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诗性数学课堂氛围, 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应创建富有“诗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诗性教育 职业教育 诗性课堂 幸福指数
  
  一、诗性教育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体现为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内涵层面,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诗性教育”不是诗性与教育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教育需要诗性、诗性需要教育”的融合。它是以学生、教师的健康、快乐、自由发展为教育的第一位的;是以学生、教师都必须有继承和创造优秀文明的文化自觉的态度、情感、行动为前提的;是以学生、教师都学会了解、敬畏、欣赏和创造“美”为使命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诗性教育概括起来有本真、唯美和超然三个特征。
  本真:即本色。本色是一种情怀,放眼千帆过尽,收心万水皆平。教育只有遵循人的最真实最自然的生命本意,去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生命最绚烂的也是最初的辉煌,让孩子们从此带着阳光与信心,带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走向人生,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迷失。为此,我们必须坚守本真。
  唯美:单调、枯燥、冷漠的校园不能培养出充满爱心的学生,也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学校要营造体现人类文明的真、善、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懂得如何欣赏美,才能创造美。能将无限的山水容聚在有限的空间里,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超然:办教育,确实到了需要剔除唯功利是图的时候了。要让学校教育既洋溢“大气、质朴”的文化气息,又呈现“朴实、平实”的本真气色,同时营造“和谐、向上”的发展气势,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超然的情怀和态度,帮助他们建立思想的高贵和纯粹,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插上坚强的翅膀,就成了一种使然。
  二、职业教育
  目前很多职校学生普遍不爱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乏乐观向上的学习热情,职校毕业生缺乏良好的文化素养,更谈不上过硬的技术水平。由于部分教育人士的急功近利,致使高就业率、高失业率、低工资、低素质的高职毕业生大量涌现。回顾过去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50年代的职业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注重职校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90年代的职业教育又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的知识面窄,文化素养存在明显的缺陷,人才的适应和创造能力差;目前的职业教育又过分地强调“人格本位”,突出了人才的个体人格,虽然注重了学生正确对待失业与就业,增强了人才的适应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必要的技能训练。为适应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之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新”的意识。“知识、能力、素质”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势在必行。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我们职教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人才—应用性技术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不可替代作用。
  三、诗性课堂
  在诗性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构建的课堂结构应有独到之处,才能有吸引学生的足够魅力,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诗性教育”兴起于近几年,由苏州市第十中学校长、诗人柳袁照提出,并通过其多年在苏州十中的成功实践而闻名于国内教育界。目前职业院校的课堂很难控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模糊,数学、英语课尤其难以精彩,因而构建诗性课堂即研究教师如何愉快地工作、幸福地教书,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学习诗性教育理念,设计诗性课堂环节如下。
  (一)情意驱动,点燃诗情。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于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少学生是在压力、厌烦等不良刺激下从事学习,效果也相当差。于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迫在眉睫。问题作为出发点,就是不以现成的结论开始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磋商逐渐形成学生急于解决而又不会解决的一种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打开幻灯片上问题——要求用2000米长的竹篱笆围成一面靠墙的矩形鸡场,请设计合适的长和宽使该鸡场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中学生的好胜心强,于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一节数学应用课就这样别开生面地开始了。可见精彩的问题引入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作尝试,彰显个性。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可塑性大的多的活动本身。”数学课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抽象、枯燥,教师如能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创造、探索发现新知识,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的互动,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死气沉沉,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各个跃跃欲试,使学生从师生的共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如在《不定积分》一节课中我先是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前三个公式,接着我引导学生们发现这是求导公式的逆运算,于是,他们就个个充当了“发明家”,其他10个公式就是他们“发明”出来的,就连从不学习数学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了,那时,我看到了学生们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互动的尝试情景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鼓舞学生,还不时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并毫不吝啬地称他们“你真棒”、“真了不起”、“你很优秀”、“精彩极了”。还经常把重要的公式或定理命名为学生的名字使学生骄傲不已,激情迸发。学生们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赞誉,思维状态异常活跃,经常会在我的数学课堂上笑得合不拢口,学生们都说:“这样上课有滋味!”
  (三)精心设计,体验成功。
  数学往往会使学生苦不堪言,有的听不懂课,即使懂了也未必会做题,因为做题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对学生来讲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变试题,可降低题目的难度,从而给基础差的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也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课堂中的“变式”实际上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对于习题的变式更加重要,可使“学困生”有事做。例如:已知全集S={小于9的正整数},A={2,4},B={3,4,5,7},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该题属于开放性变式题,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8个问题,并分别予以解答。这样要比直接给出8个题目效果好得多。
  (四)总结提炼,纳入精品。
  在对一节课的概念、知识点及解题技能学生已基本领会的条件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网络。恰当地归纳总结可使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之间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我在小结一节课时通常使用“悬赏性”的语言激发鼓励学生完成,从而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下积极思考、概括总结,将知识网络化。
  (五)反馈矫正,有效提高。
  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必须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便于检测,要随时反馈、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学生以补救的机会,使之达到既定目标。反馈矫正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灵活的,例如课堂提问、面批作业、谈话,建立互帮小组等。除此之外我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给学生“困难户”以更多的尊重与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对学困生的关心我是非常注重的,真诚与他们交往,尊重他们、给他们以自信与呵护,是他们成功的前提保障。
  2.给学生“困难户”以更多的成功机会。
  课堂上我经常动脑筋想办法给学生足够多的鼓励与自信,使他体验成功,参与快乐。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体现了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接受式学习与互动式学习的统一;民主学习与集中思考的统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享受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跃跃欲试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们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欲望和自信心及进取精神,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我在教学活动中能因学生的积极合作、思维活跃、满载而归而倍感满足与幸福;学生也因为我的精彩教学而自强不息,孜孜以求。此时此刻,我为选择了教师工作而欣慰。我会不断尝试诗性教育的理念,构建更精彩的课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一道习题的研究,引出双曲线的中点弦的存在性的探讨.经过演算,分类讨论,推理得出判断中点弦是否存在的判定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成为其关键.教师要遵循现实性、趣味性的原则,问题情境的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发散性,直观性.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
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是与数学活动相适应,保证数学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数学研究能力,它是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创造性的能力;另一种是数学学习能力,它是理解数学知识内容、顺利和迅速地掌握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
目的:  通过“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为治疗和改善该疾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的61例患者均来自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已成为课改的重点课题.而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通过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应从老师与学生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口、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使素质教育掀起了一轮新的革命。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实施多媒体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粗制滥造现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前苏联学者B.A.奥加涅认为:“区别于传统教举,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
摘 要: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探讨了数学阅读的特性及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并给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