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丰富多彩的交流分享活动,让初中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阅读的责任感;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拓宽阅读面,引导阅读经典提升阅读品位;拓展阅读深度,提高思辨能力;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交流分享;语文素养
《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滋养我们的灵魂,甚至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和竞争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新课标为什么强调要“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更是提出了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具体要求。可见,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当然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的好处毋庸赘言,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可反观当今中国的阅读现状,尤其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青少年读书状况却不容乐观。调查反映,中学生虽然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但由于功课太多没有时间,不知道看什么书,书太贵获取好书途径少等原因,看课外书时间很少且不确定,8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阅读的书籍种类以教辅、影视娱乐、小说故事和杂志为主,虽然我的学生对散文科幻励志类书籍也有较浓厚兴趣,但经典名著即便经过小学老师的引导所占比例也不到30%。调查还发现对中学生读书影响最大的人首先是同学朋友,占46%,其次是老师,占34%。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最希望老师给予的阅读帮助是推荐新书,最喜欢参加的读书活动是新书推介。可见中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目的选择上还是非常渴望有人给予他们指导。
如何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素养方面的作用?经过对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数据的认真分析和閱读现状的深入思考,受11版新课标“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启发,我和我的同事决定以交流分享为突破口来尝试改变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基于调查显示的情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与部分语文老师开展了“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无负担课外阅读活动,提升语文素养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在近三年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在交流分享的方式上大做文章,在学生中开展了形式多样,不断创新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听说读写能力也相应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与感受如下:
一、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阅读的责任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比较就不知道严重性。阅读的重要性在哪?阅读对国家民族个人意味着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孩子们自己去调查发现,去感受思考,比老师的单纯解说有用得多。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大意义,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中外阅读大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询问身边人的阅读状况,做一份阅读调查报告,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再在班上举行一次交流分享会。“2013年韩国人均阅读量为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德国和俄罗斯55本,最高的是犹太人64本,而中国却只有区区4.77本。”“国内调查显示,有读书习惯的占总人数的5%,人均一年阅读0.7本。”“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凌晨4点仍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调查结果让学生震惊不已,分享会上,几乎每个发言者都心情沉重,《阅读量与一个国家强盛的关系》让孩子们意识到读书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命运。数据和差距激励着同学们,李柯阳同学发言中说:“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刘宇杰同学在报告中大声呼吁:“让我们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养成习惯。在不久的未来,中华民族便将在另一个思想领域上崛起!”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被激发,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在交流分享中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还必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让阅读带给他们成就感。由于课堂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督促检查都采用的读书笔记的方式,这种单一枯燥的检查指导模式根本激发不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由表达欲望,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学生也很容易钻空子,以抄代读,剽窃他人思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认为一是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二是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不刻意写读书笔记或摘抄,更纯粹地体会阅读中的快乐。我们把这种没有固定任务,自由自在的阅读称为“无负担课外阅读”。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读课外书,读喜欢的书,更倡导与同学分享阅读感受。因为正如调查数据显示那样,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受同龄人影响最大,所以班上同学在阅读,在读什么书对学生能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比如上期一个阅读小组介绍了《平凡的世界》后,很多同学假期都阅读了此书。本学期我班第一次阅读分享会上,好几个同学都介绍了假期阅读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全班立马掀起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热潮,有学生甚至买了东野的全套作品。而分享此书的同学也因为此书被评为那次交流会的明星书籍而倍感自豪,阅读兴趣更加高涨。在一个月中,通过同学们的不断分享,我也几乎熟知了《秘密》《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等东叔的作品。杨俊杰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在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近期阅读过的书,其中有几本我很感兴趣。”“一个人的阅读量虽然不大,但是你把它分享出来,就像是每个同学都跟着你读了一遍,40个人,40本书产生的信息量巨大,我现在读的书有很多都是同学推荐的。”
