充溢着中国的元素,也有人说他是绝对的先锋,因为当时那些带着土味儿的作品在业界眼里“非常离经叛道”。但无论如何,赵季平的音乐撞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生命的酣畅,对于音乐这就足够了。
  赵季平始终主张,创作要有自己的根,要用自己的母语和母语的思维去创作。但并不是说将传统的东西拿出来就可以,而要赋予时代感,也就是要继承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才有生命力,才会被时代所接纳。比方说《红高粱》,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离经叛道的作品,具有开创性,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很有冲击力,在风格上既是先锋派的又是非常民族的。比如“我爷爷”和九儿“野合”那一个场景,在配乐上使用的是音块来模拟人生的呐喊,很有冲击力,当时没有人这么用过。“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则是用了30支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就是要那种生命的呐喊得痛快淋漓。这中间,我在行腔中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酒神曲》则吸收了河南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元素,加上唢呐等配乐,表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和不倒的精神。
  勤奋成就今天的事业
  赵季平每天8点起来,一起来就进入创作状态。这个过程我的手机始终是关的。写到中午吃饭,再接接电话,然后稍微休息。下午2:30我去学校办公。下午上完班后,就是休息,不会再写了。 赵季平很执著,甚至有点一根筋。从小爱音乐。赵季平人生的轨迹也一直在这条线上运行。不论外面再热闹,他都不会被这些暂时的浮华所吸引,他一直在按照我的道路去走。有人说艺术创作是艰苦的,要耐得住寂寞。赵季平正是在这种寂寞中去实践创作。
  音乐学院毕业后赵季平到戏曲研究院,他几乎是一无所有搞创作。不仅每天向传统戏曲学习,下乡的时候还每天都在研究交响配器。做了大量的笔记。赵季平始终坚信只要有准备就会有收获。他从未想过搞音乐有什么用呢?干脆搞别的吧。没有。赵季平说:“我喜欢音乐,我就搞这个”。
  故乡的情怀
  赵季平对故乡有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依恋。每次有重大创作,都希望回到西安。在这里他能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写起来也非常有感觉。这可能是故土难移吧。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北京,但是他都放弃了。但是反过来看,赵季平待在西安也待对了。在这里他的创作源源不断。在这里他的心很平静。西安的文化氛围很沉静,让赵季平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他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在北京有人让他参加什么研讨会的,他都不忍心拒绝。在西安就好,大家似乎都很尊重他的创作习惯。
  创作道路
  赵季平的创作是和中国改革开放是同步的,应该说是同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隐隐中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往上走。1978年,四人帮倒台后他就到中央音乐学院。1980年回来后,就开始搞创作。1983年,陈凯歌、张艺谋来找我,就有了《黄土地》、《红高粱》、《菊豆》、《活着》、《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荆轲刺秦王》、《大宅门》还有他的
  《第一交响乐》、《第二交响乐》。祖国的经济在不断向上走,赵季平的音乐创作步伐也是不停往上走。不断努力创作,一刻不敢懈怠。他很在乎过程,倒并不是很留意结果。赵季平只是用心血来创作,这样普通百姓才会喜欢。
  百年育人创建中国音乐一流学府
  很难想象一位有着惊人创作成就的音乐大师还有更多的精力去经营一所学校,但赵季平做到了。他是西安音乐学院10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的大家长。在采访中不断有人敲门进来请示工作,而赵季平总以一种平和之风耐心答复。看得出,对这所培育了他的学校,他似乎要用更多热情和精力去回报。 赵季平加强音乐学院的学术,进而提升它的地位。他深深的知道学术建设不是一天两天,一挥而就的。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用他的位置,为学校赢得更多的机会。 赵季平说“我们要去掉那些浮华的东西,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建设。教书育人要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众望所归
  终成中国音乐“掌门人” 在2009年当选新一届音协主席,成为陕西走出的首位中国音协主席。 2009年12月15日上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是党的十七大和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中国音乐界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换届选举中,赵季平以高票当选为新一届中国音协主席。黄土地上终于走出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把一些基层的优秀的交响乐作品推了上去,让他们在更高一级的舞台上去展演。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路一带”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东南亚音乐及其教学体的研究与教学,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理解与交流。经多方筹备,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协办的《世界音乐周2015》——东南亚音乐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1月9日-13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本次世界音乐周以观赏外国艺术家表演、参与实践工作坊和聆听专家学术讲座为
期刊
摘要: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之源,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生命力,并以“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的生成规律区别于西方音乐而自成一体。这种规律的形成与中国朴素哲学价值观中的“道法自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在音乐中体现出“形散而神聚”普遍特性。本文试以河北瑞村民间音乐会上的部分曲目为例,以乐曲的曲体结构为依托来解读民间音乐“形散而神聚”这一美学意蕴。  关键词:曲体结构 河北瑞
