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禅心“天惠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心到处禅。
  摈弃尘劳的羁绊,处处无心,处处任运自然。窑火与陶土本无心,陶者既无心亦有心,心行处灭,旷然无念,是为无心;取法自然,蕴藉禅意,是为有心。于天地间捕捉一丝天然,于空灵中采撷一缕灵妙,揉入陶土,随缘赋形,在灼炽的烈焰中完成了具足圆满的轮回。陶土、窑火与陶者在不经意间水乳交融,熔铸一体,化作了“天惠釉”身上厚重的褚色。
  凝重却不滞重胶着的釉色,深浅不一地“涂饰”于器身,如深埋经年的铁器,飞逝的流光剥落了它曾经青涩的锃亮,披上了一层遍历沧桑的锈。拙朴典雅的器形,折射着陶者刹那闪现的灵光与汗漫无际的遐想,简繁得当,张弛有度,或内敛,或夸张,或抽象,或具体,滤净了雕饰与浮夸,虽为人造,宛若天成。端详,摩挲,赏玩,品味,仿佛同一名禅者展开心灵的对话,没有语言,没有表情,每一处细节的妙意,心领神会时,会心而笑,不落言筌。
  
  菩提壶 菩提本无树
  
  恰如其名,参透它的隐喻无疑是需要明心见性的。拙雅的壶身,毫不掩饰斑斑的“锈迹”,由底部生出的一圈圈“年轮”,缠绕着拉坯时的印迹在壶的两耳上化成同心圆。如涟漪般层层荡开;壶嘴由下往上渐渐隆起,像昂首报晓的鸡首,透发着原始粗犷的美;微微外翻的壶口和微微鼓起的杯盖互为阴阳,契合地一丝不苟;杯盖的壶钮则颇为抽象,同壶嘴隆起的别无二致,似飞鸟欲振翮高飞,飘逸出尘。
  将茶从壶中缓缓斟入杯中的时候,若即若离的禅意早已蹁跹而至——让心慢慢空寂。慢慢沉淀,静如止水,清如明镜,不假外求,照见本心。随淡淡的茶烟升起,杯在手,茶在口,微笑在心里绽放。菩提本无树。
  
  方正壶 自是禅心无滞境
  
  它颇似一只僧人化缘的饭钵,体态古拙,壶身的纹饰与菩提壶如出一辙,只是壶的两耳是圆形的,而且同心圆也较丰富。壶嘴粗短,厚唇,如剖开的竹管;壶钮厚实而沉稳,温柔敦厚。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只看似“矮胖”的壶却叫“方正壶”。为何?
  执于掌心把玩品鉴,无论是漫无规则的釉色,还是井井有条的安排,从壶钮到壶底,从壶耳、壶嘴到壶身,皆走“曲线”,丝毫没有“方”的意味。就在困惑不已时,不知怎地,手中的壶盖轻轻撞击了下壶身,发出了金属般的声响,虽轻微却铿锵有力。这一响着让人恍然大悟:壶形周正丰润,击之铮铮有声,外圆内方。这不正是“方正”么?陶者的用意,便在于此,更何况禅心本无挂碍,不拘一格。方即是圆,圆即是方,无迹可寻。
  择器品茗又何尝不是如此?器,勿论精美与否,茶,勿论高档与否,怀一片禅心,器纵粗陋亦美轮美奂,茶纵寡淡亦芳馥甘醇。自是禅心无滞境。
  
  莲花壶 看取莲花净
  
  它是一朵陶铸在泥上的佛国之花。
  一条条柔畅舒缓的曲线在壶身幻化出优雅的姿态——是摇曳的风荷,是吹皱的池水,还是流动的音符?莲叶似的壶盖罩在碗型的壶身,富有动感的曲线上下若断若续,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将莲花的清净不染精神流注于似与不似之间;壶钮平圆,较之一般的壶钮来得更宽扁,质朴大方。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它在炎夏盛开,生于泥沼,却纤尘无染,送来徐徐清风与阵阵凉意,息心止念。莲壶中酝酿的甘露,可涤荡心灵的尘埃,净尽心底的渣滓。闭目啜饮,醍醐灌顶,茶助禅思,心已澄明,沉渣已难泛起,波澜不兴。
  
