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写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双丰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n198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一向都是老师和同学们头疼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技巧,我把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注重积累,学习经典范文,使得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丰收。
  【关键词】互相结合 注重积累 小试身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121-01
  
  很多时候,我们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要进行“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时,学生们都会向我诉苦:“老师,我们一个单元都学完了,这个单元的作文我怎么还是不会写呢?”我也会开玩笑的回答:“你上课时一定是和周公谈天论地呢!”玩笑归玩笑,孩子们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学习语文课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将学生领向何方?《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抛开别的不说,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一、课文讲解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学以致用”学习范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会怎样作文,如何能写出好文章来,所以不要把课文讲读的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这节课我们讲课文,一个单元上完了,我们再去专门上一节作文课,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分开。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才能培养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写作技巧与能力。
  我们用七年级(人教版)的第六单元举例。这个單元的5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而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也与动物有关,也就是学习完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写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那如何去写呢?《猫》这篇文章对自己家养过的三只猫进行对比描写(来历、外形、性情、地位),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同情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凡事不可主观臆测,否则就会犯错误。我们很多学生都养过猫或狗之类的小动物,那么我们在讲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养过的这些小动物的外貌、性情,把它与文章的描写进行对比,看谁说得细致、贴切、有趣。老师边讲课文,边给同学们说说如何对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描写。这样上比另花一节课专门进行写动物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其次,在主题表达上,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只会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再无其他,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却有很多方面,立意也很深刻,我们若能学会其方法,同学们的文章层次定有所提高。
  《猫》是一篇写动物的记叙文,《斑羚飞渡》是小说,《马》是散文,《华南虎》却是一首诗,同样是写动物的文章,却可以写成不同体裁,运用不同手法,孩子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老虎我们大多是在动物园里见过,我们看到的和牛汉看到华南虎的情况差不多,我们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呢?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歌颂了正直的中国人摆脱禁锢,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斗争精神,所以这不是一篇单纯写动物的文章,我们把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教会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如果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能在讲解的过程中加入作文讲解成分,并进行加强指导,那么我们学完一个单元学生怎么可能还不会写呢?
  
  二、注重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材料的积累。但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看课外书籍,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有用的作文材料呢?如果我们把课本里以及练习册中课外阅读中的好句好段和小故事当成作文材料积累,不仅能节省时间,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是一举两得。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和《社戏》中的11、12 段的景物描写,可以称得上景物描写的经典,词语丰富,表达多样,语言优美。把它们背下来并运用到写作中去,也能为自己的文章添姿增彩。而第三单元都是介绍名人事迹的,第五单元都是有关探险故事的,他们既属于课文内容,又可当作文材料,又何必为积累材料到处买书,花时间背诵而费脑筋呢?当然这是针对学生作业多课外时间少而言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时缺少材料的问题,仅靠课本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补充知识。但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破万卷书”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把课本学习与作文积累结合起来,这未尝不是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好办法。
  
  三、小试身手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一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们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在课下布置一篇与课文内容相近的小短文,既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在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我布置了一篇小短文:模仿文章第二段写景的手法(尤其注意写作顺序),选取校园中的一个角落写一篇写景的小短文。本以为上课时我已把写作顺序手法讲的很清楚了,他们的写作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交上来的作业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有的同学生搬硬套书上的描写顺序,结果“驴唇不对马嘴”;有的同学只顾突出手法顺序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连惯性;还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怎样按顺序写,按什么顺序写……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尤其注意每讲完一种新的手法或好的开头结尾或语言特点时,我都会顺便讲一下他们在我们的作文中如何去运用。时间长了,每讲完一篇课文,同学们会非常自觉地去找这篇课文有哪些地方他们可以借鉴,如何能让自己写的文章和名家的作品更为接近些?在选范读作文时,我有意识选一些能把课文中的精华运用到作文中并加以创新的习作,同学们听了后也会有一种作文好写的感觉。这样就会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兴趣,作文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
  多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茂密的森林离不开低矮的灌木丛”……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在无声地向我们阐述一个规律:任何事物都不会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他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那么我们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我想这也许就是巧治“头痛”的一种方法吧!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在的建筑工程范围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一些特别用途的建筑物产生,在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随着目前社会发展中,持续发展与变化的建筑行业与建筑结构,使得在建筑中持续的提高桩基的使用与作用,人们也愈来愈了解对其施工技术。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桩基项目的施工,保证桩基项目的稳固。  【关键词】桩基础;基础工程;施工  1、桩基的分类和选择  桩基施工在中国是一项传统而又
现代会展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生机和潜力,会展业已经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实力与形象的竞争。会展经济的发展是第三产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是现代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会展业不仅自身市场巨大,而且对地区的服务、旅游、餐饮、通信、住宿、广告、交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有非常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一、会展经济的概念及其作用  会展经济,是借助于举办各种类型会议、商品展示
期刊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器乐教育,将之视为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极好手段,如美国、朝鲜、日本、欧州、港澳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
根据证据理论,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前两者涉及证据的内容,而合法性要求刑事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因此,证据能力对合法性的要求决定了刑事诉
《人民政坛》编辑部:rn日前,某位人大代表因涉嫌案件被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一些人认为他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宜再执行代表职务,代表职务应暂停.请问,取保候审期间人大代表是否应
一、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扩大国际交流、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旅游是友好产业,更是天然的国际化产业。增强城市开放程度。如可以吸引国际性组织和世界大型企业总部和代表机构进驻国内,增强对外交流能力。树立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宣传、吸引国际客源,从而增加外汇收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
在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这项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与高效才能真正实现.本文就在此根据自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长期以来,司法实务界对非法证据的危害有着深刻的认识,而针对瑕疵证据运用却鲜有关注,这导致司法实践中实务部门对该类证据的运用难以把握,有必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