三、在交流分享中拓宽阅读面,引导阅读经典提升阅读品位
初一进校的调查和阅读交流会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多集中在童话故事,动物小说,如何引导他们拓展阅读面,特别是多读经典?我决定将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用于开展“好书我推介”和“美文赏读”活动,每个学生向同学推荐介绍一本自己看过的认为值得中学生阅读的好书,在此基础上产生班级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推介后我及时点评,对阅读名著的同学激励赞扬,老师的引导很有作用,同伴效应明显,为了不显得自己幼稚,学生更多开始关注名著,阅读介绍的作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中外名著颇多,既有小学生爱读的杨红樱的《五.三班的坏小子》、沈石溪的《狼王梦》等,也有《朝花夕拾》《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初中教材推荐书目。既有郭敬明的《下一站那不勒斯》刘晓慧的《小村庄的天空》,以及《狼图腾》《明朝那些事儿》《追风筝的人》《达芬奇密码》等时文佳作,也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小王子》《瓦尔登湖》《老人与海》《悲惨世界》等中外经典。一学期下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名著为主的近80本的“班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每个同学提供推介书籍作为班级图书角交换阅读书籍,解决了书的问题,班上同学对照书单开展阅读比赛,每过一段时间统计阅读本数,个人可以在班级书目上增加完善。据上学期期末统计,班上课外阅读量最大的刘晨阳等几个同学一年读了三十几本书,最少的也读了六本,阅读量远远超过课标要求。 我的同事付曦老师请全班同学分享推荐200页左右的优秀书籍,在此基础上选出26本大家最喜爱的书籍,然后在班上开展三天读一本的“疯狂阅读”活动,成功地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学生高效完成家庭作业,挤出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来阅读,很多同学一周读完两到三本书,通过组内交换再小组交换的方式,一学期下来,全班同学一起读完了班级精选的26本书。活动不仅有效指导了同学们读好书,还激发了同学们持久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在交流分享中拓展阅读深度,提高思辨能力
仅有阅读量还不够,还需提升阅读的品味阅读的层次,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拓宽思维的深度。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交流分享活动,初一时主要开展以记忆和表达为主的交流活动,比如成语故事、《世说新语》故事会、《水浒》好汉故事,寒假阅读交流分享会也主要介绍书的作者和主要情节。进入初二后,课前演讲分享主题改为“我最喜欢的一个文学形象”“介绍一位古今中外名人”等,要求学生要广泛深入地读书,要思考要学会分析选择评判文学形象与现实人物。学生们谈孙少安论鲁滨逊,议保尔说鸣凤,讲三毛评雨果,还写出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身世悠悠何足问—纳兰性德》《三毛—永远的追梦人》等有见解有深度的介绍文字。
除了自由阅读个人分享,我鼓励兴趣接近的同学组成阅读小组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比如我班上就成立了五个较固定的阅读小组,组长由学习优秀热爱阅读有一定号召力的同学担任,每期我至少都要举行两次大型的集体阅读分享交流会,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对书的作者、情节、人物、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做全方位介绍,形式不拘,全员参与。没想到的是这种交流分享方式极受学生欢迎,他们集思广益兴致颇高地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而且分享形式生动活泼,不仅有解说、朗诵,还有辩论、演唱甚至表演,现场互动提问答疑,对书的内容挖掘艺术探求都较个人阅读分享深得多。每次活动两个小时都意犹未尽,而且说的听的同学都对书的印象深刻。
老师的阅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读书,语文老师自身也要做个爱阅读爱分享的人。付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并每天用脱口秀的方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走近优秀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我每次开学第一次分享会则会率先介绍自己假期阅读的书籍,畅谈感受;平时也随时和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最近的阅读状况和心得体会,在我的分享中《明朝那些事兒》《狼图腾》《巨流河》…毕淑敏余华三毛余秋雨…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开始讨论作家风格,思考历史,分析人性的复杂性,赏析语言。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次带给我惊喜。
五、在交流分享中提升表达能力,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也是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好途径。因为分享活动需要当众表达,学生的胆量和说话的能力均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说好,必然先要打腹稿或草稿,尤其是正式的交流分享会,大多数学生都先要写发言稿,思考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选取什么角度赏析,怎样组织语言才简明,如何介绍才生动有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交流分享方式可以是沙龙,也可以通过文字展示。由于学生容易把动笔视为负担,所以最初我们多采用口头交流的形式,当学生读的书比较多了,表达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特定的分享会已不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求,于是我们鼓励学生用小纸片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分享栏与同学交流,这种便利贴日记的分享形式没有作文的字数格式体裁修辞语言等诸多条条框框束缚,随时随地有感而发,不会带给学生任务感增加其阅读的压力,所以广受学生欢迎。这种自由自在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将读写训练连到了一起。老师们都知道,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在记录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得以提高,不知不觉只言片语变成了长篇大论,最早开展这一活动的班三年下来学生的便利贴日记已积累了几十万字。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尤其是看到部分同学的阅读评论、读后感还在校刊发表,在家长会上展示,许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被持续激发,爱上了阅读的同时也爱上了写作,写作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更加喜欢阅读。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好读书,读好书,今天明天乃至漫漫人生路上都能时时徜徉于优美的文字中,学会与智者对话,在阅读中洞悉历史、体察现实、展望未来。让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让他们的灵魂在阅读中得以滋养与安顿,也让我们的语文课不再局限于几本教材,语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考高分上,这就是我们开展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关键词:课外阅读;交流分享;语文素养
