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问题导学出实效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以学为本 问题导学 实效性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理念提出语文教育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国内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冯恩洪提出“卓越课堂”的标准是: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小组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水平。近年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课堂上要真正辞别纯粹的“知识讲授”状态,形成学生“以学为本”的氛围,教师总是要凭借问题来调动、点拨、指导、启迪学生,同样,学生要主动、积极、有效地学习,也要通过问题发现、质疑、思考、探讨来达标。因此,课堂的“以学为本”通常都是在反复多次的学生思维、体验与训练中体现的。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问题导学深入挖掘出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要关注学生对学习问题的个性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化,才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感悟后,都被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所感动、折服,但也有个别的学生说“鲁迅先生的伟大当然值得我们当代人,特别是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学习,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的同时,也该为自己多想想,这样,他不是可以多出几本好书,多写几篇好文章吗?这不也是为社会,为世人多做贡献吗?”笔者利用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临场启发引导:“你的这个想法很独特,同学们也和这位同学一起再想想,如果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多,什么事情都先为自己考虑,那他还会想到别人吗?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事事都为自己考虑、斤斤计较,怎么想到去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呢?”。在此,我不以统一的答案来压制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只是稍作启发引导后,让学生把这个问题延伸到班会和课外当中去讨论。没想到,这就引发了非常激烈的后续争论与讨论,大家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接二连三地抛出了五彩缤纷的见解,热闹非凡,简直是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篇课文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因而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我们教师理应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得到尊重,得到赏识,因而在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挖掘的同时,也就获得了积极、健康的发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学生参与多维度训练,问题导学贯穿始终练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理应紧扣文本,设计训练问题,创设训练平台,让学生在训练中培养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都有明确要求。仅就读写来说,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这是一个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是让学生进行多维度而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训练的过程。
  如某教师教《瀑布》一课时,围绕着所设计的学习问题,组织如下的师生讨论:
  师:谁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也可以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师!我最喜欢这一段“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因为绿色的山,白色的水很美,可我不明白“衬着”是什么意思?
  师:这位同学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小组讨论。
  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衬着”就是“穿着”的意思,也就是给青山穿上了白色的衣服。
  生:老师,我们小组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你们看(课件)青山上垂下了一道白银,而不是一片,并且我们小组刚才查过字典,“衬着”应该是“衬托”的意思。
  师:你们说得真好,观察得很认真,而且还查了字典,你们说得不错,“衬着”在这里是“衬托”的意思,也就是青山衬托着白色的瀑布,使瀑布更雄伟,更壮观了。
  这样,教师通过导引学生在课文阅读训练中进行细致的比较揣摩,既解决了释词的难题,又提升了阅读的技能。
  又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后,我让学生领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反复诵读,主动思考,主动地想象、说话,主动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自主处理课文信息,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联系生活积淀去主动探究。在学生感其真切,悟其方法的时候,又注意把各种知识、信息加以整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他们急切要参与表达的意识中来,让他们想象着说,最后动笔写下来。这就加强了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联系,使之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有机渗透。创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多方训练的机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构建师生互动共同体,问题导学思维碰撞生火花
  课堂上的“以学为本”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富有个性化的语文自主学习同时也需要群体合作,像“卓越课堂”要求的那样,从传统的独学走向与群学的结合。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落花生》一课时,设计、组织了一次难得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辩论。“同学们,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 孙老师把央视“实话实说”的栏目搬进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并实话实说,进行讨论和争辩。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现代社会需要人才,一天到晚都炫耀自己,行吗?”“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 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未来是竞争的时代,不展示自己不行。”“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其美吗?”师:“哇,这是多么精彩的发言!”构建如此和谐、平等、高效的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那课堂教学的实效不是水到渠成了吗?
  又如《白杨》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优秀散文,主要讲了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能扎根边疆的心愿。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爸爸的三句话的含义及爸爸的心愿,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合作精神,让全班学生自由搭配组成若干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碰撞中生成火花,获得共同提高。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北疆麦后复播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3000 m3·hm-2(W1)、3600 m3·hm-2(W2)、4200 m3·hm-2(W3)、4800 m3·hm-2(W4)四个滴灌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北疆复播大豆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转运、养分吸收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北疆复播大豆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滴灌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理解组织的概念。  2、识别人体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  3、识别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4、领悟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重要原理。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概念的掌握  2、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人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设定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课是一节英语阅读课,课文是围绕感恩节展开的一段对话,内容包括感恩节的食物及习俗活动。感恩节是美国传统节日,学生平时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西方的传统文化。本课围绕感恩节这个主题,说明感恩节的由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感受文化的差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知道不同节日的由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通过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会如何通过扫读、略读、猜词等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其水稻的年耕种面积超过三千万公顷,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所以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活动准备:  4.班级学生查找相关的节约常识。搜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图片。课件展示资料  活动过程:  一、请大家谈谈对节俭的认识  1.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
棉花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农作物之一,不仅为纺织工业提供主要的原材料,而且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食用油。棉籽可提炼油脂和作为饲料使用,也是棉花基因工程中进行改良的重要目标材料。棉花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阐明棉花种子发育和种子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同时也便于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棉花种子。本文采用缺失突变分析启动子的方法,通过把缺失系列启动子转化拟南芥,研究了全长为1640 bp pαGl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棵老树长在人们身边,立在通橱一侧,它以自然生存的默默生命之绿,向大地吐露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福泽。然而在那个“月黑风高夜”在挥动的利斧和十字镐的巨大阴影下,“通灵”的老树完结了自己的最后悲剧。作者把那树被杀戮的过程写得“血肉模糊”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
一、Teachingaims(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a. 语言: 1. 能在日常情境中为他人指路。 2. 能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3. 句型 Where is the …  b. 词汇:across, front, behind, town, around, north  c. 句型:练习there be 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学习以wher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每组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