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需要坚持以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为原则,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本文就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及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进行了分析。
  1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可以拓展农村经济增长空间,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另外,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可以改变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弱势地位,在城镇一体化进程中确保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保障农民利益。
  就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来看,广大农村地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目标开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并且开始丰富农业生产种类以及优化农业种养模式,综合来看,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业结构层次偏低、种植业组成结构单一、缺少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产业、农村地区精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价值较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等。因此,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任重道远。
  2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需求,通过对当下市场环境进行考察,可得到社会对各类产品的需求情况,以此来判断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等,防止因盲目生产造成农民经济利益受损,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市场环境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學合理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同时,农村乡镇政府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综合考虑市场供需情况,以此为依据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生产。另外,还要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以当地资源为依托
  由于不同农村地区在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应以当地特色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提高当地农村经济竞争力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当前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生产要素难以集中的问题,使得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无法提高,资源配置也存在浪费的情况,因此当前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科学组合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村资源,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农业生产增收增效。
  2.4以科学技术为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于科学组织农村生产力要素,当前科技手段的应用也决定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因此,广大农村地区应重视科技力量,加强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另外,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例如高产栽培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及各种绿色农业生态技术等技术的推广,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5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多种经济形态共同发展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形势下,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因此农村地区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多种经济形态共同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的增收渠道;结合产业特色,发展其他经营模式,比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6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品牌营销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村地区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化科技创新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结合区域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以上举措可以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2.7深化市场信息服务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以精准的市场信息为导向,结合具体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精准生产与高质量生产,因此,必须深化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构建市场信息网络体系,通过组建专门的营销队伍,对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优化信息处理与传播方式,以便让农民及时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镇一体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人民政府乔秀芝)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水稻种植水平是保证农民增收及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介绍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中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措施,以期指导中国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秧苗处理  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中国各个水稻种植区气候及土壤条件也差异巨大,因此在种植水稻前,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期刊
红黏土在贵州六盘水地区分布极广,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之中。为进一步探究红黏土特殊性质并加以改良,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本文研究了不同掺量木质纤维对六盘水地区红黏土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掺入适宜比例的木质纤维可提高红黏土的抗剪能力、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本研究可为改良红黏土性质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选自六盘水地区的红黏土,该地区红黏土是在热气候条件下,
期刊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纺织业原材料。棉花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需要提高种植人员专业知识和种植水平,以提升棉花产量和品质,增强棉园的种植管理,推动中国现代化农业的良好发展。  1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整地、選种及播种  在种植棉花前,应进行整地,合理选择整地时间及程度,保证棉花播种
期刊
中国是林业大国,森林资源丰富,但因人口量大,中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小。林业产业总值较大,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林木种苗生产是促进中国林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国林业种苗生产存在一定不足,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林木种苗生产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提高林木种苗生产的具体措
期刊
1强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森林资源不仅是林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同时能够为林业生产提供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林业资源管理效果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森林资源存在权属不清问题。集体森林资源所有权应当归属为集体,而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应当归属于国家,但具体归属问题不明确,存在着严重的主体虚置问题。例如,集体林地产权主体归属问题争议较大,有些主体认为应归属于村集体,有些主体认为应
期刊
油菜属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据调查统计,油菜的落花、落叶以及残留在土壤中的根养分含量约占土壤全氮量的4.2%、全磷量的0.52%、全钾量的2.58%。大田种植油菜有种子用量少、、生育期短、种植技术操作简单、鲜草产量高、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在新疆阿克苏市大面积推广种植油菜,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质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理化性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
期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期刊
红黏土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壤,广泛分布于贵州六盘水地区。它具有含水量高、塑液限高、孔径大、遇水膨胀等属性[1],常用于各种工程的地基处理,也可用于水利、公路等工程。随着中国西部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如何深入了解红黏土的特殊性质并加以改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建筑工程实践,已成为许多学者和专家重点关注的科研课题之一。贵州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目前中国迅速发展,修建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等
期刊
油松具有根系发达、枝干粗实、喜光、抗瘠薄、抗风等特点,若操作合适,便可在山地造林、山地选林时使用。油松幼苗受恶劣天气及土壤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幼苗成活率也受影响较为明显。山地造林工作受地势、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影响,造林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推广油松造林工作时,可合理使用容器育苗技术,提高油松育苗效果,提高山地造林效果。  1油松容器育苗方法  1.1育苗地挑选  合理挑选育苗地,培育优质的油松幼
期刊
三农问题是促进中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也是确保中国现代化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基础便是乡村人才的振兴。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乡村人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乡村振兴。本文分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促进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