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心中的“三君子”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而画中以竹兰石三君子为主体,其他如菊、梅等只是偶有涉笔而已。在三君子之中,竹为第一,其次兰,再次石,竹是板桥最喜爱和画作最多的君子形象。先说竹。
  竹易于在庭院栽培成林,造就幽雅的起居小环境,且挺拔有节,与人的气节相合,又枝叶丰茂,与风声雨声交响,皆足以引起诗人的联想和情趣。板桥喜种竹赏竹,画竹颇多,题画亦多。在《郑板桥集·补遗》所收题画中,有题画竹六十九则,题画兰二十一则,题兰竹石二十七则。在诸多题画竹诗中,他给予竹君子以多重品格。
  一是清和。题诗曰:“晨起江边看竹枝,一团青翠影离离。牡丹芍药夸颜色,我亦清和得意时。”他在对比中指出,牡丹、芍药以花朵颜色艳丽而优胜,竹枝却以清和而绝佳,清和是一种洞明、安祥、高雅、温和的品格,说明君子有涵养,不与他者夸耀鲜亮的外表。学者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说:“典型的中国人给诸位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这种温良乃是同情与智能这两样东西相结合的产物。”另一位大学者梁漱溟在《以道德代宗教》一文中说:孔子儒家“礼乐设施之眼目,盖在清明安和四字”。他认为与之相违背的有二:“一是愚蔽偏执之情,一是强暴冲动之气。”辜、梁二位当代思想家与郑板桥题画竹所说“清和”如出一辙,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清明安和,或简化为清和,乃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性格特征,它在清和中包含着正直刚毅,如《易传》所说“刚健中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也就是不卑不亢、海纳百川,这种中国精神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二是无畏。题诗曰:“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又题曰:“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当狂风暴雨来临,合抱大树也会刮倒,竹林虽然不断摇晃,但根底相连,狂暴过后依然一片翠绿,这就是君子的定力。面对多灾多难的人生,君子必须坚强无畏。
  三是出新。题诗曰:“无多竹叶没多山,自有清风在此间。好待来年新笋发,满林青绿翠云湾。”竹的衍生能力极强,竹少的山林没过几年便不断生出新笋,长成竹林,把山岚打扮得一片翠绿。君子要能不断推陈出新,才会使事业具有长久发展的生命动力。
  四曰结伴。竹的最佳伴侣是石。题诗曰:“竹称为君,石呼为丈。锡以嘉名,千秋无让。空山结盟,介节贞朗。五色为奇,一青足仰。”又曰:“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竹石结合便坚韧无比,正像有为君子得到国家柱石之臣的支持,便能成就宏大事业。
  竹若与石与兰结为三友,更能增君子风采。有文曰:“竹干叶皆青翠,兰花叶亦然,色相似也;兰有幽芳,竹有劲节,德相似也;竹历寒暑而不凋,兰发四时而有蕊,寿相似也。”又题
  曰:“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之色。”
  五曰超越。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立志向上,不断超越现状;小人只图眼前,品性下滑。郑板桥题诗曰:“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石的特性是坚固恒常,竹的特性是不断拔节生长,也许当初矮小,但很快便超出石的高度,指向蓝天。又有一幅《墨竹斗方》,收藏于烟台地区文管组,画有一短枝墨竹,题词是:“一尺竹含千尺势,老夫胸次有灵奇。”所画竹叶青翠舒展,题词笔力雄健洒脱。自云所画墨竹虽只有一尺,却包含着千尺的长势,表达作者胸怀远大,不断迈向更高更新的境界。中国学术界一度讲“超越”,说西方宗教和哲学是外超越,中国宗教和哲学是内超越。孔子讲“志于道”“吾道一以贯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他说的道是内在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规则,即曾子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子的道既是天地万物之源,又“道法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就在万物之中。道教则讲“积善成仙”“功德成神”。中国佛教禅宗讲人只要明心见性,便可成佛,不需要到西天去寻找乐土。儒道佛三家都是内超越。“超越”二字最早见于金元之际全真道重阳祖师的诗:“色财丛里寻超越,酒肉林中觅举升。”强调内心境界的提升。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讲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境更比一境高,其道德与天地境界和板桥所说“胸次有灵奇”正相契合。
  次说兰。
  兰花幽香,喜在幽谷生存,比喻君子爱人,能给人以正气和温暖,却又能远离尘世喧嚣,故深为板桥喜爱,作画题诗仅次于石。他赋予兰的品格是多
  重的。
  一曰素淡。板桥题画《兰》,有曰:“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另一首题画谓兰有“红心与素心”,既给人送香,又不要回报。板桥不喜盆栽兰花,因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
  二曰容棘。画兰与荆棘相伴,比喻君子善借实力以共存,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板桥《丛兰棘刺图》题词曰:“东坡画兰,长带荆棘,见君子能容小人也。吾谓荆棘不当尽以小人目之,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兰花“若得棘刺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
  三曰扬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板桥画兰较多兰叶而无兰之花朵。其题画诗有曰:“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我辈何能购全局,也须合拢作生涯。”兰叶常青茂盛,不怕霜雪,而兰之花却形小而易凋谢,所以板桥画兰突显其叶之生命力,以此比喻君子不掩盖自己的不足,而能扬长避短。
  三曰喜友。板桥作画,常常是兰竹共画,或兰竹石共画,这里只说兰竹为友。其题画诗曰:“高山峻壁见芝兰,竹影遮斜几片寒。便以乾坤为巨室,老夫高枕卧其间。”在峭壁上有兰与竹结伴为生,寄托了作者以天地为家的情怀。
  三说石。
  石性坚硬又形态各异,虽不如兰竹之秀美,却另有一番奇特的丑美。板桥画石寄寓君子不当以貌取人,而应于丑陋外形的背后见其内在美质。石的君子品行如下。
  一曰丑美。其题画诗《石》曰:“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板桥讴歌石之内在美以成就外在的丑美,当属此诗最为有力。
  二曰挺脊。板桥《柱石图》曰:“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陶元亮即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官俸折腰,回家过田园生活,写下《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名传
  千古。
  三曰持久。在板桥题画诗《石》中有句曰:“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园林几盛衰,花树几更易。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君子要像顽石那样恒持守道,终生不变其志,经得起风吹浪打,笑对人间沧桑巨变。
