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寓德育于职高体育教学中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 要】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职高学校的教育目的更不例外。中职学校是培养社会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品德教育,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国家也是那么强调的。
  【 关键词】职高 寓德育于 体育 教学中
  目前的中职学校是培养社会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 ,学生毕业后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入社会,作为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抓好德育教育是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呢?
  一、好的榜样,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品德 、自身修养、业务能力、言谈举止和对待工作的态度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风端正,行为高尚,爱护学生,严于律己,处处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也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师的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到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中,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冬天在室外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学生有畏难情绪,而体育教师笔挺的身姿、洪亮的声音,将无时无刻地感召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完成课堂学习;夏天的操场上,烈日炎炎,体育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也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真诚的情感 、精湛的教法去教育 、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这种严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因材施教,注重德育教育
  (1)在耐力跑教学中渗透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在耐久跑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讲述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事迹。接着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取一个学生既了解又崇拜的体育明星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的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2)在跳跃项目的教学中渗透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
  (3)在球类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 。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文明风范,尊重裁判。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全面促进德育渗透
  (1)合理运用实践体验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实践性很强,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篮球等集体性项目的练习中体验到相互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有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适当使用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要好些。
  (3)恰当的情感感染法 。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 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常用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5)巧妙的時机捕捉法。   教育者對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关注,善于捕捉他们心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田径场上跨栏跑比赛中,当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向前跑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适当的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幸福健康一辈子
  在职高学校,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体育的了解片面和审美观念不正确。要转变他们的体育态度,关键要树立他们终身体育价值观。终身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家庭氛日往往不愿也不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 吃苦头" 。因此,我们不仅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还有义务促进形成学生家庭成员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要不遗余力地宣传: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展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加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职校是实施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它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在职高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在教学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使他们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掌握一两项科学的健身方法,并坚持开展下去,为终身体育锻炼与娱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我们可以以散打和羽毛球这两个特色项 目为龙头,又根据女生需求开设了跆拳道、女子防身术、搏击操、嗒嗒球等独具特色的选修课程,还不定期聘请瑜伽教练来校辅导,极大地充实了学校体育的内涵,丰富了女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除早期的保龄球、网球、飞镖等,近几年瑜伽、跳操 、跆拳道等逐渐热起来了。其中有些的体育项 目,学生兴 趣 比较高,学校也有条件开设的,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裨益
  五、在评价中多用赞美少批评
  在体育教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信心,挫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运动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生心理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一味的表扬 ,事事得赏 ,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学生要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我们要针对中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和累,不怕晒太阳,不怕吹风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中,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
  [ 1 ]邓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条途径[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6月.
  [ 2 ]周希永.试论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五个特性[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1).
  [ 3 ]张红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J] 教研论
  坛,2004年 12月
  [4 ]季浏.体育 ( 与健康 )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通常会采用探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时要对探究式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了然于胸。课到底怎么上?学生怎么管?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施工技术;课程特点;不足改进  前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民建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在研究建筑工程施
期刊
摘要:英语分层教学在我校实施了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摒弃了传统自然班授课模式的流动性的混合授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 分层教学 问题  为弥补教师难以面对英语水平有较大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每位同学都取得相对于自己满意的成绩,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B级,大学英语三级或四、六级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图像处理》课属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这类课程有实践性、工具性、直观性的特点。在这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的教学思想是使用任务驱动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用生活化的语言讲清楚专业的概念。  (
期刊
摘 要: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中既要有慈母般的爱,又要有充分的耐心,循循善诱,遇到困难不急躁,不厌其烦地与学生进行交谈,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今天唤醒和强化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方向意识的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师生关系;用真心;换真情  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中既要有慈母般的爱,又要有充分的耐心,循循善诱,遇到困难不急躁,不厌其烦地与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制造成本如何正确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行业中合理核算企业成本,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应用作业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制造行业作业成本法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望我国制造业能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有效实现成本管理。  [关键词] 制造行业,作业成本法管理,问题,优越性  一、我国制造行业作业成本管理应用的现状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外国学术界早就出现,但其
期刊
摘 要: PLC是现代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知识应用面广,在众多职业岗位中都有所使用,但是PLC课程中设计众多的实训内容,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经过这些实训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该课程所学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使用。传统教学中PLC课程的实训形式仅限于给予学生实物,让学生直接从理论跨度到实物操作,操作复杂难度大效果差,因此本文就PLC控制电动机启动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为例,
期刊
摘要:本文以翻译工作室的一次翻译实际操作为例,总结了翻译工作室对高职翻译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翻译工作室作为高职翻译课程有力的教学手段,将对高职翻译课程的建设和  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工作室 地址翻译 高职翻译课程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翻译课程无论是助力于学生融会贯通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英汉双语的理解
期刊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社会背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环保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论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的生态文明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生态安全观,为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党的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高职学生技能是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此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四方面提出了见解和看法。  【关键字】: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现在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高考分数较低,学习主动性差,因此如何确保学生在基本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学习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各专业人才不同需求,是当前高职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以下提出关于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家庭多方面的介绍,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体会理解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以及日本人的家庭观念,从而更好的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生活。  战前,日本的一般家庭是父母、儿女、孙子三代同堂,丈夫是一家之主,具有绝对权威,正如称呼妻子为"内人"一样,作为一家的主妇是在家里服侍丈夫、公婆、料理家务,养育儿女。战时粮食困难时期,丈夫当兵,妻子要代替丈夫守家,还要为确保口粮而四处奔走,总之,不让丈夫牵挂家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