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搞好初中数学教与学的具体教法,希望能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28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改革就得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思想行为开始改革。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走到学生中间,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像对家人一样对待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试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去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四、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五、拓展自制教具领域,引领学生创新
教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对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自制教具作为学校实验仪器的强有力补充,可以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实验和操作等实践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并具备这种自制教具能力,用有结构的教具,满足学生的欲望,吸引学生去探究。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科技活动,是一种能体现教师智慧和灵气的活动。我们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不断拓展自制教具领域,不断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和教具,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才不会因教具和仪器缺少而滞后,才能发挥出她应有的教育效应,迎来新课程教学的春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东溪中学 36230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28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改革就得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思想行为开始改革。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走到学生中间,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像对家人一样对待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试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去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四、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五、拓展自制教具领域,引领学生创新
教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对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自制教具作为学校实验仪器的强有力补充,可以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实验和操作等实践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并具备这种自制教具能力,用有结构的教具,满足学生的欲望,吸引学生去探究。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科技活动,是一种能体现教师智慧和灵气的活动。我们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不断拓展自制教具领域,不断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和教具,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才不会因教具和仪器缺少而滞后,才能发挥出她应有的教育效应,迎来新课程教学的春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东溪中学 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