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盐城市《中考说明》明确提出要考查课外古诗词的阅读,2012年盐城中考卷正式出现了课内外古诗比较阅读的试题。这种变化让不少师生忧心忡忡,觉得古诗词赏析题的神秘感增强了。其实古诗词的考查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比较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早在2010年盐城语文中考试卷上诗歌赏析题中已经出现古诗对比阅读,只不过两首都选的是课内的,请看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
(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 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而2012年的盐城语文中考试卷则正式开始课内外古诗的比较阅读,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趋势。请看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
(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5分)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 潭面:指湖面。②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 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9.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2010年古诗对比阅读虽然是两首课内的,但涉及面比较广,请看第八道选择题,它涉及到了画面、情感、景物特征、表现手法等,A选项和B选项将两首诗的画面进行了对比;C选项和D选项将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对比。巧合的是,两份试卷同样是第9题,同样考了诗人的心境,大概因为处于过渡期,今年课外的古诗所选的《望洞庭》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的,贴近文本,考查了景象及心境,没有涉及相对较难的词语品析和手法分析,学生的正确率较高。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概括地讲一般不外乎是“求同”、“辨异”;具体地说,一般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其实,不管是课内古诗的对比阅读,还是课内课外古诗对比阅读,命题一般有这些角度: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关于字词的比较。
基于这种趋势,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 抓景物特点,品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往往是人物感情意趣的外在表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感情色彩,阅读时我们要联系诗人的生平,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作者的心情。如2010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上出现的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秋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分别体现了“绚丽、明丽、雄奇”和“萧索、凄凉、孤寂”的特征,相应的,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分别是豪迈乐观之情和游子悲秋思乡之情,这就是根据景物特点来体会诗歌感情。此外,要把握古诗中一些常见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如月亮表达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分析特定景物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二、 品炼字妙处,评思想感情。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这些炼出了情炼出了意的字往往就是情意的关键。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和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虽然一个是课内的,一个是课外的,但两首诗中“望”字,都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中的“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烟里白沙提”中的“最爱”一词则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湖光山色之中了。这样,扣住带感情色彩的词语加以分析,抓关键词眼,就能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三、 找表现手法,析表达效果。
比较赏析题,要把握一些常用方法,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又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除了通常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还有一些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比兴、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动静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等。
如此看来,古诗的对比阅读并不像学生害怕的那样神秘莫测,无从下笔。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紧扣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根据分值作答,再做到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简明,规范,就一定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
(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 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而2012年的盐城语文中考试卷则正式开始课内外古诗的比较阅读,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趋势。请看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
(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5分)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 潭面:指湖面。②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 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9.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2010年古诗对比阅读虽然是两首课内的,但涉及面比较广,请看第八道选择题,它涉及到了画面、情感、景物特征、表现手法等,A选项和B选项将两首诗的画面进行了对比;C选项和D选项将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对比。巧合的是,两份试卷同样是第9题,同样考了诗人的心境,大概因为处于过渡期,今年课外的古诗所选的《望洞庭》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的,贴近文本,考查了景象及心境,没有涉及相对较难的词语品析和手法分析,学生的正确率较高。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概括地讲一般不外乎是“求同”、“辨异”;具体地说,一般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其实,不管是课内古诗的对比阅读,还是课内课外古诗对比阅读,命题一般有这些角度: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关于字词的比较。
基于这种趋势,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 抓景物特点,品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往往是人物感情意趣的外在表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感情色彩,阅读时我们要联系诗人的生平,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作者的心情。如2010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上出现的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秋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分别体现了“绚丽、明丽、雄奇”和“萧索、凄凉、孤寂”的特征,相应的,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分别是豪迈乐观之情和游子悲秋思乡之情,这就是根据景物特点来体会诗歌感情。此外,要把握古诗中一些常见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如月亮表达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分析特定景物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二、 品炼字妙处,评思想感情。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这些炼出了情炼出了意的字往往就是情意的关键。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和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虽然一个是课内的,一个是课外的,但两首诗中“望”字,都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中的“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烟里白沙提”中的“最爱”一词则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湖光山色之中了。这样,扣住带感情色彩的词语加以分析,抓关键词眼,就能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三、 找表现手法,析表达效果。
比较赏析题,要把握一些常用方法,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又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除了通常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还有一些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比兴、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动静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等。
如此看来,古诗的对比阅读并不像学生害怕的那样神秘莫测,无从下笔。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紧扣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根据分值作答,再做到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简明,规范,就一定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