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婚姻是我最有价值的投资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未都是家喻户晓的收藏家、古董鉴赏家,还是央视名牌栏目《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他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去年,外界评估马未都的身家达152亿元。经常有人调侃他:“老马,你这么有钱,老婆换了吗?”马未都笑呵呵地说:“不换,永远不换,与贾宏伟结婚,是我今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一对文学青年组建家庭
   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军人。中学毕业后,他去京郊温泉镇苏家坨插队。1975年马未都回城后,被分配到航天部某部门当了一名机床铣工。他天资聪颖,自幼爱好文学,嗜书如命。白天在车间忙了一天,下班回家他还要看书到深夜。
   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随后被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做编辑。那是个文学盛行的年代,很多青年男女以爱好文学为荣,不少单身男女,在征婚启事中都特别注明“爱好文学”。贾宏伟就是一位文学女青年,傾慕马未都的才华,她不顾女孩的矜持,经常约马未都在北海公园讨论诗歌和小说,两人相爱了。
   1983年,马未都与贾宏伟组建家庭。
   除了文学,马未都还酷爱收藏,家里摆满了淘来的瓶瓶罐罐。婚后不久,他与贾宏伟积攒了1600元准备买台彩电。可路过王府井一家商店时,他发现了一组四扇屏,钧瓷内镶,古朴典雅。认定是宋朝的古董,马未都跟经理砍价,硬是从报价4000元砍到了1600元,然后乐颠颠将四扇屏扛回家。妻子问:“彩电呢?”马未都乐呵呵地说:“这个可比彩电值钱。”贾宏伟性格温和,有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没与丈夫争吵。妻子的宽容理解,让马未都将收藏爱好延续下来了。
   婚后两年,儿子马天降生,马未都终于买回了一台彩电。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家里来过小偷,翻得一团糟,你快回来吧!”马未都慌忙跑回家。只见彩电被偷走了,四扇屏还在,他长舒了口气。这时警察来了,问马未都:“家中被盗,你怎么还乐呵呵的?”马未都幽默地说:“幸亏这贼没文化,否则太可怕了!”丈夫的诙谐将贾宏伟逗笑了。
  支持丈夫辞职搞收藏
   1992年,马未都已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了10年,越来越想寻求事业上的突破。这年夏天,他与妻子商量:“我想辞去公职,专职搞收藏。”贾宏伟不同意:“这么稳定的工作放弃太可惜了,你是丈夫和父亲,肩负着养家的责任呢。”“我在出版社干得不快乐,再不愿过这种一眼看到老的生活。人生很短暂,我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咱们对生活要求都不高,家里的积蓄足够生活两三年了。”贾宏伟想通了,也不希望他带着枷锁工作,终于同意马未都辞职。
   就这样,马未都从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变身为没有编制没有单位的闲杂人员。亲友数落贾宏伟:“你怎么能由着他的性子来?一个男人不养家,还算什么老爷们?”贾宏伟为丈夫开脱:“老马不是一般人,我相信他会有所作为。”
   在妻子的支持下,马未都开始以收藏养收藏。那时,家里只要积攒下一点钱,他就去潘家园古玩市场“捡漏”,贾宏伟跟在他身边付款。
   1999年11月,马未都在北京逛拍卖会,看中了一个花瓶。他不敢看第二眼,赶紧溜走了,悄悄对对妻子说:“你一定要帮我将这个花瓶扛回家。”第二天,拍卖会如期举行,贾宏伟戴上帽子和眼镜,穿着老太太的衣服,躲在角落里,生怕被人认出来。花瓶开拍时,贾宏伟仅花3万元就竞拍成功,这是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的花瓶,在国际市场能卖上千万。马未都直呼妻子是大功臣,贾宏伟心里甜滋滋的。
  贤惠妻子,乖乖儿子
   别看马未都平时与儿子嘻嘻哈哈,但其实对马天要求很严格,从小就培养他自立自强。2001年,马天去英国留学时,马未都让他打工挣生活费。马天知道钱来之不易,非常节俭。
   后来,马未都登上了央视名牌栏目《百家讲坛》,讲述收藏常识及逸闻趣事,扬名海内外。这时他家里藏品成堆,客厅卧室都堆得满满当当,整个屋子摆的都是,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于是马未都召开家庭会议,说准备建立观复博物馆,专门展示自己的藏品。贾宏伟和马天举双手赞成,并帮马未都选址,做好前期工作。
   观复博物馆开馆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马未都被誉为“中国收藏界第一人”。2012年,马未都觉得从前的运作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为此苦恼不堪。贾宏伟建议丈夫将博物馆以理事会的形式运作,马未都采纳了妻子的意见。从此,他将博物馆由“私产”变成了“公产”,规模越来越大。马未都对妻子说:“我百年后,要将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国家,一件不留。”贾宏伟支持丈夫的想法。
   马天听了,逗父亲:“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儿子肯定是爸爸前世的仇人,这么多藏品一件都不留给我,你这个北京老头有意思,有大意思!”
