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建筑行业需要浪费大量建筑基材及燃油等资源,较难形成循环利用。而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借助工厂进行集中生产的建筑方式,通过设计科学结构,减少钢模等材料的消耗。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来说,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能够重新进行组装和拼接,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就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展开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优势;质量管控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035
引言
不管什么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都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要积极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而且加强质量管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进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1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优势
具体而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标准化的预制构件可以保证更高的生产精度。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立柱、墙体等建筑必须的支撑结构,还有空调板结构,这些预制结构可以提前在工厂中用标准化的模具生产出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构件的生产精度。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只需按照施工图纸将预制好的构件组装、拼接在一起即可完成,既保证了施工精度,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其次,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建筑构件提前预制完成,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幅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保护施工环境,而且现场施工时的噪音污染也大大降低,实现施工的节能减排。最后,降低施工成本。预制构件提前生产完成,施工技术人员按照施工图纸安装即可,整个过程无需大量施工人员参与其中,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人力成本,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大减少,提高了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益。
2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
装配式建筑最早出现于上世纪,最初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生产出来的部件不够精细,在操作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致使装配建筑早期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不够理想。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还需要完善,但是装配式建筑的部件均符合了相关标准,在装配式建筑中其内墙板与外挂板均是在工厂批量加工制造出来的,而在建筑物组装和搭建时,只有楼板底部钢筋是预制和现场浇注,有效减少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性的不足,提升抗震性能。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
3.1首件验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是整个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构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因此要做好构件的质量控制。工厂生产构件时首批完成的构件要做好首件验收,验收单位包括监理方、施工方、质检部门,验收内容包括构件尺寸、预留预埋位置、观感质量等,只有首件质量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后续的批量生产。
3.2重视预制构件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预制构件处理需要在现浇层完成之后再进行,先预制构件的防线,然后再行吊装施工。在安装预制柱时需要先将位置定好,然后再使用钢抱箍进行支撑。在进行吊装预制梁的时候,需要先将梁板支撑位置调好,固定柱校正之后再上钢抱箍。其中梁的角度需要控制在60°。而且在进行吊装预制板的时候,也需要将支撑位置调好。最后在吊装结束后,需要整体检查,保证平整度。
3.3构件入场后再进行二次验收
首件验收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质量控制中还远远不够,后续进场装配时还要进行全面验收,每批构件都要检验尺寸误差是否合理,预留预埋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还要检验观感质量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属于半成品,入场前需要经过运输、转运、安装等,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二次破坏。现场质检人员、厂商驻现场的质量人员要做好产品的交接验收。预制构件不合格要做好登记,并放置于专门规划的位置,并建立统一台账进行管理。
3.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
3.4.1通过BIM技术进行建设初期指导性质量管理
BIM技术在建设初期的管理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性和决定性,BIM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方案设计中进行人工的图纸二维模型的构建,减轻了设计师的工作量,同时它所进行的计算机三维模型的构建对于工程的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都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不同于以往建筑工程中进行的三维动画设计。该技术模型是更加的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去服务的,以往的三维动画只能起到相应的宣传作用,而BIM技术所进行的模型构建,是要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去进行服务的,不仅使工程的工作程序更加的简化,同时三维模型的出现也避免了传统的图纸模型构建中设计师问题思考不全面而导致的工程设计中的缺陷,使得工程在进行施工前期有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保证了工程的工程管理与工作质量。
3.4.2BIM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的综合应用
为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管理、QC管理的目标,BIM技术可以从建设初期即设计阶段开始融合,通过在设计阶段进行构件编码后,采用清单式管理办法,将所有构件通过信息化识别后列出清单,清单包含构件的各项信息数据,并列明质量需求,作为后期施工的质量管理依据。之后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某些二维图纸不便展示、难以标识的部位及施工工艺进行动画模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并明确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内容。随后BIM技术可以结合二次开发,与施工管理相结合,实现5D管理,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模型数据基础,提前做好质量管控重点分析,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把控,也便于质检人员根据模型信息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障项目质量。除此之外,BIM技术还可以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提供管理辅助功能,通过质量责任的分解,构建及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确定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为QC小组提供信息化数据,对质量过程信息的追溯、定位、施工整改等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BIM还可以结合IFC标准等构建企业标准,为企业的长期生产质量稳定性提供科学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其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此该技术水平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革新。通常来说建筑水平的要点是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控,技术发展的保障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及组装体系,通过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成勇.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1):144-145.