《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滋养我们的灵魂,甚至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和竞争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新课标为什么强调要“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更是提出了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具体要求。可见,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当然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的好处毋庸赘言,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可反观当今中国的阅读现状,尤其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青少年读书状况却不容乐观。调查反映,中学生虽然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但由于功课太多没有时间,不知道看什么书,书太贵获取好书途径少等原因,看课外书时间很少且不确定,8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阅读的书籍种类以教辅、影视娱乐、小说故事和杂志为主,虽然我的学生对散文科幻励志类书籍也有较浓厚兴趣,但经典名著即便经过小学老师的引导所占比例也不到30%。调查还发现对中学生读书影响最大的人首先是同学朋友,占46%,其次是老师,占34%。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最希望老师给予的阅读帮助是推荐新书,最喜欢参加的读书活动是新书推介。可见中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目的选择上还是非常渴望有人给予他们指导。
如何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素养方面的作用?经过对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数据的认真分析和閱读现状的深入思考,受11版新课标“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启发,我和我的同事决定以交流分享为突破口来尝试改变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基于调查显示的情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与部分语文老师开展了“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无负担课外阅读活动,提升语文素养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在近三年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在交流分享的方式上大做文章,在学生中开展了形式多样,不断创新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听说读写能力也相应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与感受如下:
一、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阅读的责任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比较就不知道严重性。阅读的重要性在哪?阅读对国家民族个人意味着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孩子们自己去调查发现,去感受思考,比老师的单纯解说有用得多。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大意义,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中外阅读大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询问身边人的阅读状况,做一份阅读调查报告,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再在班上举行一次交流分享会。“2013年韩国人均阅读量为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德国和俄罗斯55本,最高的是犹太人64本,而中国却只有区区4.77本。”“国内调查显示,有读书习惯的占总人数的5%,人均一年阅读0.7本。”“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凌晨4点仍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调查结果让学生震惊不已,分享会上,几乎每个发言者都心情沉重,《阅读量与一个国家强盛的关系》让孩子们意识到读书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命运。数据和差距激励着同学们,李柯阳同学发言中说:“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刘宇杰同学在报告中大声呼吁:“让我们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养成习惯。在不久的未来,中华民族便将在另一个思想领域上崛起!”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被激发,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在交流分享中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还必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让阅读带给他们成就感。由于课堂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督促检查都采用的读书笔记的方式,这种单一枯燥的检查指导模式根本激发不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由表达欲望,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学生也很容易钻空子,以抄代读,剽窃他人思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认为一是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二是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不刻意写读书笔记或摘抄,更纯粹地体会阅读中的快乐。我们把这种没有固定任务,自由自在的阅读称为“无负担课外阅读”。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读课外书,读喜欢的书,更倡导与同学分享阅读感受。因为正如调查数据显示那样,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受同龄人影响最大,所以班上同学在阅读,在读什么书对学生能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比如上期一个阅读小组介绍了《平凡的世界》后,很多同学假期都阅读了此书。本学期我班第一次阅读分享会上,好几个同学都介绍了假期阅读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全班立马掀起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热潮,有学生甚至买了东野的全套作品。而分享此书的同学也因为此书被评为那次交流会的明星书籍而倍感自豪,阅读兴趣更加高涨。在一个月中,通过同学们的不断分享,我也几乎熟知了《秘密》《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等东叔的作品。杨俊杰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在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近期阅读过的书,其中有几本我很感兴趣。”“一个人的阅读量虽然不大,但是你把它分享出来,就像是每个同学都跟着你读了一遍,40个人,40本书产生的信息量巨大,我现在读的书有很多都是同学推荐的。”
