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收获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er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名篇名作的阅读、消化的过程,阅读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就谈不上知识积累。教师在教授阅读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对文章题目进行评析,更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条阅读方法,其运用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整理和积累,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比较阅读法
  
  中学语文的篇目种类繁多,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把同类文章进行归类,加以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增强阅读兴趣,能力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课堂上,我曾以比较法讲授朱自清的两篇散文《荷塘月色》和《绿》,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领域卓越的风景“画家”,他用多彩的语言,丰富的比喻,借助超拔的想象,奇妙的联想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山水风光画。那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还有那梅雨潭明丽奇异的《绿》,我们都可从中领略作者在不同时期所描绘的景物中寄寓的不同感情。
  
  二、扩展阅读法
  
  扩展阅读是指以某篇作品(或某本书)为阅读基点,向有关方面扩展的阅读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扩展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学生们都被作者精彩的环境描写所吸引,但同时他们也会思索:祥子为什么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下,还要去拉车,课文对此并没有明显的交待。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课文的主题及人物性格,我安排学生去阅读《骆驼祥子》的有关章节,从原著中寻求答案。通过阅读原著,学生不仅了解到祥子的悲惨身世,了解到他为什么在烈日下,在暴雨中不得不去拉车,而且进一步理解了造成祥子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制度,从而对课文的主题,对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三、理解阅读法
  
  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析——整体把握这三个步骤构成的,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全过程的训练,让他们掌握阅读理解的正确方法。
  在讲授巴金散文《灯》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和体会“灯”的象征意义及作品主题,我先简要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发展轨迹,然后提出了几个关于整体感知的问题,要求学生仔细通读全文后,获得这样的认识: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作者目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流,看到的是阴冷、凄凉、黑暗、腐败的社会生活,又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不能不感到苦闷和抑郁。有一天半夜,作者从噩梦中惊醒,在漆黑的走廊上发现远处的“几点灯火”,于是从这个“立足”出发,围绕“灯光”展开回忆和联想,眼前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关于“灯光”的场面和故事。由赞美灯光给夜行人指路,进而赞美灯光凝聚着人间的友爱和温暖,给人鼓舞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在黑暗年代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迫切心情,这样,作者笔下的灯光就成了寄托思想感情的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了。当学生了解这些之后,就不难看出在《灯》中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浓浓深情,对爱、对光明的热切向往,是正义必将战胜一切的坚定信念,而这正是作者思想在当时形势下的自然发展和必然流露,这样学生对课文主题和作者感情的理解就不再是肤浅的。有了这样的整体认识,再去理解文中局部的字、词、句、段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宽厚的,资源是丰富的,途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进而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走出一条将素质教育与阅读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其他文献
这节班会课,原准备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注意安全,可到了教室,学生却嚷着听讲故事。给学生讲故事,本不是什么坏事,但达不到预期目的。面对学生渴望的目光,心里不停地琢磨:故事、故事、……事故,灵活一闪,计上心来。于是:  师:“讲故事可以,但要回答两个问题,答上了,就给你们讲故事。”   生:“好!好!”(很高兴)  师:“先说‘故事’这个词的大概含义?”  生:“是过去的事”;“是以前有意义的事”;……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然而应该看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造成教师使命的缺失;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造成教学过程的形式主义化。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使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变味、变形、变僵。  那么,语文课堂魅力从何而来?    一、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应有适合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为合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了多种探索和研究。初中作文写作应随堂进行,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所理解与接受,坚持这种做法,循序渐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一、初中生作文的现状分析    据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各一个班级的抽样调查:5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厌烦写作文
期刊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必须让学生乐学,乐学与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高低的集中表现。所以对“差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一点粗浅意见和教学中的做法。    一、尊重和接纳“差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
期刊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可以说,在每一所学校里,都有一些在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上不努力、不用心,学习成绩不佳;有的不遵守学校纪律和课堂秩序,不尊敬教师和长辈,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部分教师称这些学生为“差生”、“双差生”,这种认识因衡量标准有定性意味,忽视了客观性。客观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学生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发
期刊
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高、初中学生,对文学的骄子、语言的精华——诗歌,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教学也越来越费力,学生不爱读、不爱背,其原因在哪里呢?经过多次琢磨,反复思量,认识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给文学艺术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电影、电视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电影、电视中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细腻生动的叙述,鲜活形象的人物描写……无不吸引着观众及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高、初中学生,看
期刊
思想品德课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服务生活、指导生活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融入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适时地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诱发学生的真实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多年来,这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遵循着这一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下面笔者浅谈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开放课堂     教师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同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能力。如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掌握驾驭祖国语言的本领呢?我认为这需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  习惯,是人们长时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性的行为倾向。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影响很大,能使人受益终生。这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已有明确指示。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
期刊
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作文题目和中心思想的需要,把选好的写作材料进行组织、安排、加工、裁剪、运用,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成为一篇文章的过程。而谋篇布局是否得法是作文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浅谈几个在谋篇布局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清题目  审题就是作者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理解,明确题目对内容,选材范围、重点等方面的要求。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合乎要求;如果审题有误,写出的文章就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