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都会自觉的进行练习,并会努力的思考并解决练习时遇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物理教师经常会思考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的导向很重要。高中学生尽管已经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独立思维的能力,但是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还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兴趣,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提高在物理教学中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合适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上课的语言要具有亲和力,要能深深的吸引住学生,让他们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事情,声音要抑扬顿挫,让学生在你的指导下前行。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幽默的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睿智,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上落下时,你将会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语言要生动,让学生觉得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使学生能真正容入课堂。
  第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正逐步融入课堂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教学环境,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解决和解决不了的诸多问题。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的效果,曾经听过这样一节关于《动能》的课,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播放了关于海啸,沙尘暴,疯狂赛车的视频文件,就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眼球,每个人学生都兴致勃勃,本来还没进入上课状态的教室,一下子就变的什么说话声音都没有了,就连所有去听课的老师也都被影片吸引住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一探究竟,结果整节课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要注意,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当用则用,切勿喧宾夺主,一味依赖这些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思考,否则会适得其反的后果。
  第三,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中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没有实验也就没有物理。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当然我这里所讲的实验不仅仅指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教师要会根据教学要求自己创新进行演示。例如在介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会变大时,教师可以用一段灯丝与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池上,用打火机给灯丝加热,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并指导学生加以分析。这样不仅能提高兴趣,增加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能很好的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还可以多点时间开放实验室,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多让学生动手,在充分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了解科技成果,扩充知识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例如神七的发射成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体现等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渴求也会越来越强烈,书本上的内容,有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教师要适时的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读物,他们中间所包含的物理学千变万化的奇妙现象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梢加留意,还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它们有所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化。
  当然,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做的还有很多,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总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在点点滴滴中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只有兴趣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沿着新课标的指向一路前行。
其他文献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强化开放式教学理念,并敢于尝试,大胆实践,尤其要在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并在尝试实践中进行反思。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如何加强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一、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开放性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教师活动的设计,而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根本不加考虑。而开放性数
期刊
下午上英语课,文杰在偷看小画册入了迷,就连我走到他跟前,他都没有察觉。我把他的画册书收了上来,他竟然恼羞成怒,气得猛踹了一脚凳子就冲出教室,我叫都叫不住,出门时还把教室的门玻璃摔下来了。我气坏了……  我接这个班已经快一学年了,文杰多次触犯班规,上课看小人书;拿毛毛虫吓唬女同学;给女同学写情书;打架斗殴;不写作业……真是伤脑筋。我罚过他抄写单词,抄写课文,罚过他值日,罚过写说明书,找过家长……用尽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项语言来对待,而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去传授这门语言。  【关键词】 运用语言的能力;终极目标;新课标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所以英语教学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紧密相联。让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以真正体现
期刊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以下是我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有关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
期刊
问题的发现:第一次在八年级教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型时,我面对了半数学生茫然的眼睛,在学生练习几何题目时,我第一次洞察到学生内心深处对几何的喜欢、害怕与无奈的复杂,后来我渐渐发现了有小部分学生每逢几何题目必空(不做),理由是不会,没有一点头绪,而且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更让人担心的是他们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完全丧失自信,阻碍思维能力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解决:几何综合题对学生来说重点不是知道解题
期刊
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英语的一个主要途径,而阅读本身也是学习外语的目的之一。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首先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其次才谈得上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  首先,高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学生储备大量的词汇。词汇量制约着我们的外语学习,也必然极大地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词汇十分贫乏,由此导致了阅读的困难。  同学们可从以
期刊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公式与计算中解脱出来,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一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兴趣;培养;激发;方法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后,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我在讲课中主要是尽可能地介绍一些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的简易实验,引导他们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规律。例如讲完“叶的蒸腾作用”后,就让学生做了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干上的实验,启发他们想一想: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作用?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因此实验时就格外认真,甚至做不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