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魑魅&超声物:r生命的茁壮与衰败皆欣然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声、光、电、音多元融合的沉浸式展览,没有任何炫技,作品却是颇为朴素的颗粒质感.沉浸式展览的代入感很大程度上来自音乐的节奏和烘托,这是展览的亮点之一.rn展览展出了一支十三分钟长的视频和四件绘画及声音装置作品.这是艺术家刘娃及鲍杨在越过了17000千多公里的旅程并实地探究后,花费七个月时间呈现出的综合作品.艺术家选择了三种在旅途中共同生活的植物,即向日葵、风滚草和骆驼草作为主题.这三种主题植物与核辐射有着指向性的联系,而作品的拍摄区域也位于美国核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这两点都暗喻:在温柔平静的画面外,植物亦历经着自己的生与死、日与夜的漫长旅程.
其他文献
策展,对我而言,是一种探索的方法,持续探索未知领域.策展已经不同于以往传统博物馆中策展人所做之事,策展指涉一个更大范畴的实践,跨越更多层面的实践,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策展人角色的不断思辨.在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对策展人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人们不再将策展人看成是作品的照管者或幕后的审美仲裁者,而是作为在更广阔舞台上发挥能量的一群人.他们将策展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语境之内去审视,并以不同的策展行为回应当下面临的迫切议题.
期刊
在忽起忽落的疫情中,一群携家带口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徙”的亚洲象搅翻了整个社交媒体,由“兽”及“人”,我们生存基础需求面上的部分与大象在物理空间上的部分重合,让我们人类在观看时产生一丝奇特的“共情”.我们没有专业能力也无意讨论大象的迁徙问题,但无论是经济作物的恶意入侵还是因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当善意或规划所致,最终都是人与自然的 “互动”使双方的生存、生活空间发生了变形.疫情中的地球,在以人为绝对主导的大都市中,人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动物的活跃空间却日益扩展.程大鹏的《野兽城市》最初是受改造北京动物园过程中人
期刊
日本艺术家空山基、MR.和中国艺术家史金淞的三场个展同日在昊美术馆开幕.这几位当代艺术家跨越国界,年龄横跨40后至60后.他们的艺术风格、手法与呈现的视觉效果迥异,有的艺术家聚焦当下,沉浸于当代流行文化带来的愉悦感,有的则回眸过往,并展望未来的无限.即便如此,他们的艺术作品所透露出的观念却犹如心灵感应一样有着一定的共通点.
期刊
策展作为一种交流和分享知识的方法,它的策略可以帮助城市发展.《DESIGN TRUST CRITI CALLY HOMEMADE》这一项目涉及公共空间和原型,反映了“如何推动策展过程”这一问题的概念化,是基于过程和社区进行策展的项目.这个项目显示了一个观点,即策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期刊
树是一种古老的生物,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森林化石可以追溯到3.85亿年前.树见证了地球环境的变迁、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而人类从敬畏树、认识树,到利用树,破坏树,再试图理解并与其共生,走过了蜿蜒曲折的道路.rn“树”这个主题包罗万象,树的肖像,树所映射的自然,树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都在议题之内.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合作呈现的“树,树”展览大胆地以这个宏大的对象为题,通过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以小见大,以局部牵动全身,使展览超越了其原有的边界,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期刊
“明日笔记”作为旅行展览,目前已巡回三个国家,在展览期间或多或少地受到当地疫情政策的影响,使其暂时停滞,但这并不影响“明日笔记”在先后途经美国哈弗福德学院的康托·菲茨杰拉德画廊(Cantor Fitzgerald Gallery)、加拿大的当代卡尔加里(Contemporary Calgary)以及中国南京四方美术馆时所产生的全球性与地域性兼具的推动.巡回展的每次迭代都会在展区空间、外部空间和数字空间上通过视频、摄影、装置、壁画和乐谱等方式向观众展示.
期刊
李磊独特的艺术语言不仅强调了中国艺术洒脱、即兴的特点,而且呈现了绘画、雕塑、“诗瓷”在视觉语言和文化语言上的统一和变化,并注入了很多情感性的表达.2021年“陌上花开—李磊艺术展”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举办,大型装置《慈悲颂》,抽象绘画《止观》系列、《归云》系列、《江南行》系列、《忆江南》系列等,以及二百余件“诗瓷”作品,包括《慈悲花开》系列、《再生》系列、《八百年前我的城》等,共同彰显着李磊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集成艺术”.
期刊
“永生”是一个伴随着徐跋骋多年的创作概念,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投射.徐跋骋通过艺术 “强化个体意识的觉醒”,并借此“回归自我”.于是,他无比笃定地在艺术创作中构建着跨越现实与虚拟的世界.2021年7月,徐跋骋个展“永生之象”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七百多件作品对艺术家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进行阶段性回顾与梳理,展览空间犹如电影剧场,现场被分成“生存与命运”“世界能量工厂”“没有天空的城堡”“永生之象”“永生之岛”“永生之屋”“没有天空的梦”七个剧场空间.
期刊
新西兰艺术家珍妮·兰德森(Janine Randerson)在《天气作为媒介:走向气象艺术》一书中写道:“当我们在气候变化面前失去信心,乃至对其避之不及的时候(有人称之为”气候疲劳征“,climate fatigue),艺术就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气象艺术可以替代令人焦虑的新闻报道和沉重的气候报告,成为对话和倡议的中介.在促进生态批判性的对话方面,我把天气视为一个活跃的挑衅者、合作者和催化剂.艺术家的介入带来了新的契机,将天气用新的方式置于政治的聚光灯下.”
期刊
“出棋不意”的展览理念来自类似棋盘的空间想象和对弈的互动关系.艺术家既是棋局的设定者,也是规则的改写者,更重要的是与观者一同成为沉思者和想象力的玩家.展览设置了“色与形的棋盘”“延迟的速度”“想象的跳跃”“梦与睡眠”“点石成金”等板块.参展艺术家高入云、胡亦宽、夏云飞、钟云舒、张可睿和章佩芸都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是艺术家倪志琪老师的学生.因此,“出棋不意”也是他们毕业十年后与倪志琪老师合作的一个最新联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