  四说兰竹石三友。
  板桥视兰竹石为君子三友,相互扶持,共成君子完美品格。其题画《兰竹石》曰:“介于石,臭如兰,坚多节,皆《易》之理也,君子以之。”《周易》乃中华文化之源,板桥熟读六经,故运用《易》理成其君子三友之论。《易·乾卦·象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言》讲“元亨利贞”为君子四德,讲“刚健中正”,《坤卦·象传》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言》讲“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系辞》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说卦》讲“震为雷”“为苍筤竹”。板桥赋予兰竹石的君子之德,概取于《周易》,如題画中“介于石”“臭如兰”直引《系辞》,而“坚多节”是活引《系辞》“刚健中正”和《说卦》“为苍筤竹”。兰竹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三大精神:温和、有节、坚强,缺一不可。他给李复堂《题三友图》说“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径直称兰竹石为“三友”,希望君子群体能形成并壮大,而这正是社会道德良风健行的重要支撑。今日中国的道德建设,在各领域、各行业造就君子群英是其中心工程,借鉴板桥三友之论有益于加快这一伟大的事业。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8年3月7日)
其他文献
王叔文(753—806),浙江绍兴人,自称是前秦苻坚的丞相王猛的后裔,但其父祖在唐朝却没有任何仕宦经历。王叔文因为善于弈棋,做了翰林待诏,侍奉太子李诵(761—806),即后来的唐顺宗。平民出身的王叔文,因此机缘得以接触到唐朝的权力核心,并且成为李诵的智囊。在顺宗朝的几个月里,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改革派。一、智囊与“太子党”  唐顺宗李诵是德宗的长子,做了二十五六年的太子,看着父亲晚年的不作为,他有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二十五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明史》卷二九九有传。李时珍自幼立志学医,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博览医学典籍,并从实践中总结行医经验,还亲自到湖广、安徽、江西等地研究、采集药物标本,搜集医疗处方,最终编成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被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赞誉为“本草系列的最高著
期刊
魏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叫做嵇康,他的《游仙诗》里写道,“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读图、识字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图及义,传授自然之道,学习做人立身之本。何谓“道”?它由走之底和“首”字组成,也就是走一条经过头脑判断选择的道路。《论语·学而》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说,人生须务本,本正了,道路便展现在眼前。就像种树一般,根正了,树才会长好,后面生长出来的是树干上的枝叶。人生初始的家教,就是在
期刊
君奭(节选)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  “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  “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
期刊
李宗闵言李德裕制命已行a,不宜自便。乙亥,复以德裕为镇海节度使,不复兼平章事。时德裕、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挤援。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b,去朝廷朋党难!”  臣光曰:“夫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冰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此自然之理也。然君子进贤退不肖,其处心也公,其指事也实;小人誉其所好,毁其所恶,其处心也私,其指事也诬。公且实者谓之正直,私且诬者谓之朋党,在人主
期刊
清朝时的紫禁城,每逢春节,原本肃穆的氛围逐渐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各种娱乐活动也被张罗起来:守岁、明窗开笔、茶宴雅集……而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看戏了。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宫女、太监,都十分喜爱。从宫中的戏台分布我们就能看出,主要宫殿区几乎都有戏台,除了室外恢弘的大戏台,还有室内精致的小戏台;如果算上因各种原因现已不存的,清宫里共有过大大小小十多个戏台。  那么,为什么要建这么多不同的戏台呢?这些戏台上曾
期刊
东汉文坛点将录  作者:徐公持 著  定价:38元  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  本书是东汉文坛主要人物的评传,这些文学家包括:桓谭,冯衍,班门群英(班彪、班固、班昭),崔氏世家(崔篆、崔骃、崔瑗、崔琦、崔寔),杜笃,贾逵,王充,傅毅,黄香,梁鸿,张衡,王逸,朱穆,马融,王符,秦嘉、徐淑,酈炎,高彪,延笃,赵壹,蔡邕,应劭,郑玄,荀爽,孔融,弥衡,以及古诗十九首。其中的许多作家除了专门的文学史有简略
期刊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漱玉词》)【品读】  读李清照,最好先读读她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点绛唇》)”,读读她的“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减字木兰花》)”,再读读她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
期刊
泡茶之水怎么煮  陆羽毕竟是茶圣,不仅讲了山水、江水、井水的区别,也对煮水做了详细的论述。《茶经·五之煮》中写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其实茶圣的训诫,用大白话说就是水一定要烧开,但不要开过了头。  为什么煮水过“嫩”和过“老”都不行呢?这与煮水过程中矿物质离子的变化有关。没有经历《茶经》中所讲的“一沸”“二沸”“三沸”的过
期刊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种种巨变,家庭的功能和意义需要重新被理解、思考和定位。有人曾提出,在这种环境下,家风是否还有意义,甚至于家风还有存在的可能吗?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最有力的并不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实践事例的支持。梁启超一家的家风,正是一個极其有力的例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问贯通中西,融汇古今,堪称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