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设疑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中指出:“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的一席话,犹如指路的灯塔,使我逐步明白:根据学情,依本据标巧妙设疑,能更好导达目标,使学生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一、根据学情,巧妙设疑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学情。提问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尽量贴近生活,巧妙入手。农村孩子,知识面比较狭窄,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多媒体设备,因此提问时必须考虑实情。我在教《威尼斯小艇》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小艇的样子,根据学生生活在滨湖地区的特点,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龙舟吗,能说说龙舟是怎样的吗?”然后叫学生读描写小艇的句子,学生自然会觉得小艇与龙舟很相似,形象就更清晰了。二是要考虑学生的素质差异,因材施教。一个班,学生的素质肯定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也应有难易之分。对于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可提些比较浅显易懂或者在课文中容易找出答案的问题,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如若总是要求他们回答容量大、归纳性强的问题,必将打击其积极性,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二、依本据标,循序善诱
  
  “疑”为学之始。由于人类的思维或者求知欲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激发学生思考,疑若设得巧,则妙趣横生,使学生为其所引。为求目标导达,我认为设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价值。必须依托课文,围绕目标,提出具有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问题。二是适度。理想的提问应该使学生处在“心求道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态,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应符合他们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三是具有渐进性。教师必须根据渐进的原则,提出的问题有系统性、渐进性,能诱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以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成为不仅是“知之者”,更是“好知者”。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设计了几个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处境怎样?”“假如让你在严寒的冬季,饿着肚子、穿着单薄、光着脚丫在外面的雪地里,你会感觉怎么样?最想得到什么?”“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在欢乐团聚的大年夜小女孩梦想得到什么?”这些适度、能够引导达标的问题,逐步把学生引入小女孩的生活中,后面小女孩在划燃火柴中所产生的丰富想象就不难理解了。
  
  三、适时设疑,导达迁移
  
  教师要适时巧妙设疑,抛砖引玉,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尽可能把矛盾聚为一个中心焦点,使学生兴致勃勃,有股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虎劲。为导达目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初探感知,善造悬念。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好的教师往往开课就能设置一个悬念,或抓住好奇心,或激发求知欲,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记得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使用的开场白是:“同学们到过的城市是不是都建在平地上,交通工具是不是汽车?可是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城市,却建在海边的岛屿上,街道到处是水,你说他们靠什么出行?”这种逆向设疑,马上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小艇上了。
  2.赏析感悟,师生互动。学生的知识总是在“质疑——解难——再质疑——再解难”的过程中获得的。在赏析感悟课文时,教师设疑力求像剥洋葱似的层层深入,以致导达目标。前面提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外也要留有学生提问的余地,让学生觉得学犹未尽。我在讲《威尼斯的小艇》时,有个渔家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艇做得那么窄不是很容易翻吗?为什么不做宽、做稳重?”我当即从街道容量,小艇宽就笨,窄就灵活,船夫的技术高超等方面引导学生议一议,问题就明确了。
  3.情感升华,注重迁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技能,而一种技能获得必须进行迁移应用到实际之中,才能保持该技能的持续发展,并对其他技能产生影响。为了使学生在质疑解难中培养创新能力,并促进其他技能发展,教师在学生情感升华过程中往往会设计一两个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形成一种新的技能。我在教《鲁滨孙漂流记》时,学生熟读课文,通过对鲁滨孙言行举止的分析,知道他是个有胆量、有智慧的人。教师话题一转,问:“假如遇险的不是鲁滨孙而是你,你会怎么样?”“你生活中碰到过危险吗?你是怎么做的?今后如果你们碰到某种危险,该怎么做?(这里的某种可由学生多种设置)”由此引发了学生激烈的争论,学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东源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The acoustic properties of locally resonant sonic materials with viscosity ar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ultiple-scattering approach. We find tha
期刊
目的:研究了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9月所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共计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研究分析赖脯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变化的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一本教学杂志提出要做到“认
长期以来茶园恶性杂草——香附子、黄茅草、苦艾、马圹草、辣蓼等在我市茶园大量蔓延,严重危害茶树生长发育,影响茶叶的产量、质量的提高。过去采用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而且
Using even and odd coherent states, we define a new state, which is called the spin-type W state. With the spin-type W states, we provide a new scheme for testi
期刊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住院部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该次医学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随机
习作教学面临着“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的两难境地。如何解决这两难问题,笔者认为,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顺利推行语文课改的关键,也同样会让习作教学成为“学者易,教者乐”的美事,融入乐学、乐教的合一境界。    一、巧用课件,兴趣为桥——习作创新发展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开端。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
合作备课是教师磨砺技艺的基地,能够让每一个教师阐述观点、见解,让同事评判。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发言中,产生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不断完善备课,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活动方式等内容。通过这样的磨合,教师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一、合作    陈老师:通过细读文本,我发现本课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难弄懂的是故事蕴涵的寓意。要通过反复读文和联系生活去获取“做事要亲
一、课题的提出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