三、在交流分享中拓宽阅读面,引导阅读经典提升阅读品位
初一进校的调查和阅读交流会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多集中在童话故事,动物小说,如何引导他们拓展阅读面,特别是多读经典?我决定将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用于开展“好书我推介”和“美文赏读”活动,每个学生向同学推荐介绍一本自己看过的认为值得中学生阅读的好书,在此基础上产生班级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推介后我及时点评,对阅读名著的同学激励赞扬,老师的引导很有作用,同伴效应明显,为了不显得自己幼稚,学生更多开始关注名著,阅读介绍的作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中外名著颇多,既有小学生爱读的杨红樱的《五.三班的坏小子》、沈石溪的《狼王梦》等,也有《朝花夕拾》《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初中教材推荐书目。既有郭敬明的《下一站那不勒斯》刘晓慧的《小村庄的天空》,以及《狼图腾》《明朝那些事儿》《追风筝的人》《达芬奇密码》等时文佳作,也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小王子》《瓦尔登湖》《老人与海》《悲惨世界》等中外经典。一学期下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名著为主的近80本的“班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每个同学提供推介书籍作为班级图书角交换阅读书籍,解决了书的问题,班上同学对照书单开展阅读比赛,每过一段时间统计阅读本数,个人可以在班级书目上增加完善。据上学期期末统计,班上课外阅读量最大的刘晨阳等几个同学一年读了三十几本书,最少的也读了六本,阅读量远远超过课标要求。 我的同事付曦老师请全班同学分享推荐200页左右的优秀书籍,在此基础上选出26本大家最喜爱的书籍,然后在班上开展三天读一本的“疯狂阅读”活动,成功地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学生高效完成家庭作业,挤出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来阅读,很多同学一周读完两到三本书,通过组内交换再小组交换的方式,一学期下来,全班同学一起读完了班级精选的26本书。活动不仅有效指导了同学们读好书,还激发了同学们持久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在交流分享中拓展阅读深度,提高思辨能力
仅有阅读量还不够,还需提升阅读的品味阅读的层次,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拓宽思维的深度。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交流分享活动,初一时主要开展以记忆和表达为主的交流活动,比如成语故事、《世说新语》故事会、《水浒》好汉故事,寒假阅读交流分享会也主要介绍书的作者和主要情节。进入初二后,课前演讲分享主题改为“我最喜欢的一个文学形象”“介绍一位古今中外名人”等,要求学生要广泛深入地读书,要思考要学会分析选择评判文学形象与现实人物。学生们谈孙少安论鲁滨逊,议保尔说鸣凤,讲三毛评雨果,还写出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身世悠悠何足问—纳兰性德》《三毛—永远的追梦人》等有见解有深度的介绍文字。
除了自由阅读个人分享,我鼓励兴趣接近的同学组成阅读小组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比如我班上就成立了五个较固定的阅读小组,组长由学习优秀热爱阅读有一定号召力的同学担任,每期我至少都要举行两次大型的集体阅读分享交流会,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对书的作者、情节、人物、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做全方位介绍,形式不拘,全员参与。没想到的是这种交流分享方式极受学生欢迎,他们集思广益兴致颇高地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而且分享形式生动活泼,不仅有解说、朗诵,还有辩论、演唱甚至表演,现场互动提问答疑,对书的内容挖掘艺术探求都较个人阅读分享深得多。每次活动两个小时都意犹未尽,而且说的听的同学都对书的印象深刻。
老师的阅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读书,语文老师自身也要做个爱阅读爱分享的人。付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并每天用脱口秀的方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走近优秀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我每次开学第一次分享会则会率先介绍自己假期阅读的书籍,畅谈感受;平时也随时和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最近的阅读状况和心得体会,在我的分享中《明朝那些事兒》《狼图腾》《巨流河》…毕淑敏余华三毛余秋雨…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开始讨论作家风格,思考历史,分析人性的复杂性,赏析语言。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次带给我惊喜。
五、在交流分享中提升表达能力,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也是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好途径。因为分享活动需要当众表达,学生的胆量和说话的能力均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说好,必然先要打腹稿或草稿,尤其是正式的交流分享会,大多数学生都先要写发言稿,思考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选取什么角度赏析,怎样组织语言才简明,如何介绍才生动有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交流分享方式可以是沙龙,也可以通过文字展示。由于学生容易把动笔视为负担,所以最初我们多采用口头交流的形式,当学生读的书比较多了,表达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特定的分享会已不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求,于是我们鼓励学生用小纸片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分享栏与同学交流,这种便利贴日记的分享形式没有作文的字数格式体裁修辞语言等诸多条条框框束缚,随时随地有感而发,不会带给学生任务感增加其阅读的压力,所以广受学生欢迎。这种自由自在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将读写训练连到了一起。老师们都知道,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在记录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得以提高,不知不觉只言片语变成了长篇大论,最早开展这一活动的班三年下来学生的便利贴日记已积累了几十万字。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尤其是看到部分同学的阅读评论、读后感还在校刊发表,在家长会上展示,许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被持续激发,爱上了阅读的同时也爱上了写作,写作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更加喜欢阅读。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好读书,读好书,今天明天乃至漫漫人生路上都能时时徜徉于优美的文字中,学会与智者对话,在阅读中洞悉历史、体察现实、展望未来。让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让他们的灵魂在阅读中得以滋养与安顿,也让我们的语文课不再局限于几本教材,语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考高分上,这就是我们开展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