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运动会设置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阳光体育的开展,提高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显得更加重要,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强化,也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摇篮。为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在运动会上大胆改革,下面就运动会设置的策略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第一个特点是:“小”
  
  说其“小”有两个含义。一是项目小。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不固定,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而传统的竞技性项目,强度大,难度大,对他们不合适。其实学生锻炼身体不怕动作简单也就是项目小,如简单的跳皮筋、跳格子、踢毽子、打沙包等游戏性的项目深受他们的喜爱,锻炼效果也不错。我们把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游戏性的项目,如投准,踢毽子、短绳快跳、障碍赛跑、穿术鞋等项目,效果很好,并带动学生课余时间自觉主动的练习。二是学生的年龄小,我们打破了原先只有高年级学生参加运动会的习惯,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根据年龄分别设立不同的项目,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项目并有机会参加运动会,达到全面动员,人人参与,多种选优,优中更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第二个特点是:“多、全”
  
  “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多,运动会按低、中、高三个级别分别设立项目,其中每个级别还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个人项目还分为田赛、径赛和其它项目。一般低年级不少于四个项目,中年级不少于六个项目,高年级不少于八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设置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大纲要求,比如集体项目,低年级为投准,中年级为跳长绳,高年级为穿术鞋。而个人项目也据此做了调整,如短跑:低年级为30米,中年级为50米,高年级为4乘50米折返跑,都是体育课学习的内容。田赛把跳远、立定跳远、垒球、实心球纳入比赛项目,因与平时课程接近,学生掌握的牢固,师生选才省心省力,深受班主任和学生的欢迎。其它项目则是学生喜闻乐见,平时常玩的,如踢毽子、跳短绳等,学生更是积极性高涨。二是参加人数多,集体项目要求每班不少于10人,最多的年级是30人,个人项目每项2人,接力要求不少于4人(最多时10人),再加上服务人员,一般高年级能达到全员参与,低年级也能达到2/3参加,学生参加的人数多、面大,学生锻炼机会多,真正落实了新课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组织起来也不麻烦,因为一般小学班额不大,每年级大约3、4个班,只要组织周密得当,并不比原先的运动会复杂。对于班额较大的学校,也不很复杂,只需减少预赛,只以成绩论英雄,一切迎刃而解。三是全天侯,运动会因受次数的限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不能持久,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了“挑战闯关”活动,就是利用宣传栏把一些项目的成绩及创造者进行公示,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来挑战,成功者可以取代失败者荣登榜首,并可以为自己的班级增加量化分数。如果学生有好的创意也可列入挑战行列,因其简单、易操作与教学很近似,深受体育爱好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球类项目的爱好者对打好他们的基本功大有益处,如:足球的颠球王挑战赛、篮球的运球明星、投球高手比赛等。既增加了兴趣,又提高了认识。
  
  第三个特点是:“兴趣引路”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一个人行为的强大的内部动力。新课标把树立每个人终身体育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兴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发现课内外相结合是激发和保持兴趣的最佳途径,而运动会和“挑战闯关”则是对兴趣的激励和强化,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一至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能,为终身参与体育活动打下基础,使他们具备终身锻炼身体的能力。
  
  最后一个特点是“德育护航”
  
  小学生正在成长阶段,也是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整天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中,家人照顾的无微不至,根本就没有经历风雨的环境。体育活动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要付出他们的体力、汗水和智慧,更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同舟共济的默契和学会怎样面对这一切。这些都是靠单纯的说教所体会不到的。在体育活动中滚爬摸打的多了,便会明白独木难成林,懂得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也潜移默化的了解了体育深层次的内涵,更高、更快、更强是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胜不骄、败不馁才是英雄本色。
  我们组织这些活动的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自我整体升华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在活动中体会蓬勃向上的竞争精神,一往无前的奮斗精神。开放进取的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的团结精神,并时刻滋润他们的心田。教育学生积极科学的锻炼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了自我观点的阐说,其目的在于提高自已在英语教学中的技能,并与广大同行业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切磋,达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小学英语教育事业,为更好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学生英语 素质教育 兴趣 激发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外语教学的耳的越来越突出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最终使其能够运用英语进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激发、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数学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在不断开展对新课标的学习讨论实践活动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合作,是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教师应该在课改中摆正位置,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新理念的学习者和探究者。认真领悟课改的新理念,找出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新构置教学体系,树立外向型思维,主
[摘 要]识字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小学生识字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识字方法 运用 基础 四个结合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二年级主要的学习任务。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在学习一个汉字时,儿童对这个字的形状辨认经
【摘要】基于“生本视角”下来研究课堂提问,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还能切实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文章从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提问与生本教育的链接点为契机,倡导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提问,让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提问中的“六忌”,从而提高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  以生为本;生本教育;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古今中外使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中国孔子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摘要】“121”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I、导、控、结”四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121”教学模式 “引、导、控、结”四个环节 有效性    我校自2007年开始,借鉴整合合其它先进学校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倡导”121”教学模式。2009年底,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后,决定以行政手段推进”121”教学模式。2010年3月
文言文中有好多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甚而有好多文句易产生歧义。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也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义。现行流行的资料书五花八门,学生手捧不同的资料书往往会搞得教师也莫衷一是。确立准确的答案成了教师教学文言文的难关之一。究竟怎样判别文言文模糊词句的正确含义呢?    一、前后联系法    对于一个难句,可抓住其与前后文的联系推敲,确定其意义。如“夹岸数百步”(《桃花源记》)是指河岸两旁宽几百步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关键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鲁迅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出童真童趣,从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说习作内容“真实”是学生作文的灵魂。  [关键词]习作;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童真童趣;淡化主题;成人色彩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凡是学生写自己生活中发生过的熟悉的事情则有话可说,
眩惑,就是对事物感到迷惑。心理眩惑是事物的叙述形式奇异或内容呈现中出现假象,使非本质信号对大脑皮层刺激过强,因而使人迷惑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耳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经常出现现象。    一,耳聋学生解题中心理眩惑的两种常见形式:    1、假象性眩惑  人的思维是以感知为前提的。感知既可以给思维进行分析提供依据,但也可能形成框框,束缚思维的展开。  (1)在应用题情节的描述中,有些条件的陈述婉转含蓄,