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体会与探索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学科综合治疗始于19世纪60年代,为解决单一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存在的局限性而产生.其不仅弥补了单一治疗手段的不足,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可谓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典范,从单一的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的治疗模式到现在的保乳手术,辅助放、化疗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历了100多年的革新,取得了多种综合治疗方法,显著地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文就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作一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手术治疗可以说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超声刀开始应用于外科临床,有文献报道,使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治疗,能完善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通过对5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使用超声刀行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观察,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进行分析。
在美国,每年约有4 600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近2/3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使得ALL成为该年龄组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通过不断完善合理使用抗白血病药物和在临床试验中应用按危险因素分组的化疗方案,使ALL治疗效果得以稳步改善.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中患儿的5年无病生存率普遍在70%至83%(表1),总治愈率接近80%.这些事实表明,不远的将来
不合理用药,导致了医疗质量的下降及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试行采用了各种用于促进合理用药的教育和行政管理措施.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以确定在发展中国家
多次输血的患者时常发生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DSTRs),输血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可持续100多天.DHTR是指DSTR伴随临床及/或实验室溶血证据,且仅发生在某些血型系统亚型的患者中.已有报道溶血不仅是由于交叉配血错误而输入不相合供者红细胞引起,而且也可能是患者自己的红细胞引起.血清学调查结果不能单独、正确地预测哪些患者将会出现临床溶血症状,提示患者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次输血的镰
现行红细胞输注规则主要规定红细胞采集量和输注时存活红细胞的比例,即450ml的采集量,输注时24h平均体内的存活率至少75%.其他还限制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不超过红细胞总量的1.0%.特殊需求的红细胞产品又有额外的要求.每单位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的残余白细胞不超过1×106.一单位红细胞应含有至少45g红细胞血红蛋白,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至少含40g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欧洲国家建议一次献血不应超过捐献
日本目前正在探索医院门诊体制改革,将门诊部从医院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诊所.本文对这项改革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其未来作一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无论是在基因研究还是在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诊断方法、活检方式、手术方法各个方面,均有重大进展.本文中,我们将就乳腺癌的微创诊治、术后整形、保乳手术和保乳相关放疗的进展,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进行一些探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肺功能紊乱的肺部并发症.常并发于脓毒血症、创伤和抽吸术等严重损伤后.ARDS的发生及死亡率可因发生ARDS损伤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别,提示ARDS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因临床风险因素而不同.最近,对重症病人进行输血治疗存在许多争论.重症监护病人的临床研究表明,大量输血并无益处.血液替代治疗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