   贾宏伟替丈夫开脱:“你爸不是古董商,不需要子承父业。我们已将你养大,路靠你自己走。”马天呵呵一笑:“老妈,我逗你玩的,其实我也赞成爸爸的决定。”马未都哈哈直乐:“贤惠妻子,乖乖儿子,我全拥有了,这辈子值了。”
  (摘自《妇女》 维维/文)
其他文献
常平仓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特别是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的表现。司马光曾言“常平仓者,乃三代圣王之遗法”。先秦时期比较明确提出平抑粮价、储粮备荒思想的是管仲和李悝。管仲从为君主谋利的角度阐释平抑粮价的方法与重要性。战国时期李悝的阐述则更为详尽,“粜甚贵伤人,甚贱伤农。”李悝所指的“粜甚贵伤人”是针对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士、工、商三个阶层而言,“甚贱伤农”则是就粮价波动对农民的伤害有感而发。所谓“籴”是指
期刊
上市公司高管鲍某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养女”李星星(化名)事件最近持续发酵,案件的事实真相有待于公安机关的后续调查。不过,这起事件牵出了不为人知的网络送养收养黑产链,也暴露出我国一些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那么,从这起事件中,法律应该有怎样的反思和改进呢?  鲍某明案牵出网络送养收养黑产链   4月10日,记者向百度贴吧里“未婚妈妈吧”的创建人宇文无艳(网名)提出一些关于民间送养的问题,她很快发来大段的
期刊
近读《曾国藩日记》,看到一段曾国藩试制防弹衣的记载,很有意思:   国藩初办水师时,尝博求御炮子之法。以渔网数层,悬空张挂,炮子一过即穿,不能御也;以絮被漬湿张挂,炮子一过即穿,不能御也;以生牛皮悬于船旁,以藤牌陈于船艄,不能御也;又作数层厚牌,以竹鳞排于外为一层,牛皮为一层,水絮(按:即渍水的棉絮)为一层,合而成牌,亦不能御也。   鸟枪子如梧子大者,或有法御之,抬枪子,劈山炮子,凡大如黄豆以上
期刊
《护士的故事》作者克里斯蒂在经历了父亲从患病到死亡的过程后,她更深刻地意识到护理的最高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和维护死亡尊严比单纯延续生命更重要。   克里斯蒂没有亲自护理罹癌的父亲,而是交由另一位护士谢丽尔主导。而她也由护士的身份变为了女儿、旁观者。   她观察着谢丽尔倾听父亲的语调来判断投药止痛的时机,尽量为他积攒清醒时刻,以便他睁眼就能看到家人:   直到最后一秒,他都把握着自己的生命。事实证明
期刊
4月1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芙蓉为康复中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小伟(化名)拍了一段视频。虽然小伟还在用鼻导管吸氧,但对于一个用了25天ECMO(体外膜肺氧合)、上了50天呼吸机、救治了67天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他目前的恢复状态已算是一个奇迹。   从2月6日至今,经过辽宁、河南、福建3支援鄂医疗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护人员2个多月的接力救治,新生活的曙光正一点点照亮小
期刊
1949年春,解放军已在作渡江准备,急需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协助工作。第四野战军经请示中共中央批准,在平津两地招收了1万名青年学生参军。正在北大西语系读三年级的梁再冰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并在这一年4月,启程南下。  梁再冰的担心   北大读书时期,梁再冰经常被进步的同学看作逍遥的教授家的小姐,疏远隔离。到了新社会,当人人都投入到建设的激情,亲眼见到一支有纪律,有信仰,全无半分骄横霸气的革命的军队,从前被
期刊
作为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终极武器,疫苗的研制好消息频传。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4月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为更大限度提升疫苗研发的成功率,科研攻关组布局了新冠病毒的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这五条技术路线。陈薇院士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
期刊
2019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录制现场,评委高贵鹏惹人关注,他曾获2015年星光大道周冠军,被称为“孝子励志楷模”。高贵鹏出生山村寒门,幼年丧父,身高不足1.3米的袖珍妈妈把他和妹妹养大,更引领着他从一个油漆工成为登上央视舞台的明星歌手。  “憋屈娃”想逃离家   高贵鹏1986年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高家湾村,爸爸做石匠打工,妈妈贺琴连身高不足1.3米,体重60斤,靠種田养育
期刊
1937年11月,聂荣臻创建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并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晋察冀边区,聂荣臻接触过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友好人士,如美国军官卡尔逊,燕京大学教授、英国人林迈可,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白求恩(1890~1939)。  最后的一封信   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初从温哥华来
期刊
对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都在看书,另一半在写书。回望那一个个千奇百怪的书的“生产车间”,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写作《古船》,张炜可谓“三易其地”。其时的张炜,文债累累。他开始琢磨躲开人群,就在军区招待所找了一间小屋,成为隔开红尘的暂时屏障。然而,毕竟身处闹市,半年后,还是被人“挖”了出来。他的小屋不再宁静,只得“另辟蹊径”——这是位于济南郊区一座山脚下的孤房子,大约10平方米左右,是一处废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