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状与目标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内在的联系及其一致性,然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其它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卓越工程培养方式,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竞赛为途径、方法,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方向、目标,是学科竞赛与卓越计划两种培养模式的内在结合,也可成为今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核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学科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国情和世界科技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政策,它对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是基于国内各高校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平台而设立的,它在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工程创新意识的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促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实施意义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高度吻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方向、是目标,学科竞赛是方法、是途径。两者相辅相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最终实现共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1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现状及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目前,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政策的驱动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智造”也已成为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的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在这种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摆到了一个暂新的高度和起点。
  现在,国家教育部主导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主要在全国入选的部分本科院校内开展,但这并不影响其它高校自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探索。我校在2013年由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高校本科高校,这之后我校就以相关工科专业為依托进行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探索与研究。在最近几年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只要一提到“工程师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虽然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有过“激烈争论”然而结果仍莫衷一是,但现在大家不知不觉的似乎就会达成“统一认识”,那就是“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等方法。因此,长时间来大部分高校一直局限在这种面向企业工程实践的校企合作式培养教学模式中,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教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工程素质教育的有效途经。但是开展这种企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的主动、积极参与,无缝衔接。有时还需要通过建立企业工程实践中心,通常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学校则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因此,这种企业工程实践主导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式有以下特点:第一,以企业为主,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如果企业方面配合不积极的话,那么学校的作用将大大受限,培养的效果将不显著。第二,培养计划的制定是针对全体学生,因此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与兴趣性,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有兴趣,而有些学生没兴趣,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有兴趣的学生在企业里得到了锻炼,而没有兴趣的学生只是象征性的、走过场式的完成任务而已,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
  2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标与现状
  2.1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标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性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依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科研这一平台。它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也为促进各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学风、教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2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现状
  目前,该项竞赛在教育部的组织与指导下已成为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力广,知名度高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之一,深受广大工科院校师生的青睐。
  作为一项学科竞赛,他的实施主要依托于学校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其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学生的准备、训练场地主要在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例如企业)没有关系,这样学校和学生掌握主动权,可以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二是该竞赛以学生为主,学生的选拔首要就是学生根据兴趣自己报名参加,这就保证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指导人员全部是所在高校教师,这样就排除了外部人员因素的干扰,而且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益处,因此,老师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去。
  3 基于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3.1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相同之处
  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立足机械专业背景,以创新、发明为核心,以同台竞技为途径,旨在促进各高等院校相关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同时也增加了不同高校师生间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要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中国智造之路提供人才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两者的培养途径是类似的。无论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个学科竞赛,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为了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都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动手、创新设计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学生就业、创业目标,以实现“为国训练人才、为国培养人才”的国家计划。
  3.2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结合模式探讨
  两者的结合主要在于培养方案(包括目的、方法),培养过程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因此确立了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培养的总体思路:“依托竞赛平台,突出工程教育,重视工程实践,建设一流基地、培养一流人才”。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工科的理论课程多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方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如果教师讲授时理论推导和数学公式过多,而又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运用于检验,往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仅仅记住了结论,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助推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迫使学生认真复习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与动手能力。
  依托高校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平台。把课题组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入到卓越工程师培养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开发特色创新实验研究项目。可以让学生较早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可以全面熟悉科研流程、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做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知识的培养模式。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平台,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结合的意义
  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它基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个学科竞赛,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只是比赛,而是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卓越工程师是培养的目的、方向,学科竞赛是途径与方法,两者互为动力,缺一不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科竞赛与卓越工程师计划都是国家层面大力推行与实施的高校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都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这两种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将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作用,可以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培、以赛促该。
  二是二者在结合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高是主要原因。机械创新设计学科竞赛强调学科基础,学科技能的强化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卓越工程师培养则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来制定培养方案。两者结合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三是二者的结合对高校现在及未来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國迈进以及“中国制造2020”战略的实施,因此,培养懂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的将成为工科院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目标,目前,“工匠精神”已成为制造业领域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未来的职场中,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的高校毕业生必将成为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香饽饽”。
  4 结语
  教育是国之重器、发展的根本,而卓越工程师计划又是“新时代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与根本,学科竞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来加深自己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融合度,提高自身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学校则可以通过学科竞赛来增强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最终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2]张韦韦.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10(19):20.
  [3]张安富,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32-33.
  [5]柏连阳,等.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6]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1-95.
  [7]严巍,等.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07-108.
  项目来源:武汉商学院2016年校级教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6N010)
  作者简介:郭伟(1984-),男,汉族,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等。
其他文献
摘要:街道工委按照区委“基层档组织建设深化年”活动要求,以“我爱我家”活动为主线,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激发党员宗旨意识、参与意识、奉献意识,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活跃化、区域化、项目化目标。  关键词:我爱我家;三亮;评五星;五个一批;四种关怀  一、指导思想  近期,街道工委按照区委“基层档组织建设深化年”活动要求,以“我爱我家”活动为主线,推动
期刊
摘要:500kV变电站的设备端悬挂接地线离地高度在1012米左右,而接地棒一般只有35米左右,所以造成停电操作过程中挂、拆接地线的操作人员需站在设备构架上进行操作,其操作过程存在极高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在其相关技术上予以创新。鉴于此,本文即提出了一种500kV接地线悬挂车的技术创新方案,首先对方案的关键技术及创新进行概述,然后提出具体方案,最后根据未来的应用前景予以展开,以供参考。  关键词:50
期刊
摘要: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经研院)以构建“心理契约”为着力点,通过开展以“和谐精神家园、党建先锋示范、重点项目聚焦、研究创新引领”为主题的“四位一体”企业文化落地工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墙上有画、网上有文、眼前有形、身旁有影”的“立体式”方式,实现业务工作与企业文化同频共振、相融互促。促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生根,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凝聚向心力,增强归属感,也使得统一的企业文化逐渐
期刊
摘要:冶金课业繁重、苦于不得要领;冶金课业艰辛、苦于困惑多,不知如何学才是好。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冶金学习效率,就被迫切提到议事日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谈几点体会,供业内人士交流。  关键词:冶金课业;学习方法  1 着眼于培养兴趣  兴趣是唤起学习欲望的动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习热情;有了兴趣就能变学习上的被动为主动;有了兴趣就能大大提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基于“智慧学习工场”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介绍,充分展现了我校在高度校企融合方向上的探索与实践,以下为详述。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智慧学习工场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产教融合的指示精神和《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关于推进ICT人才供给结构化改革
期刊
摘 要:中高职衔接已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鼓励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成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中职教育对象的主要特点,结合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从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实训环节设计、任课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提出该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方案,为完善中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衔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调查研究對象,重点调查研究高职院校现有转专业率、最大可接受专业率以及学生转专业的意向、转专业的时间节点、考核内容和形式等问题,从而研究高职院校全面放开转专业是否可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面放开;转专业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一考定终身”,所定下的不仅是大学,还包括所学专业。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本应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然而由于转专业限制,却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为整个工业不断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来说,也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上,电气自动化能够为企业减少人员的使用数量,同时提升一些检测方面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确保了企业能够顺利的开展生产的活动,保障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能够运行更安全。  关键词:电气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引领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发展时期,高职教育也在发展变化。高职院校政府采购管理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和应用类人才,也是政府采购管理专业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讨论单源SiBCN先驱体制备的SiBCN陶瓷先驱体在通过改变压力大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能量变化、密度变化、结构的边长与角度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对相关文献[1]的总结思考,本文对SiBCN先驱体转化陶瓷的制备有具体研究与展望。  关键词:SiBCN陶瓷;先驱体转化法;分子动力学模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