  居士壶 在家还比出家闲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这是清代由士大夫转入居士行列的张问陶之禅悦,亦是居士的精彩概括。提起居士,国人对香山居士白居易、东坡居士苏轼、六一居士欧阳修是耳熟能详的,他们外儒内禅,亦无一例外地与禅有着不绝如缕的联系。这只居士壶饶有高蹈尘外之气。简直就是这些居士的化身。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陶土的原色,锈色釉只是蜻蜓点水般地点缀、渲染。壶身呈筒状,壶口略微外翻,壶嘴如半截竹管,壶盖稍扁平,壶钮呈略扁的鼓状。整只壶简约清雅,干净利落,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韵味。
  只此一壶,便可将居士、禅与茶藕断丝连的三者之间完完全全地联系起来。怀一颗湛然澄澈的心,意静思定,燃一炷香,泡一壶茶,展一卷经,对一张琴,下一枰棋,在枯寂中观照清净的本性,无论在家或出家,均可参禅入定,而不必追求寂野幽林、青灯黄卷。这正是: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2018年已过了3/4。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非遗”、“技艺”、“工匠”、“大师”等关键词,一直都是茶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而围绕制茶技艺展开的各项茶事也是叫人眼花缭乱。  的确,评大师,拼技艺,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并推动代表性制茶工艺的传习推广与科学创新。但是,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品质”二字上。  茶之品质应由“品”与“质”组成,“品”是茶之形、色、香、味等固有的风味风格,“质
期刊
2014年,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国文化院院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在致辞中提出,为了中华文化普及和走出去,我们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传播观念。“体”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而“翼”是让“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这“两翼”一为中国医学,一为中国茶文化。  为什么中国茶文化有如此大的能量?用许嘉璐的话说就是“在中华文化无数形态中,茶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地反映了
期刊
一、“第三世界”的丰富内涵  英布草心新著《第三世界》,书名很新颖。“第三世界”,是指向整个中国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讲的。中国西南边陲高寒山区,彝族先民聚居的地方,对应于同一时间递进的强大的宋朝和西夏而言,是属于鲜为人知的“第三世界”。在空间意义上和社会发展进程上,《第三世界》的视觉叙述,可以分为大视觉的叙述与小视觉的叙述,具体来说,是大视觉下的宋朝历史与小视觉下的大凉山彝族的历史并存着、并进着。大
期刊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茶产业在继承和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呈现出旺盛的生機与活力。茶产量、茶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预计到201 8年底福建将率先实现茶业综合产值千亿元。福建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品牌多而强,这是闽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站得住、叫得响的重要原因。回望40年,我们循着这些龙头企业走过的轨迹,也能窥见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他是一位爱拼会赢的企业家,面对一穷二白的境况,不服
期刊
茶产业,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会展业,一个新兴且朝阳的产业。传统行业“联姻”朝阳产业,为农业尤其是茶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茶业链上来看,展会形式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整个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对于茶人茶企而言都是一个获取信息和交流的绝佳平台;从供需环节来看。展会形式能够在同一时间、地点汇聚大量品牌、茶品,给采购商提供很大的选择空间;从地域上来看,茶博会之热加强了各大名茶产区间、茶叶产区与销区之间的交流及
期刊
关于中国茶与奢侈品的“瓜葛”,众说纷纭,很难理得清孰是孰非。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茶企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走奢侈品的路线,尽管它们的产品是否是奢侈品仍然存在分歧。例如,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推出的“论道竹叶青”屡屡在国内外奢侈品展中亮相,广东百聪茶业的“金颂顶茶金骏眉”出现在第五届广州国际奢侈品展TOP LUXURY上,还有安溪的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三和、坪山等5家茶企抱团进军欧洲奢侈
期刊
陶艺书画装饰出大家    据说最早的紫砂刻字是元末孙高士的紫砂罐上“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但此据尚待考证:一来未见实物,二来记载此事的《寄园丛话》尚待确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紫砂书画刻绘最晚也是始于明末,发展于清前期而盛于嘉庆以后。很多知名艺术家都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作画。当然。紫砂书画刻绘也有个发展过程,早先时大彬等人不过是在壶底题款而已,甚至有的人不加款识,仅以朱书为号。其后,书法装饰
期刊
今年5月1 8日,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曾在杭州表示,201 8年,福建茶产业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干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2017年,福建毛茶产量45.2万吨、产值235亿元人民币,茶产业综合产值937亿元人民币,均居全国第一位。好山好水是茶产业持续向好的重要保证。福建依山傍海,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水、大气和生态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清新福建”为生产好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拓
期刊
现在正在阅读的你,会不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每天穿梭于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看着周围的钢筋森林与斑斓的霓虹,心底却泛出莫名的寂寞。忙碌的工作、激烈的竞争、奔波的生活,慢慢地吞噬着我们的热情。真的需要一份来自自然的温暖关怀了;品茶,无疑是都市人最方便的“补心鸡汤”,暖润的茶汤洗涤的不仅是日积月累的浮躁,还让逐渐冰凉的心得到片刻的温存。    都市边缘的茶人花园    和高桥登山队一同出游,总会被他们的欢
期刊
当初秋的冷风掠过北半球时,南半球正值春光萌动之际。九月的长昼越来越明亮,文化遗产节选在这个月,想必是考虑到了此时正是大家松活筋骨而四处走动的好时光。遗产节的地图上,我首先圈定的是阿尔伯顿老宅举办的皇家阿尔伯特百年茶具展。去观展顺带喝下午茶,这个计划应是最贴切自然的。  位于阿尔伯特街100号的老宅,旧时是白人殖民前辈精英开派对的常选之地。这幢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名噪奥克兰的大屋,其建筑师名叫阿兰·克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