[2]趙超,杨洋洋.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7):110-111.
[3]张杏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75.
[4]张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9):23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优势;质量管控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035
引言
不管什么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都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要积极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而且加强质量管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进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1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优势
具体而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标准化的预制构件可以保证更高的生产精度。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立柱、墙体等建筑必须的支撑结构,还有空调板结构,这些预制结构可以提前在工厂中用标准化的模具生产出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构件的生产精度。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只需按照施工图纸将预制好的构件组装、拼接在一起即可完成,既保证了施工精度,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其次,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建筑构件提前预制完成,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幅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保护施工环境,而且现场施工时的噪音污染也大大降低,实现施工的节能减排。最后,降低施工成本。预制构件提前生产完成,施工技术人员按照施工图纸安装即可,整个过程无需大量施工人员参与其中,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人力成本,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大减少,提高了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益。
2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
装配式建筑最早出现于上世纪,最初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生产出来的部件不够精细,在操作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致使装配建筑早期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不够理想。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还需要完善,但是装配式建筑的部件均符合了相关标准,在装配式建筑中其内墙板与外挂板均是在工厂批量加工制造出来的,而在建筑物组装和搭建时,只有楼板底部钢筋是预制和现场浇注,有效减少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性的不足,提升抗震性能。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
3.1首件验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是整个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构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因此要做好构件的质量控制。工厂生产构件时首批完成的构件要做好首件验收,验收单位包括监理方、施工方、质检部门,验收内容包括构件尺寸、预留预埋位置、观感质量等,只有首件质量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后续的批量生产。
3.2重视预制构件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预制构件处理需要在现浇层完成之后再进行,先预制构件的防线,然后再行吊装施工。在安装预制柱时需要先将位置定好,然后再使用钢抱箍进行支撑。在进行吊装预制梁的时候,需要先将梁板支撑位置调好,固定柱校正之后再上钢抱箍。其中梁的角度需要控制在60°。而且在进行吊装预制板的时候,也需要将支撑位置调好。最后在吊装结束后,需要整体检查,保证平整度。
3.3构件入场后再进行二次验收
首件验收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质量控制中还远远不够,后续进场装配时还要进行全面验收,每批构件都要检验尺寸误差是否合理,预留预埋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还要检验观感质量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属于半成品,入场前需要经过运输、转运、安装等,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二次破坏。现场质检人员、厂商驻现场的质量人员要做好产品的交接验收。预制构件不合格要做好登记,并放置于专门规划的位置,并建立统一台账进行管理。
3.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
3.4.1通过BIM技术进行建设初期指导性质量管理
BIM技术在建设初期的管理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性和决定性,BIM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方案设计中进行人工的图纸二维模型的构建,减轻了设计师的工作量,同时它所进行的计算机三维模型的构建对于工程的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都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不同于以往建筑工程中进行的三维动画设计。该技术模型是更加的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去服务的,以往的三维动画只能起到相应的宣传作用,而BIM技术所进行的模型构建,是要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去进行服务的,不仅使工程的工作程序更加的简化,同时三维模型的出现也避免了传统的图纸模型构建中设计师问题思考不全面而导致的工程设计中的缺陷,使得工程在进行施工前期有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保证了工程的工程管理与工作质量。
3.4.2BIM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的综合应用
为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管理、QC管理的目标,BIM技术可以从建设初期即设计阶段开始融合,通过在设计阶段进行构件编码后,采用清单式管理办法,将所有构件通过信息化识别后列出清单,清单包含构件的各项信息数据,并列明质量需求,作为后期施工的质量管理依据。之后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某些二维图纸不便展示、难以标识的部位及施工工艺进行动画模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并明确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内容。随后BIM技术可以结合二次开发,与施工管理相结合,实现5D管理,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模型数据基础,提前做好质量管控重点分析,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把控,也便于质检人员根据模型信息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障项目质量。除此之外,BIM技术还可以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提供管理辅助功能,通过质量责任的分解,构建及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确定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为QC小组提供信息化数据,对质量过程信息的追溯、定位、施工整改等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BIM还可以结合IFC标准等构建企业标准,为企业的长期生产质量稳定性提供科学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其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此该技术水平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革新。通常来说建筑水平的要点是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控,技术发展的保障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及组装体系,通过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成勇.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1):144-145.
[2]趙超,杨洋洋.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7):110-111.
[3]张杏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75.
[4]张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