期刊
摘要:从古到今,随着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演奏场所和演奏形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古琴舞台化问题是近来一直讨论的话题,传统演奏、推陈出新、以及和新元素的融合多种形式并存的状态,已经成为目前古琴演奏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古琴演奏 雅集 剧场 舞台化 多元化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其乐器本身及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决定了它不能仅仅作为一门乐器的形式存在。自古以来很多人对古琴的认知
期刊
摘要:在好莱坞电影音乐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为影片的配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电影音乐的特性在于音画结合,在音乐的内容和长度上,都会有相对严格的限制,加上创作时间的紧迫和创作经费等等问题,成为一名成功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其实并不容易。进入80年代以后,好莱坞电影音乐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多维发展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开始大放异彩,他跨越了古典与流行,用宏大的交响
期刊
摘要:歌剧《白毛女》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它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奠基石,该剧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借鉴并吸收了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上的经验,根据戏剧情节内容的需要,大胆的进行艺术创新——音乐的民族性、剧情的戏剧化、通过主题音乐来表现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国内外造成了影响,也是中国民族新歌剧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作品。歌剧《白毛女》自1945年在我国问世以来,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期刊
作曲家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1991年10月13日由王钧时指挥天津交响乐团首演。这部由六个组曲组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以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西方管弦乐色彩,展示了一幅幅汉族人民的生活图景。自1991年首演以来,通过国内外乐团在世界各地的频繁演出,使《炎黄风情》成为近年来在海内外演出率最高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从1995年起,经教育部审定,《炎黄风情》陆续进入中
期刊
摘要: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天,1875年首演于法国巴黎,是抒情歌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它创造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歌剧的最高成就,也铸就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歌剧创作生涯中的最高峰,它在世界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如今也是上演率极高的经典名作。歌剧《卡门》剧本由法国中短篇小说作家梅里美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高龙巴》、《塔曼果》等,梅里美擅长在平静的叙述中刻画叛逆女性的形象,在他的作品《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音乐类观演礼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项礼仪的含义、形成原因,并通过观察演出过程中出现“不文明”的现象,探讨其存在的争议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音乐类演出 观演礼仪 思考  “欣赏古典音乐应该在什么时候鼓掌?”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这似乎是个有难度的问题,随着古典音乐普及到我们生活,诸如观众不合时宜的鼓掌,欣赏过程中耳语、攀谈等现象并不少见,但场务举着警示语或手持激光灯对“违规观众”扫射进
期刊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文化语言,虽然不似切实的言词那般具体,但却以其抽象化的意识形态存在于人类历史的精神文明之中。它潜移默化般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思想,诚然,音乐与人类情感的表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亦可以通过各种艺术途径来达到情感的抒发,音乐作为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所具有的内在属性直接关系到人们情感通道的文化性表达。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音乐的内在属性(物理属性、情感属性、文化属性、社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育媒体——交互式电子触控屏,它的有效使用带来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交互生成、学科整合、多维体验的教学新愿景,构建了个性张扬、思维开放、创新激活的音乐欣赏新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 交互生成 触控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览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